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美育实施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

2023-12-21 08:44晋佳鑫
关键词:美育差异资源

刘 欣,李 宁,晋佳鑫

(1.东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从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来讲,新时代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面素质的要求。美育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年10月15日。。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美育的不足或缺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实现,影响大中小全学段美育的整体性和贯通性。解决高中美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建构科学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而厘清我国高中美育实施的现状与问题则是保障美育评价体系适宜性与科学性的重要前提。课题组在对调查资料及高中样本数据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美育实施的现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梳理和深入的定量化分析,并提出完善和优化我国高中美育工作的具体建设性对策与措施。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根据“202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生美育评价研究》”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课题组遵循地区差异性、城乡差异性和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原则,并在兼顾课题组成员结构的基础上,选取天津市、湖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吉林省等10省(市)作为调查对象,于2020年11月25日—2021年1月31日对上述地区陆续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同时,课题组借助问卷平台设计了《高中音乐、美术教学资源情况调查问卷》和《美育资源重要性调查问卷》,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投放问卷,针对调查地区的高中音乐、美术教学资源情况开展教师问卷调查,针对影响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和学生美育学习质量的各项美育资源的重要程度开展专家咨询。

截至2021年2月15日,本次调研通过座谈会、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共计取得9省28市1个自治区52所中学的相关文字材料。回收《高中音乐、美术教学资源情况调查问卷》共计3408份,其中有效问卷3289份,有效率为96.51%(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回收《美育资源重要性调查问卷》共计16份,有效率为100%。

图1 调查样本区问卷回收构成情况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获取考查地区学校美育教学资源数据,本研究设计了《高中音乐、美术教学资源情况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平台收集了35份教师问卷,利用SPSS25软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事前检验。结果显示,信度指标克隆巴赫 Alpha值为0.886,说明问卷各题项对反映学校美育教学资源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KMO取值为0.731,大于0.6,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我们的数据适做合因子分析(见表1)。主成分提取结果显示,调查问卷所涉的15个问题在特征值为1的条件下,可以划分成5个维度,5个维度累计反映原始15个题项77.279%的信息量(见表2),并且每一个问题都只在一个维度上的载荷大于0.5(见表3),说明本研究所设计的调查问卷是一份内容效度良好的问卷。

表1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2 总方差解释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2.美育资源供给力评价模型

为科学深入地了解我国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和表现形式,本研究构建了学校美育资源供给力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学校美育资源空间异质性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具体模型及指标解释如下:

(1)

(2)

其中,Zi为第i个地区学校美育资源供给力综合指数,Xij为评价第i个地区学校美育资源供给力的第j个一级指标(包括师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四个维度(2)考虑到结构方程要求潜变量下面的观测变量的题目数量不能少于3个,并且学校举办汇演、比赛,学校邀请演出、讲座与学校图书馆,校园环境布置,广播站建设同属于校园文化范畴,所以本研究将这5个题目归集到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维度当中。),Nijk为评价第i个地区学校美育资源供给力的第j个一级指标的第k个二级指标(包括学校教师数量,教师学历程度,教师进修机会,教师教研活动,学校功能性教室数量,教学器材与用品,校本课程开课情况,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参加社团,学生参加演出情况,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演出、讲座,学校举行文艺汇演、比赛,学校图书馆艺术资料数量,校园环境布置,广播站建设情况,等等),Fj、fk分别为相应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确定(3)分析数据来源于专家咨询《美育资源重要性调查问卷》。,具体指标构成及权重取值结果如表4所示:

为使各地区之间学校美育资源供给能力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对调查问卷收集的各项数据分别采用校均值,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此外,本次调研的省(市)区分布和数据资料大致涵盖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带,因此分析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三大地带、不同省市及城乡间高中美育实施的基本情况。

表4 学校美育资源供给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成

二、我国高中美育实施的总体特征

(一)美育理念基本达成共识

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美育不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而且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它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4)范迪安:《引领学校美育做出气势做出成效》,《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4日,第13版。。

