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武陵源区3个旅游村为例*

2023-12-21 04:52谢文海于卓璇徐绮祺彭俊瑞吴吉林
关键词:民宿景区村民

谢文海,于卓璇,徐绮祺,张 璇,彭俊瑞,吴吉林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1].民宿作为旅游村的重要配套服务设施,得到了不同游客的追捧,旅游民宿已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旅游行业标准LB/T 065-2019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3]、《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4]等文件中多次提出鼓励发展民宿产业,建立市场新规范,促进民宿市场健康发展.作为武陵山片区重要的民宿集聚区之一,张家界市近年将民宿产业发展列入长期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民宿管理、评定办法及指导意见,如《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家界市民宿(客栈)、社会饭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5]等,用来规范行业发展,鼓励引导民宿集聚发展和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支持居民自主建设经营民宿,吸引外来投资商开发建设精品民宿,引导成立旅游客栈协会,开展民宿相关的营销活动.截至2019年,张家界市共有各类民宿客栈1 300余家,建成“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水木潇湘”“梓山漫居”“璞舍”“百年华真”“龙舍”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优质民宿.为了指导乡村民宿选址,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拟选择武陵源区(中国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龙尾巴村、泗南峪村、野溪铺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兴趣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研究区民宿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案例地概况

1.1 案例地选择

武陵山片区地跨湘鄂渝黔4省市的71个县(区、市),区域内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区与永定区交界处、湖北省利川市与恩施市交界处、湖南省凤凰县形成了民宿高密度集聚区[6-7].本研究案例地位于“张家界-恩施-凤凰”民宿群落高密度集聚区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会长沙约400 km,景区总面积500 km2,境内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世界罕见,旅游资源丰富.本研究选择的3个旅游村(龙尾巴村、泗南峪村、野溪铺村)皆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附近,风景优美,属于景区依托型村庄(表1).3个旅游村地理区位优越,靠近武陵源核心景区,旅游村与景区之间的旅游通达性较好.

表1 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的基本情况(2020年)

1.2 案例村民宿发展特征

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民宿发展特征见表2.

表2 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民宿发展特征

(1)民宿产品特征.龙尾巴村产品定位以高端民宿为主,投资方式以社会资本为主,多为外来投资商通过投资、租赁等方式建设和经营民宿.龙尾巴村民宿的设计风格以原乡轻奢生态民宿为主,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态环境与注重旅居质量的轻奢服务、简约现代的建筑风格与窗外阡陌纵横的百亩景观田相得益彰.例如,土家民族风情和现代建筑的碰撞与融合让民宿“梓山漫居”声名大噪,为龙尾巴村吸引了大量客源.

泗南峪村产品定位以低端民宿为主,投资方式以当地村民投资为主,多为本地居民利用自家闲置房产自主经营的传统民宿.泗南峪村民宿的设计风格以民族风情特色客栈为主,独特的吊脚楼、封火墙和雕花木窗等建筑元素都向游客展示着土家族的民族风情,散发着泗南峪村作为“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民俗魅力[8].

野溪铺村民宿产品定位属于高端民宿和中低端民宿相结合,投资方式为社会资本与当地村民投资相结合.高端民宿“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等由投资商即社会资本建造经营,绝大多数的中低端传统民宿通过政府扶持由村民自主建设经营.野溪铺村民宿的设计风格以野奢田园度假民宿为主,古朴的民宿风貌与周围山野环境相呼应,游客在与天然美景亲近的同时还能体验奢华的旅游接待服务.野奢田园度假民宿选址大多处于偏僻的山野丛林之中,尽可能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例如,高端现代民宿“回家的孩子”和“五号山谷”分别处于清风峡组团和青泥堰组团尽端的山谷峡口.

(2)配套服务设施.龙尾巴村配套设施不齐全,种类最少.以梓木岗门票站游客服务中心为分界线,核心区特级保护区界线外只有少数配套设施(如特色餐馆、便民超市)零散分布,核心保护区界线内因禁止开发建设而无相关配套设施.

泗南峪村配套设施齐全,依附于天子山镇形成村镇中心级别规模的核心区域,服务设施配备较完善,沿路集中分布有茶楼餐馆、商铺超市、银行营业厅及其他娱乐休闲运动场所等.

野溪铺村杨家界门票站附近分布有特色商铺、便民超市、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其规模与数量不及泗南峪村,但多于龙尾巴村.

(3)政策支持.龙尾巴村利用临近梓木岗门票站的区位优势吸引投资,打造了“梓山漫居”“璞舍”等高端民宿,进一步带动了普通客栈发展,促进了村民就业和村内经济发展.2018年,龙尾巴村被列为“武陵源区乡村振兴示范点”,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第1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梓木岗门票站核心区特级保护区内组团受到严格的生态管控,禁止新增旅游服务设施,也不允许翻新住宅[9],龙尾巴村民宿只能集聚在核心保护区界线外的空间.

