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下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研究*

2023-12-21 02:17张新蕾孙拴虎
砖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制图绘图证书

张新蕾 李 鑫 孙拴虎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1)

“1+X”证书制度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 年1 月,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被列入教育部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目录,《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20 年3 月发布。建筑工程识图专业技能分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高职高专学生可参加初、中级的考试。初级层次的要求包括对建筑投影规则的掌握程度和建筑制图规范的掌握程度,具备操作CAD制图软件的能力;中级任务包括完成建筑专业图纸的识图和绘图,使用一套小型建筑工程图纸。通过对国家技术规范标准的了解和运用,对自己所需专业知识进行培养[1]。

《建筑制图与识图》培养识图绘图能力强、实用性应用性强的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学生,是最早开始学习的专业通识课程。这门课程是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职场必备的技能,如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识图能力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了“一技多用”,与多个职业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2]。

1 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现状

1.1 课程分析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建造技术等专业的专业通识课,均在第一学期开设,属于B类课程。教学内容从7 至13 章不等,学分从3.5~6 不等,学时数56~96 不等,内容分为知识面广、实操强的建筑制图与建筑识图两个模块。课程严谨、准确,图纸的每一个符号、线型都要符合标准规范,不能有半点马虎,这就决定了它比较单调、枯燥;其次,本课程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用规定的表达方法把所想的东西通过图纸表达出来,而且能够通过一套图纸想明白画图人的思想和意图,同时,不管是绘图还是识图的学习,实践性很强。现行教材中的教学模块主要有制图标准、投影原理、点线面体投影、标高投影、轴测图、建筑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CAD 绘图等内容,并对教学模块进行了详细讲解。开设学时较少的院校,将平法识图或建筑结构设置在后续课程中,以提高识图能力;开设学时较多的院校,在后续课程中并未单独开设识图相关课程。

调研分析了陕西省多个高职院校该课程情况,以下是针对该课程进行的SWOT分析:

S:课程覆盖多个专业,开设率高,现有教学资源较完备;课程定位明确,知识模块及体系完善;相关实训可单独申请课程相关实训室,如CAD 训练中心、绘图室、识图综合训练室等,也可借助专业现有实习实训资源,实操条件较易满足;该课程多数教师熟悉并教授,可建立起优质的教师团队;课程对接校级、省级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方便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程对接学生社团,如CAD 社团、建筑工程识图社团,自主学习有途径;课程对接“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且很大一部分开设有该课程的学校还是“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试点或考点,为书证融通、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W:该课程内容庞杂,部分教师未能结合学情对教材进行处理。个别院该课程师资较弱且结构不合理;课程数字资源较多,但利用率低,教学模式较单一;项目化教学实训条件不足,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有差距;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高、实践性强,部分学生学习畏难后学习效果较差。

O:学校重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有相关制度保证;目前,智慧职教云课堂、学习通等已全面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

T:在生源多样化条件下,结合岗位、证书、大赛等进行教学改革;客观环境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及运行是否能超越同类课程。

1.2 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岗位需求下,要求学生能力体现综合性、多元化,在智能建造的时代背景下,一专多能的复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培养的目标。在“1+X”证书制度下,证书可作为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指标,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可作为教学组织实施的依据。而调研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目前较为普遍的:①课程内容繁杂,环环相扣,易有畏难情绪,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日常教学中课前与课后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而课中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及积极性不高;②制图理论教学较为生涩枯燥,课时比重大,存在课程标准与技能标准脱节现象;③在知识框架的搭建上不够专业,缺少内容配合实际的工作任务;④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够深入,学生较难同步实现“会识图”且“懂构造”;⑤课程考核方式较常规,过程性考评不够全面。

2 优化教学内容

“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参照技能标准整理优化《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涵盖技能标准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目标对接技能目标,教学内容对接培训内容,教学评价对接证书考评。从而避免因授课教师差异导致的课程重、难点不统一,以及因教材征订不统一导致的教学内容差异或课程内容具体授课顺序不一等问题。