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重要的教育理念(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年7月29日。。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前阶段、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美育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2015年9月28日。。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与高质量建设的方向(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年10月15日。。各地区对于学校美育工作也达成前所未有的共识,并在国家学校美育工作意见的指导下,纷纷出台地方性配套政策文件与实施办法。据课题组统计,仅本次调查地区涉及学校美育工作的相关文件就有近44份,所接受调研的地区基本都制定并颁布了有关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具体实施细则。

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教学单位在促进学校美育工作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陕西省启用学校美育工作管理平台,深化学校美育工作改革,专门负责“三个办法”的实施与管理工作;渭南中学于2011年改革学校传统组织机构,设立了艺术中心,配备了专职艺术中心干事,从而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构保障;贵州省贵阳六中分别制定了《贵阳六中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校本艺术与特色艺术项目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总体发展思路。此外,广东省和贵州省的一些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报告和调研,总结美育教学经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可行性改进方案。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教学单位在学校美育工作方面的关注和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美育践行方式灵活多样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艺术技能的训练与艺术素质的培养,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具备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各地学校在高度认同美育重要性的同时,都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推进美育工作的开展,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美育践行之路。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多元课程拓展学校美育”为探索方向,积极推进“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地方、民间资源,开设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模块课程,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部分课程教师,进一步丰富模块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提高的需求。学校还开设了特长生培养方向课程,通过专业讲座、画展参观和座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创作能力,旨在培养未来专业领域的优秀艺术人才。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的“综艺”实践工作坊以“订制美育体系雕琢审美素养”为主题,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学校坚持“优秀+特长”培养目标,全面开展实施素质教育,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和实践。在艺术活动常规化的基础上,学校推进艺术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以确立教学目标、使用教材、安排时间、提供活动、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高标准,使艺术实践得到更广泛的教育效应。学校以选修课形式开展的艺术实践工作坊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激发其创作兴趣,提高实践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完善健全人格。

贵州省贵阳六中“丰富学校文化体系,发展特色艺术教育”效果显著。学校通过挖掘学生的艺术个性,开设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发挥自身艺术特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结合学校特色,发展特色艺术项目,培养爱艺术、懂艺术、用艺术、传承艺术的现代高中生。同时,学校深入探索学校艺术与社会艺术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为构建艺术人生、艺术校园、艺术家乡、艺术祖国、艺术社会夯实基础。

(三)学校美育资源地区差异显著

利用前文所构建的学校美育资源供给力评价模型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第一,从综合指数Zi来看,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学校美育资源供给水平总体差别不是很显著,变异系数CV仅为0.06,小于0.1,属于弱变异程度。轻微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综合供给水平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见图2)。

图2 三大地区高中学校美育资源差异情况

同时,由图2我们也可以发现,从分维度指标来看,在师资资源上,东部地区较中部与西部地区优势较明显,这也是造成东部地区学校美育资源供给综合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在课堂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方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距不是很大,其中,课堂教学资源中、西部地区之间持平,实践活动资源东、西部地区持平,都略好于中部地区,而在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上,三大地区几乎是持平的。

第二,从各个省区来看,学校美育资源的差异性要比三大地区间突出(见图3、图4)。

图3 不同省区高中学校美育资源差异情况

图4 不同省区高中学校美育资源变异系数构成

从图3和图4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学校美育资源供给水平在各省区之间的波动性明显增强,无论是综合指数还是各项分维度指标的变异程度都超过了0.1,呈现出中等变异的趋势。

就总体学校美育资源供给能力而言(即美育资源综合指数Zi值),各省区之间大体呈现出东部省区高于中、西部省区,南方省区高于北方省区的特点。

另外,从分维度指标来看,各省区存在着一个共性,即美育师资资源较其他三类资源而言对综合指数的贡献度都最大,其次是课堂教学资源(见图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中学生美育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要途径。

第三,在不同区域地级市层面上,高中学校美育资源供给水平差异性较明显。本研究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对此次考查地区中的6个省区地级市高中学校美育资源供给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其美育资源综合指数、师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及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的卡方统计量分别为28.654、32.976、39.014、15.033和26.006,并且上述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见表5)。这说明所考查6个省区在地级市一级行政单元上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的供给水平总体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表5 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统计a,b

