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不凡的劳君展

2023-12-21 15:45朱梓宝
名人传记 2023年12期

朱梓宝

用波澜壮阔来形容她的一生可以说毫不夸张。她有着多重身份:居里夫人的中国女弟子、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的妻子、邓稼先的岳母……这些标签,足以说明她的卓越与不凡。透过光环,回望她在自己那个时代里的选择和作为,我们仍会惊叹于她的素养与格局。

她原名劳启荣,1 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户显贵之家。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她本可在风雨飘摇中安享富贵,但天资聪慧的她,面对列强侵华、军阀混战的惨状,目睹平民百姓尤其是妇女所受的苦难,在少女时期就萌生出了一个坚定的念头:做独立新女性。这个想法促使她以超人的毅力和決心,走出了一条卓尔不凡的人生道路。

创办《女界钟》

身处觉醒年代,劳君展不由自主地向往新文化、新思想。初中时期她就对数理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此时袁世凯复辟帝制,要求湖南所有女学开设修身课,研读封建礼教代表著作《列女传》。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是一次禁锢思想的开历史倒车。青年劳君展对此深感不满,坚决反对,在1918年考入了当时湖南的新式学校——周南女子师范学堂。

周南女师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于1905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师范学校。朱剑凡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激励着无数师生进步奋斗,周南女师在其影响下,逐步发展成为湖南乃至中国女子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袁世凯复辟期间,朱剑凡率周南女师师生坚决反袁,更让劳君展感佩向往。

劳君展在周南女师的学习生活,可谓如鱼得水,不仅文理学科全面发展,还成了英姿飒爽的篮球队主力。很快,劳君展就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并与魏璧、周敦祥并称为“周南三杰”。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周南女师师生全面响应。劳君展积极投入学生运动,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组建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和忧国忧民的进步青年一起,劳君展走上街头,参与“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她对国家命运有了更深的担忧和思考,同时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就像攻克数理化难题,必须坚持不懈,保持斗志。湖南长沙学生联合会成立后,劳君展接过宣传部部长的重担,以“翼儒”为笔名,为毛泽东主编的学联会刊《湘江评论》撰稿。那些振聋发聩的文字,如同一杆杆标枪投向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

不幸的是,《湘江评论》第五期的小样刚刚制作好,刊物就被军阀张敬尧以“过激主义”为理由查禁。学联也随之被强行解散。劳君展不愿同学、朋友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文化阵地就此丢失,在校长朱剑凡的鼓励和支持下,她会同周敦祥、魏璧重整旗鼓,仅在两个多月后就组建起了《女界钟》。《女界钟》接过《湘江评论》反封建、反军阀的大旗,严肃批判千年来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戕害,主张婚姻自主和女子独立,被《新青年》誉为“独一无二的完全由女子倡导的妇女解放杂志”。周南女师的全校师生备受鼓舞,小学部自告奋勇担任销售,中学部尤其是新民学会的女会员们积极供稿,稿件紧跟时事,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19年11月14日,一桩惨案震惊长沙——女学生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出嫁途中在花轿里割喉自杀。事发七天后《女界钟》就组稿出版特刊,毛泽东、向警予、陶斯咏等新民学会的会员各抒己见,对封建礼教给予猛烈抨击,引发长沙报界长达一个多月的讨论,对宣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在军阀不断的阻挠与镇压之下,《女界钟》止步于第五期。经过这一阶段的锻炼,劳君展寻求独立自主的志向更加明确,想救国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师承居里夫人

1919年秋,劳君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南大学。此时,留法勤工俭学的风潮席卷全国,劳君展报考女子留法团并被录取。次年12月,劳君展在上海码头登上了赴法的邮轮。这次航行需要跨越印度洋、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一个多月后才能抵达法国马赛。在航行中,劳君展跟着同行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完成了法语入门,也结识了聂荣臻、何长工等人。上岸后,到目的地巴黎还需乘坐十八个小时的火车。他们到达巴黎时,已是1921年1月。

身处异国他乡,劳君展没有父母的保护,更没有充裕的金钱,只能依靠自己。她或在学校或在工厂,担任粗工或学徒工,而此时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收入微薄。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劳君展先进入巴黎附近当勒市的一所学校进修法语,同时备考,并于9月考入她梦寐以求的里昂大学数学系。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劳君展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得以进入巴黎大学理科深造,还有幸进入居里夫人主持的镭学研究所。此时的居里夫人已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劳君展能成为她的助手,足见其在数理化方面的突出表现和过人天赋。

