林风
近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万亩茶林,纵横古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更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全球茶叶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将向世人有力展现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以及茶文化、茶产业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很多网友都在问,“为什么是景迈山?”回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它已留下多重启示。
地方特色“招牌”要立住,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优势,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找准定位。众所周知,万亩景迈山古茶林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突出普遍价值最高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景迈山古茶林也曾短暂走过“弯路”。当时,景迈山也试种了高产台地茶。不过实践最终证明,茶叶产量虽然上去了,但是却卖不上价钱,还滋生出一系列次生问题。为了保护古茶树,当地政府相继出台多项规章制度,村民也修正操作方法,给台地茶“做减法”,才找回了“林下茶”种植的传统。“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地方发展和产业“上马”上,不可盲目跟风,仓促决策,而要立足传统优势,结合实际,敢于纠错,沉心发展。
进一步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背后,还有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启示。在时间的长河中,当地逐渐摸索出一套宝贵经验。例如,世居民族形成独特的村寨布局和设计,电网电线改造“让道”于古茶林,反复论证进入景迈山核心区的几十公里山路,該采用什么材质,等等。诸多细节背后,传递的正是珍惜手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事实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能够申遗成功,可谓“十年磨一剑”,更倾注了一份脚踏实地,多方尽全力保护管理的责任。“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这条路,一走便是13年。这其中,有对古茶林生态保护的摸索实践,也有当地政府管理和基层村民自治结合的努力,更有不断探索遗产地活态保护的心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其评估报告中,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管理作出高度评价,认为该遗产符合真实性、完整性要求,保护措施有效覆盖全部价值载体,遗产监测、管理系统科学高效。这无疑是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前后,保护管理理念、方式和能力的认可。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一面宝贵的镜子。它带给人们的启示和借鉴,不仅在申遗之路的经验,更在于千百年来,当地“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当地在遗产保护管理、防止过度商业化,以及茶产业的融合高质量发展上,会积累更多有益经验。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