但是从各省分维度指标来看,各省区地级市之间又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湖南省与贵州省的地级市在所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性。就美育资源综合指数、师资资源而言,吉林省、广东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浙江省、四川省除了与吉林省、广东省有差异之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就课堂教学资源来看,吉林省、广东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浙江省与吉林省、广东省、四川省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而与湖南省、贵州省无明显差异;四川省除了与贵州省差异不明显之外,与其他省份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实践活动资源上,吉林省除了与贵州省差异不明显之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浙江省与吉林省、贵州省差异性较明显,与其他省份不存在显著差异;四川省、广东省除了与吉林省差异明显之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不存在较大差异。在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上,吉林省与四川省、贵州省无明显差异,与其他三个省份之间差异较大;浙江省除了与广东省差异不大之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四川省则表现为除了与浙江省差异明显之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广东省与浙江省、四川省无明显差异,与其他三个省份之间差异较大。

此外,从各省份地级市的域内与域际差异来看,美育资源的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的表现(见表6)。

表6 各省地级市高中美育资源变异系数

从表6中我们发现,在美育资源综合指数和师资资源上,贵州省省内地级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程度明显小于其他省份,其他5个省份省内地级市之间除了广东省差异性稍弱之外,均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在课堂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上,各省省内地级市之间的差异性均较明显;校园文化建设资源方面,浙江省、广东省和贵州省各地市开展得都比较好,无明显的差异性,而吉林省、四川省和湖南省省内各地市之间的非均衡性却比较显著。

第四,从不同地区县域(县级市)层面看,学校美育资源供给水平差异性同样比较明显。本研究采用多独立样本的Median(中位数)检验对此次考查地区中的5个省份县域(县级市)地区美育资源供给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美育资源综合指数、师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及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的卡方统计量分别为10.676、23.151、68.424、22.216和20.347,并且上述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见表7)。这说明所考查5个省区在县域(县级市)一级行政单元上高中美育资源的供给水平总体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师资资源上,吉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差异明显,浙江省与四川省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省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资源上,吉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差异明显,浙江省与湖南省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省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在实践活动资源上,各省区县域之间的差异性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吉林省与浙江省、贵州省差异显著,与四川省、湖南省无明显差异;浙江省与吉林省、湖南省差异显著,与四川省、贵州省无明显差异;四川省与其他省份之间无明显差异;湖南省与贵州省在此项指标上出现了差异。在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上,吉林省与浙江省、四川省差异显著,与湖南省、贵州省无明显差异;浙江省除与四川省无明显差异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四川省除与吉林省有明显差异外,与其他省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湖南省与贵州省在此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表7 多独立样本Median(中位数)检验统计a

从各省分维度指标来看,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综合指数除了吉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之外,各省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见表8)。这说明就县域尺度而言,各地区间的高中学校美育资源供给水平的非均衡性可能主要是由吉林省与其他省份的不同引致。为证明这一判断,我们将吉林省数据进行了剔除,并重新做了一次多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得出结论为,去掉吉林省县域相关数据之后,其他省份之间的县域尺度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综合指数总体差异性并不大(见表9)。

表8 美育资源综合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

表9 美育资源综合指数Kruskal-Wallis(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统计a,b

第五,从地区城乡尺度看(本研究主要考查的是地级市市辖区与其所辖县或县级市的比较),我国高中美育资源供给水平总体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见表10)。从表10中可以看到,除校园文化建设资源显著性水平低于0.05之外,美育资源综合指数、师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及实践活动资源各项指标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说明在这些维度上,我国高中学校美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表10 城乡高中美育资源独立样本t检验

各省分维度来看,吉林省与全国平均表现类似,除校园文化建设资源显著外,其他各项指标城乡间均无明显差异;浙江省则在综合指数与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两指标上有差异,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四川省、湖南省和贵州省城乡间在各项指标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六,从同一省区县域(县级市)尺度看,各县市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这里我们以吉林省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1)。从表11我们可以发现,吉林省各县区之间在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美育资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0.1,达到中等变异的程度。

表11 吉林省县域高中美育资源差异性

此外,从各省份县或县级市的域内与域际差异来看,高中学校美育资源的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的表现(见表12)。

从表12中我们发现,与各省份地级市的省内与省际差异性不同,高中美育资源各项指标在县域尺度上,所考查的几个省份省内均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点,基本都达到中等变异程度,并且中西部地区省份省内县域之间的差异性要高于东部地区。