作为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女弟子,劳君展无疑是幸运的。当目睹了居里夫人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表情依旧柔和、淡定时,劳君展极为震撼。同时,居里夫人勤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也对她产生了极大影响,最终促使她在战火中矢志教育之责,不忘救国初心。

在此期间,劳君展认识了志同道合、相伴一生的爱人——许德珩。许德珩1890年10月出生,江西德化(九江)人,很早就投身爱国运动,十九岁时剪掉辫子加入了同盟会。他考入北京大学后,积极参加进步团体,成为 五四运动北京的学生领袖之一。留法期间,许德珩在巴黎大学攻读社会学,尤其是马列主义著作,与中共旅欧支部的周恩来、徐特立等建立了联系。勤工俭学之余,许德珩还挤出时间翻译了社会学泰斗涂尔干长达三十万字的巨著《社会学方法论》。

劳君展抵达巴黎时,由蔡元培介绍认识了许德珩。许德珩帮助劳君展补习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二人因此结缘。劳君展在里昂大学读书时,仍一直与许德珩保持通信。感情在点点滴滴中愈来愈浓,但许德珩却因自身经历不曾点破。原来早在1912年,许德珩就在父母包办下成婚,后来妻子因病去世,他就立志求学,投身革命。因家乡德化古属楚地,他自号“楚僧”明志。劳君展在一次通信中,大胆地把“僧”字圈掉,改为“生”,聊表心意。没想到许德珩恭敬不如从命,欣然成了“楚生”,二人的爱恋由此正式开始。

1925年4月16日,他们在巴黎举行婚礼。徐悲鸿、刘半农、严济慈、周炳琳、魏璧等到场祝贺,蔡元培特意从英国寄来贺词,为之证婚:“爱结同心,互助互励。学术事业,勤奋无已。”为了纪念留法时光,他们还合译了小仲马的《茶花女》,备受胡适赞赏。值得一提的是,居里夫人曾亲自到访他们的居所表示祝贺,并勉励他们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劳君展将这些话铭记在心,最终用一生证明她没有辜负居里夫人的期望。

无惧白色恐怖,坚守教育事业

学有所成,当思报国,这是当时每个爱国青年的选择。劳君展自然也不例外,她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形势。此时,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她也将目光投向全国革命中心——广州。1926年秋,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广州中山大学聘劳君展为数学教授,许德珩任社会学教授。随着聘书而来的还有旅费广东毫洋一千元。但旅途漫漫,花费很多,仅一张三等船票就要四百银圆,而这笔钱折合下来不过七百七十银圆。于是他们最终决定许德珩先行回国筹钱,劳君展则继续跟随居里夫人进修。

1927年3月,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广州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四一五广州大屠杀前夕,许德珩因支持共产党,被列入暗杀名单,幸得朋友帮助,才堪堪躲开特务追杀,并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兼政治总教官恽代英的帮助下,受聘为学校政治教官,有了容身之处。许德珩来到武汉后,立即投身轰轰烈烈的讨蒋示威游行活动,又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劳君展默默支持他的革命选择,决定放弃中山大学的聘书,改在上海登陆。此时,她还没有想到回国之路会如此惊险。

7月20日,劳君展甫下船,一个着装体面精致的男子就截住了她,竟然是乔装打扮的许德珩。原来许德珩得知劳君展即将抵沪,心中又喜又怕,喜的是即将与爱人相聚,怕的是他已得到消息,时任南京政府教育总长的段锡朋决定趁机劫持劳君展,以诱捕许德珩,因此他才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上海。劳君展得知后,强定心神,认为与其在上海逗留寻找转移时机,不如趁着特务还没大肆搜查码头,直接离开上海,再转去武汉。幸运的是,正好当日就有前往武汉的客轮,二人顺势走进头等舱,以上流人士的身份成功避开了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劳君展正奇怪他怎么支付得起高昂的船票时,许德珩却笑着说用的是劳君展的钱。原来劳君展动身时,许德珩刚把筹得的四百银圆旅费汇到法国,但此时劳君展已经动身,无人接收,因此这笔钱又原路返回,恰好成了他们的“逃亡路费”。