目前,对高职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结合《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现状,分析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标准中涵盖的技能要求进行分析,并对相应课程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提炼出标准中技能要求对应的课程内容及重要知识点,将育人逻辑与岗位需求全面对标,将“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扩大到土建全专业,充分利用培训和仿真资源,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以专业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教学内容立体化、可视化,解决学习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构建钢筋空间模型等问题[3]。目前,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适应《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的考证要求。优化思路如下:①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②制图模块理论教学课时适当压缩,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应用能力;③绘图实操内容课时比例,以计算机绘图为主,辅之以手工绘图,考虑时代及行业发展,弱化手工绘图;④遵循高职高专特点,本着实际学情、由简到难、由单到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教材进行处理。

现以我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例,课程学分3.5,学时56,后续开设了平法识图,结合标准中初级要求,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对接技能标准

3 创新教学方法

3.1 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知识面广、实操强,且全过程贯穿标准、规范、图集等,对于大部分学生难度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4]。故提出以下方法解决:①CAD 二维、三维绘图。降低绘图任务难度,提高绘图效率,辅助建筑投影知识应用;②建筑工程图识读仿真软件。学生识图的同时可直观认识建筑构造;③BIM建模。BIM技术可实现动态展示,提高学习过程的直观性与趣味性;④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⑤利用VR、AR等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及建筑认知能力;⑥试点院校可使用培训评价机构的资源云平台,利用海量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

以上资源学习多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高效绘图、能识图、懂构造,突破难点的同时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

3.2 初识岗位,角色扮演

建筑工程识图专业(初级)、建筑工程识图专业(中级)土建(结构)专业主要面向具有技能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5]。对于该岗位,可采用交底会议模拟施工图纸的方式授课。不同学生可分别担当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设计单位相关人员、监理单位相关人员,以形成会议记录。学生在获得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也会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合作。让学生在刚开始专业课学习时能初识岗位,角色扮演过程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职业技能要求,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体系让学生通过规范标准、课程内容等的应用来培养职业素养。

3.3 案例教学,无缝衔接

无论是建筑工程的初级识图,还是建筑工程的中级识图,其依据的都是一套建筑工程的图纸。参考上述思路,以便更好地将授课内容与证书培训内容相衔接。建议培训鉴定机构的全图可直接作为教材,在识图模块教学中进行系统讲解。也可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将教学楼图纸、宿舍楼、图书馆等校内建筑的工程图与培训考核内容相结合,将图纸过程进行拆解,对多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如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等,每个项目再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利用教学楼图纸的工程图、宿舍楼的工程图、图书馆的工程图、教学楼的工程图将识图技能标准要求贯穿于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

4 完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不可缺失的环节,不仅能检测学习效果,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检验手段。目前,课程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理论知识占比过重,对于实践应用的检验不够,很多学生抱着只要及格的侥幸心理,在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这种考评方式已不能适应“1+X”证书制度下的书证融通、过程性评价等。而考试结果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也失去了评价意义。

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其专业课程评价更要体现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目前,X 证有独立的鉴定制度,建筑工程识图证书也不例外,但各机构内部的专业技能鉴定标准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推行的主体,而院校自身的考评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6]。因此,要根据课程建设情况,以证书考核为导向,才能建立起既符合课程考核又符合证书考评的双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现学以致用、以考促学,重视过程性评价及证书学分转换,《建筑制图与识图》考核改革见表2。

表2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考核

5 质量保证

建立该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主体,确定保证要素。建立由系(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课程团队负责人、授课教师组建的课程建设及改革小组,负责《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与改革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并制定《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质量评价表,见表3。

表3 《建筑制图与识图》质量评价表

猜你喜欢
建筑制图绘图证书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HTML5 Canvas绘图技术应用
基于auto CAD的建筑制图应用研究
建筑制图课程的多重效用与教学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