三、我国高中美育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团活动全员性不高

虽然学校开设了各种音乐、美术社团活动以及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社团或兴趣小组,但社团活动全员性不够,持续性也得不到保证。调查问卷反馈显示,30.8%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没有组建与音乐、美术类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如合唱团、民乐团、鼓号队、军乐团、画社、手工制作画社等(见图5)。即使学校建有社团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总体情况也不是很理想,仅有8%的学生非常积极,59.2%的学生比较积极,有近23.4%的学生不够积极,另外有9.5%的学生对社团活动不甚了解(见图6)。同时,学生参加社团演出和展示的机会相对较少,70%以上仅是偶尔有展演的可能性(见图7),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团组织的热情和持续性。

图5 学校艺术社团组建情况

图6 学生参加校园艺术社团的积极性构成

图7 学生社团组织展演情况

(二)部分地区课标达成度不高

据调查问卷结果,美育相关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课时安排较少,92.9%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音乐、美术课单个班级周课时量仅为1—2节(见图8),这种课时设置较难完成课标中54学时的必修课程要求,更无法增设选修课程内容。此外,近30%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存在其他文化课占用音乐、美术课的情况(见图9),从而进一步挤占了本已有限的美育课时。这是高中推进美育、相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课标达成度不高还表现为课程开设并没有涉及全部模块或者主要模块。一些学校仅开设了一个模块,比如吉林市××中学仅在高一开设音乐、美术课程,并且从课程内容及测试范围来看,也仅涉及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单一模块。这样就无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从而影响了高中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图8 高中音乐、美术开课情况

图9 高中音乐、美术课程被占用情况

除此之外,“现今高中美育课堂学习存在形式化、浅层学习的顽疾,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指向固定知识的记忆、理解与简单运用;忽略知识的逻辑关联;过度注重技能的训练、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过程”(8)杜许灿、张建伟:《向美而行: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美育课堂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9期,第65—69页。,这种学生表现出来的“浅层学习”的学习现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校、教师对美育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授课技法单一落后综合导致的,并最终导致课标达成度不高的现状。

(三)部分地区课程教学不能全覆盖

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市县,美育教学资源紧缺,学校艺术老师短缺,学历程度普遍较低,艺术教室有限,这些因素导致部分地区美育教学不能全面覆盖。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显示,受访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仅占6.2%(见图10),相对较低的学历水平会对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有13.4%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没有音乐功能教室,7.4%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没有美术画室(见图11、图12),这也是制约美育教学全面覆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课程开设受限,部分学生无法全面参与学习和测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育教育的发展。

图10 高中音乐、美术教师学历构成

图11 高中音乐教室数量构成

图12 高中美术画室数量构成

(四)部分地区民族地域特色不明显

该部分所涉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设置上缺乏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部分;二是测评环节,在项目设计上也没有针对反映与民族特色相关知识与技艺的考查及展示部分。这可能与地域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够充分以及学校开展“请进来”相关活动较少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显示,有73.6%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没有进行与音乐、美术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见图13)。此外,只有26.4%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邀请过地方戏曲团体、民间音乐团体、民间艺人、画家等音乐、美术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或团体来校演出、展演(见表14)。

图13 高中学校美育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图14 学校“请进来”工作开展情况

四、我国高中美育实施改进建议

(一)提升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美育功能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加强中小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育人水平。其中,《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此外,各省市地区还根据具体教学现状,发布了地方《中小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规范化管理。可以说,社团活动是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拓宽学生的美育教育渠道,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探索精神,进而丰富学校的美育教育资源,提升美育教育水平。因此,重视社团管理、办好社团活动不仅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基于以上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进学校美育工作:

1.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社团是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才华的舞台。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社团活动的投入,完善相应的设施和资源,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可以配置各种乐器、绘画材料和舞台灯光设备等,以满足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需求。

