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江浙沪独生女”

2023-12-21 01:00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江浙沪社会公众标签

“江浙沪独生女”上热搜背后的深层逻辑

羡慕“江浙沪独生女”现象之所以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社会对江浙沪地区存在着固有的“人均富人”的刻板印象。

江浙沪一带由于地处丘陵地区,自古以来耕地资源匮乏,仅仅依靠农业发展难以支撑该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所以该地区的人们更倾向于做生意来养活自己及家人。无论是明清时期的龙游商帮文化,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鸡毛兑糖”,抑或是现如今如火如荼的电商经济,都不难看出江浙沪地区浓厚的经商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江浙沪地区个体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诞生了一批早期富起来的人。这样就很容易给社会公众造成该地区“人均富人”的错觉。但是勇于吃螃蟹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抓住机遇实现阶层跃升的人与大多数的普通人相比也不过寥寥,工薪阶层依然作为社会群体的大基数存在,不过却可能因为部分中产以上的“江浙沪独生女”的狂欢而被迫隐身。

其次,互联网在拓宽了公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同时,也为公众编织了一个自我想象的信息茧房。

“有钱,有闲”的生活在內卷化严重的社会背景下,符合大多数社会公众对于“完美人生”的心理期待,并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自带流量属性。因此,占有社会大部分资源的少数“江浙沪独生女们”,以其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有钱,有闲”的生活击中了大部分普通公众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现状则在平台的流量算法下被遮盖,成为难以被看见的现实。

“江浙沪独生女”人设背后是被抹杀的个人努力

网友们羡慕的与其说是“江浙沪独生女”这一身份标签,不如说是它符号背后人们所赋予的社会意义。

事实上,“江浙沪独生女”作为一种身份标签在互联网上能一次次掀起热度,是现在年轻人群体生存焦虑和精神焦虑的向外投射。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焦虑使得年轻人一方面追求“江浙沪独生女”有钱有闲的生活,以标签化玩梗的方式想象独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一方面又难以摆脱现实困境,只能以自嘲戏谑的方式寄托于“投胎文学”。

这种对于回归家庭身份的想象背后,其实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群体一种对于生活妥协与保守的心态。当个人的能力已经难以承担社会的风险,家庭作为个体步入社会的缓冲带,它的庇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庇护更多需要以家庭关系里的母慈子孝、经济的相对自由为支撑。“江浙沪独生女”的美好人生模板恰好符合了社会公众对于“家庭避难所”的想象,因此受到了绝大多数年轻群体的玩梗式推崇。

(来源:《现代金报》2023-09-05,有删改)

猜你喜欢
江浙沪社会公众标签
面向社会公众的高等教育评价智能信息服务模型框架研究
江浙沪的十道风味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标签化伤害了谁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江浙沪儿童面临塑化剂暴露风险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