作为武陵源区精准扶贫示范村,泗南峪村是一个乡村建设成功转型的案例[8],2015年获得“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村庄整体民宿产业发展较快,目前虽以低端民宿为主,但集聚程度和接待能力在稳步提升.

野溪铺村于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7年进入全国第2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野溪铺村依托村落格局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其中“回家的孩子”“五号山谷”在一众乡村民宿客栈中脱颖而出,成为野溪铺村旅游民宿产业的带头企业.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3个方面:(1)通过实地调查来确定2020年3个旅游村民宿分布的基本格局.(2)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2020年3个旅游村的基本概况和民宿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3)借助AMapPOI软件工具获取2020年武陵源区所有民宿的兴趣点数据,再利用ArcGIS10.2软件从中筛选出1 300个民宿兴趣点.通过与实地调研的民宿资料进行比对,最终确定龙尾巴村有56个民宿点,泗南峪村有89个民宿点,野溪铺村有92个民宿点.这些兴趣点数据将用来分析3个旅游村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最邻近指数 点状要素空间分布分为集聚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3种类型,均匀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集聚分布最小.本研究主要通过最邻近指数测定民宿间的平均距离,从而判断民宿分布类型及集聚或分散的程度[10].最邻近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R=dobs/dexp.

其中:R为最邻近指数;dobs为观测点到最邻近点的平均距离;dexp为假定随机分布时所期望的平均距离.一般认为,R=1,表示随机分布;R<1,表示集聚分布,且R越小,集聚水平越高;R>1,表示趋向均匀分布(离散分布).

2.2.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一般用来反映相关要素在空间分布层面上的相对集散程度,通常用于分析研究对象的空间连续性分布特征[10-11].本研究通过核密度分析来确定3个旅游村民宿分布的密度及其核心区域.核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2.2.3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用来探索某一地理实体对其周围地物的影响,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空间临近性或接近程度的空间分析方法[10].缓冲区分析的公式为

B={x|d(x,o)≪L}.

其中:B为缓冲区;d为x与o之间的距离;L为缓冲距.

2.2.4 兴趣点分析 随着电子地图和定位技术的快速普及,利用大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空间分析已成为地学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兴趣点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数据源,具有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实时性强、精确度高等优势,在城市空间分析与基础设施规划领域有广泛应用[12].

3 旅游村民宿空间分布的特征

3.1 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一

对与实地调研信息匹配后的村域边界内的含有空间位置信息的民宿兴趣点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并运用“最邻近分析”计算出3个旅游村民宿的最邻近指数R.结果显示,3个旅游村民宿的最邻近指数R均小于1(表3),说明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集聚分布特征.龙尾巴村民宿R=0.763,比其他2个村庄集聚度低;泗南峪村民宿R=0.549,呈现中度集聚特征;野溪铺村民宿R=0.392,呈现高度集聚特征.

表3 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民宿最邻近分析数据

3.2 集聚模式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和等级分布特征

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对民宿兴趣点数据进行分析.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若核密度带宽设置过大,则可能遗漏某些细小区域的变化情况;若带宽设置过小,则无法呈现整体区域的密度变化规律[11].经过多次实验表明,将带宽设置为250 m较合适.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核密度进行等级划分,共9类,各村民宿的核密度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3个旅游村的民宿在空间上均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特征和多中心(以多个民宿集聚区为中心并向外围扩散)的空间分布形态.

龙尾巴村以武陵源景区梓木岗门票站为界,分为核心区特级保护区内外两部分.核心区特级保护区属于武陵源核心风景区,受严格生态管控,禁止民宿开发建设,因而龙尾巴村民宿高度集聚于梓木岗门票站外的非核心区特级保护区.由图1(a)可见,龙尾巴村民宿构成一主一次双中心的空间结构.村庄入口区域形成了以“梓山漫居”为核心的高端现代民宿群,在空间分布上是核密度最高的一级中心;梓木岗门票站附近区域是民宿分布密度较高的次级中心.

泗南峪村民宿呈现双核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天子山景区门票站所在支路与村庄主路的交汇点是核密度高值区域,即民宿空间分布高度集聚的一级中心;武陵日出观景台所在支路与主路的交汇点是次级中心.

野溪铺村民宿形成3个不同等级的集聚中心.一级中心位于杨家界景区门票站附近,形成了以农家体验为主的中低端民宿群,其空间集聚现象最显著;二级中心位于青泥堰和清风峡,分别形成了以“五号山谷”和“回家的孩子”为核心的野奢田园度假民宿群;三级中心位于景区门票站与“五号山谷”民宿群道路之间.