抵达武汉后,第四中山大学(后称武汉大学)聘劳君展为教授。劳君展由此投身数学讲坛,开启了她将坚守一生的教学生涯。可惜好景不长,学校受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波及,劳君展因支持共产党,只能选择离开武汉。此时,许德珩应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五路军总指挥朱培德之请赶赴江西南昌,劳君展随之而去,后二人一同转赴广州投身运动。枪林弹雨之下,他们于11月抵达上海。

在沪期间,劳君展兼任吴淞中国公学及暨南大学两所学校的数学系教授,并协助许德珩翻译社会主义著作。为了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继续谋求国共合作,他们和邓初民、李达、黄松龄等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本社”从事社会活动。由于经常遭到告密和特务追踪,他们不得不频繁搬家。其间,劳君展相继诞下女儿许鹿希和儿子许中明,成了一位母亲。

1929年5月,许德珩任教的大陆大学遭到国民党查封,理由是其宣传共产主义。大陆大学由国民党改组派陈公博创办,与一般避谈政治的大学不同,它以“科学的三民主义”为宗旨,将学术与政治并举。关闭后,上千名师生面临失业、失学的困境。正叹眼前无路,谁知柳暗花明,一所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新大学向他们发来邀请。学生们十分疑惑究竟是谁还在为他们这些“不合时宜”的热血青年奔走,来到学校才知道是许德珩和劳君展。他们夫妇省吃俭用,将薪水、稿费、版税等,尽其所能地攒起来,最后用所得的九千多元作为办学经费,继续开展教学工作。半年后,暨南大学接收了这些学生。

奈何国民党反动派穷追不舍,以宣传共产主义为由向暨南大学施压,劳君展只得携儿女随夫前往北平。1930年7月,劳君展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谋得一职,继续她的教研之路,同时为革命事业积蓄力量。为了更系统地教好学生,劳君展逐章翻译法国数学家韦希若和孟特尔的名著《高等数学大纲》,后邀请她巴黎大学的同学、中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参订,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许德珩则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同时继续为抗日奔波,一家四口度过了短暂的安稳日子。

智救爱国学者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各界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初春,担任汪偽政府实业部部长的陈公博登门拜访,游说许德珩弃文从政,诱逼夫妇俩做汉奸。许德珩早在陈公博1929年投诚蒋介石时,与之公开决裂,此次自然是严词拒绝。12月13日凌晨,天寒地冻,国民党特务机构宪兵三团冲进了劳君展的家,先将他们一双三四岁的儿女关进冰冷的车房隔离起来,又以藏匿武器和俄国卢布为借口翻箱倒柜地大肆搜查。尽管搜查无果,许德珩依旧遭到逮捕。

面对来势汹汹的特务,劳君展沉着应对,急中生智,以极其智慧的方式救下了许德珩。原来,特务在致电上司请求指令时,劳君展悄悄记下了电话号码。特务一走,她就顺着电话号码锁定了特务机关的地址。接着,她找出法国留学时穿的考究的皮大衣,将自己打扮成贵妇模样,随后雇了一辆高级轿车驶向特务机关。半路上,劳君展特地嘱咐司机不要理会门岗,直接开进去。这样一来,特务们反倒以为劳君展不是高层特使,就是不能得罪的官太太,非但不敢阻拦,还让她查看了关押人员名册。劳君展一目十行,不仅找到了许德珩的名字,还发现之前失踪的北师大教授马哲民和北大教授侯外庐也赫然在册。于是,劳君展即刻离开,转而致电各大报馆、学校,并特别联系了《世界日报》编辑萨空了,还给蔡元培发去了电报。

次日,三位爱国教授无端被囚的消息传遍北平,将国民党政府瞬间包围在舆论的旋涡之中。同时,宋庆龄、杨杏佛等爱国人士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的名义发起营救。北平学生也开始游行示威,声援营救活动,随后活动蔓延到全国。最终,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释放了三位爱国教授,劳君展也迎回了险遭迫害的许德珩。

华北事变爆发后,民族危亡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许、劳夫妇二人邀请北平高校进步学者,研读《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坚决与中国共产党站在同一立场一致抗日,并各自发动在校学生加入。其中,劳君展负责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这一时期,他们与徐冰、张晓梅夫妇,杨秀峰、孙文淑夫妇,程希孟、彭道真夫妇等进步教授多次会面,马叙伦、吴承仕、张友渔等进步人士也成了家中常客。