2.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理性看待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同时还能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因此,学校应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理性看待社团活动。学校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3.配备专职实践导师,在节省主科教师时间的基础上,提高社团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了提高学生社团的质量和效益,学校应该配备专职实践导师,负责社团的管理、指导和培训工作。专职实践导师可以在节省主科教师时间的基础上,提高社团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社团指导和管理的培训班,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4.建立系统的社团管理、考核与监督机制,避免社团不作为和乱作为。为了确保社团活动的规范和有序,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社团管理、考核和监督机制。例如,可以制定社团章程和管理制度,规范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还可以建立社团考核和监督机制,对社团活动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以避免社团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切实落实美育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据各地方教育政策,形成相应的校级制度性文件,将社团活动、管理纳入高中日常工作当中,以便更好地实现高中社团促美育的目标。

(二)落实两办文件精神,确保美育课程开齐开足

高中美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高中美育的全面实施,需要落实两办文件的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各地区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丰富校园美育文化活动,以提高高中学生的美育素质。此外,还需要根据美育课程实施的需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美育师资力量,加强美育教师培训与研修,改进教师奖惩机制,完善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并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以保障高中美育课程的开展。对此,提出以下五点改进意见:

1.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美育评价体系,并通过评价来查找各地区高中美育建设的不足,明确美育建设方向。美育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客观地评估美育工作的成效,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美育教育不断提高。

2.根据美育课程实施需要,调整普通高中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美育师资力量。应当注重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教师编制,吸引、培养和留住具备专业素养、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美育教师。同时,应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

3.完善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改进教师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美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量核定标准,合理分配美育教师的工作量,确保美育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同时,要建立健全教师奖惩机制,激励和鼓励美育教师积极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育教育服务。

4.加强美育教师培训与研修,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应当注重美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研修,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同时,应当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发展保障机制,为美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根据课程实施需要,按照普通高中美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配齐专用教室与器材、用品,保障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保障相关美育课程及有关实践活动的开设。创设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料、设施设备及耗材。鼓励建设创新性功能教室、社团活动室等。

(三)优化存增量资源,促进美育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美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全面人才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亦延伸出更为丰富的时代意义。针对当前高中美育教育存在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旨在促进美育教育的均衡发展,优化存增量资源,提高美育教育质量和水平。针对“促进美育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议题,提出两点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县域内的高中美育师资力量往往分布不均,有些学校存在美育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为此,可以推动校际合作,加强县域内高中美育师资的统筹,探索建立师资动态调整机制,协调各地区之间美育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促进师资资源共享,提高美育师资的利用效率。

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通过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破解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实现校际、区际相互协同,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美育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符合全面性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美育课程体系,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美育教学合力。‘互联网+大美育’不仅是教学资源和渠道的丰富,而且是美育教学模式的全方面革新,是美育课程教、学、管形态的信息化裂变。”(9)胡玲玲:《大美育课程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评〈互联网+大美育课程论〉》,《中国科技论文》2023年第3期,第360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建立在线美育课程资源库,推广在线教学、在线评价等方法,提高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在加强县域内高中美育师资统筹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来查找各地区高中美育建设的不足,明确美育建设方向,倒逼各地区真正落实高中美育工作,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丰富校园美育文化活动,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美育素质。同时,要调整普通高中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美育师资力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提高美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此外,也需要按照普通高中美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保障美育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

(四)挖掘乡土文化底蕴,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涵养和培养。因此,“美育课程要涵养家国情怀,应突出三个面向。一是以‘中国’作为教育的本位与立足点,不同课程中都应努力凸显数千年中华文明积淀至今而形成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0)马维林:《普通高中美育的学理转型、价值指向与范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3期,第62—70页。。在美育课程中,应该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正因此,落实乡土文化教育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为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发掘本地区乡土文化资源并加以传承,已成为各地区美育工作的共识和努力方向。具体可从以下三点着手改进:

1.立足地域特色,发掘乡土文化资源

学校应该在本地区独有的或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中深入挖掘,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校本教材。同时,应结合乡土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乡土美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

2.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课程

应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实践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乡土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让学生去主动发现美、鉴别美进而创造美(11)童园园、王良胜:《乡土课程资源中的美育价值初探——以环巢湖地区为例》,《安徽教育科研》2020年第9期,第105—106、88页。。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建立校外教育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整合机制

学校应该探索和建立校外教育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积极寻找和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建立校外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互动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这样的努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校际之间的相互协作,推进美育教育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差异资源
相似与差异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找句子差异
资源回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