图1 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的民宿核密度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the Guest Houses Industry in Three Scenic-Reliant Villages

3.3 趋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主要景区集聚

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箱的“缓冲区分析”工具,以500 m为缓冲带半径,对各村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兴趣点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并统计位于缓冲区范围内的民宿数量(表4).由表4可知,各村多数民宿位于风景名胜区500 m缓冲带内,其分布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武陵源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具有毗邻主要景区的特征.

表4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500 m缓冲区内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的民宿数量

3.4 依附村内主要交通干道集聚

利用缓冲区分析工具建立50 m缓冲带,对各村域主要交通干道进行缓冲区分析,并统计位于缓冲区范围内的民宿数量(表5).由表5可知,各村民宿主要集聚在村内交通便利的主要干道附近,充分说明了交通因素对民宿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

表5 主要交通干道50 m缓冲区内3个景区依托型村庄的民宿数量

3.5 民宿空间分布特征

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如图2所示.运用最邻近分析法对民宿集聚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发现3个旅游村均呈现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一;运用核密度分析法横向比较民宿的集聚程度,发现3个旅游村均呈现多中心分布模式,且具备不同规模数量的集聚中心;运用缓冲区分析法分别建立村域内风景名胜区500 m缓冲带及主要交通干道50 m缓冲带,统计位于缓冲区内的民宿数量,发现3个旅游村的民宿均趋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主要景区和村内主要交通干道集聚.

图2 景区依托型村庄民宿空间分布特征Fig. 2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uest Houses in Scenic-Reliant Villages

4 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和旅游资源是民宿空间分布的共同影响因素,市场需求、区域品牌及政策条件是影响民宿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10-14].结合前文对研究样本的民宿发展特征分析,最终确定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产品定位和政策支持.

图3 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Fig. 3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Spatial Layout of Rural Guest Houses in Scenic-Reliant Villages

如图3所示,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受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产品定位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乡村民宿集聚程度和空间布局.3个旅游村虽然在开发定位、设计风格、配套服务设施、投资方式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特征鲜明各异,但是在民宿空间布局上具有共性.

(1)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影响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集聚的早期动力和决定性因素[13].张家界以旅游立市,是国内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武陵源区旅游资源更是山岳景观奇异,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本研究区域内民宿类型属于乡村民宿,城市中心区区位对其影响较小,其空间分布更依赖于临近热门景点的区位条件.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民宿的空间布局.

(2)交通条件.交通是影响民宿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条件,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在自驾游兴起的大背景下,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成为游客的首选.交通区位条件影响整个乡村民宿的发展速度,交通设施会影响民宿空间分布模式和集聚程度,交通设施越完善,民宿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3)产品定位.产品定位也影响乡村民宿的选址及集聚程度.高端民宿以独栋建筑和单独地块建设为主,传统民宿则多为村民利用房产自主经营,倾向于连片式集聚.高端民宿分布趋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丰富的区域,如野溪铺村的“五号山谷”、龙尾巴村的“梓山漫居”等,多独立分布在环境及景观条件较好的地段;中低端民宿分布则主要围绕杨家界、梓木岗门票站及主要道路交叉口等交通方便的地段.

(4)政策支持.生态保护政策、耕地保护政策、自然保护地政策及乡村旅游用地等政策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影响着乡村民宿的空间布局.例如,由于乡村民宿的开发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因此核心景区(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使得龙尾巴村乡村民宿主要分布在梓木岗门票站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结合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兴趣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张家界市龙尾巴村、泗南峪村、野溪铺村民宿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民宿空间分布均呈现集聚模式,且3个村庄的集聚程度不一;集聚模式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和等级分布特征;民宿主要集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和村内主干道附近.(2)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多元化,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产品定位和政策支持是乡村民宿选址与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5.2 发展建议

(1)利用景区资源优势,明确民宿产品定位.要充分利用景区旅游资源及其客源市场,深入发掘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融入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风情,强调体验性和互动性,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民宿产品.如“五号山谷”定位为顶级野奢民宿度假区,“梓山漫居”定位为原乡轻奢生态度假区,都是成功的例证.

(2)提供畅通便利的交通环境,完善民宿配套服务设施。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乡村振兴项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供乡村公共服务的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思路,政府要制定资金和税收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重点建设道路、卫生、供水、消防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卫生间、停车场、生活超市、快递点、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打通乡村民宿“最后一公里”,提升乡村民宿交通的通达性及配套服务设施便捷性.

(3)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完善各项民宿支持政策.要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农户个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开展乡村民宿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及其他投资商下乡投资,通过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的活化利用,形成多元灵活的民宿建设经营模式.针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用地审批,宜在遵循规划先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采用点状报批和供应的项目用地方式.此外,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民宿经营所需的保险服务,以提高乡村民宿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举办民宿管家职业培训,助力就业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民宿景区村民
孪生院子民宿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摘牌』
“摘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某景区留念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