1936年1月,劳君展担任北平妇女救国会执行委员,后来主席刘清扬不幸被捕,她不顾安危,全力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月初的一天,徐冰、张晓梅夫妇来访。原来,国民党为了绞杀革命,对延安采取了严密封锁,导致延安食品、日用品陷入紧缺危机。劳君展立即把家中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与张晓梅赶去东安市场,一口气买了三十余双布鞋、十二个怀表和十条火腿等便于储存的物品。为了赶上前往延安最快的卡车,尽量不引起特务的注意,劳君展买好物资就让张晓梅坐人力车离开。临别前,张晓梅问劳君展是否需要毛泽东亲笔写收条。劳君展笑说:“匿名吧!”于是,直到1945年重庆谈判时双方见面,毛泽东才知道这笔“雪中送炭”的物资是老朋友许、劳夫妇所赠。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在周恩来的建议下,许德珩回到家乡出任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劳君展随夫辗转多地,后为照顾年幼的儿女,与许德珩暂时分开,回到长沙暂避。1938年5月下旬,劳君展赶赴庐山,以专家学者身份受邀参加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下的“战时妇女工作谈话会”。7月,因许德珩以社会知名人士身份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劳君展前往重庆与之会合。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的包括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

抵渝时,二人在国府路租房容身,处于中统特务徐恩曾的监视之下,但二人依旧积极支持抗日工作。1940年9月,二人的家被日寇炸毁,所幸他们在枣子岚垭半山腰处租到一间土墙木板旧屋。山路毗邻悬崖令人胆战心惊,用水要用扁担从山下挑上来。生活突然回归到原始状态,而战火还在熊熊燃烧。尽管环境艰苦异常又危机四伏,劳君展依然抽空翻译《高等数学纲要》和《积分学纲要》两部著作,以此支撑着渡过难关。

声援解放

1944年11月,日寇步步进逼,对我国大西南发动进攻。包括许、劳夫妇在内的文教界知名人士对时局忧虑异常,经常聚谈,后来逐渐成为周期性的活动,命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抗战胜利后,民主科学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劳君展终于和阔别二十六年的老朋友毛泽东重逢。两人回顾新民学会的青春岁月,感慨万千。谈及重庆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相当支持,并建议许、劳夫妇将九三座谈会发展为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随后,九三座谈会改为九三学社筹备会,在为成为政治组织努力的同时,更是将重心放在国家的未来上。次年1月13日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九三学社筹备会发表了《对政治协商会议之意见》,就开放政权、民主与自由权利、停止军事冲突等问题发表意见,并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5月4日,经过紧密的筹措,九三学社在重庆青年会大厦举行成立大会。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劳君展和许德珩却要面临分离。此时,劳君展收到了抗战时期全国唯一的女子高等学府——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聘书,邀请她担任院长。同时,南迁昆明的北京大学复原回到北平,许德珩也得以重返母校讲台。正巧许鹿希和许中明分别考入北京医学院和清华大学,也即将前往北平就学。如果劳君展放弃聘用,凭借自身能力也足以在北平高校谋得一席,一家人就可以团圆了。然而,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形势,劳君展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守重庆,她要以院长身份庇护进步学生,为解放做准备。

1947年前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加紧内战,不遗余力地压榨国统区人民,致使“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劳君展和少女时期一样,与九三学社的同志们积极投身其中,争取民主与解放。劳君展还多次利用自己的院长身份,营救被捕学生,为爱国运动保驾护航。1947年6月,重庆女师教务主任宗真甫和三十多名学生遭到逮捕,劳君展身在千里之外的南京教育部,当即电话指挥营救行动,成立“营救被捕同学后救会”,召开职工大会,继而发动示威游行等活动向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最终成功保释被捕师生。后因拒绝在拥护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计划上签字,劳君展被迫辞职。好在许德珩电请国民党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代买机票,才让劳君展登上飞机,安全抵达北平,一家人终于团圆。

1949年1月,劳君展等二十九位北平民主人士发表书面谈话,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拥护召开新政协会议,积极促进解放。3月23日,夫妇二人与北平各界人士欢聚西郊机场,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行接风洗尘。

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劳君展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系教授,执教至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并担任高等教育部研究员二十四年。她先后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等职。正如国人所期许的那样,劳君展为我国数学高等教育贡献终生,也为新中国建设建言献策,生动诠释了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1976年1月3日,劳君展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