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舞蹈作品以丰富的形式表达出多样的艺术美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的发展、多平台的出现,舞蹈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大众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对舞蹈美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河南卫视的作品《舞千年》,将戏剧与舞蹈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舞千年》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舞蹈跨界传播中的舞蹈美育发展。
1 融媒体时代的舞蹈传播的特征
1.1 融媒体时代舞蹈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融媒体打破了舞蹈传播的屏障,人们能利用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公众平台渠道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给舞蹈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他们能在相应的平台,找到专业优秀的舞蹈老师进行线上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
根据大数据显示,舞蹈相关的搜索关键词涉及的常见的舞蹈种类有: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街舞、拉丁舞等,而这些舞种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网上的舞蹈教学也十分成体系化。然而融媒体时代,舞蹈传播内容并不限于上述所提到的舞种,除了专业的舞种,也有广场舞、手指舞等。这些以娱乐大众为目的,无需扎实的基本功,肢体动作较为简单、易于模仿的舞蹈,成为融媒体时代重要的舞蹈传播内容。另外,还有一些称不上某一类舞蹈的、自娱自乐性质的创意型舞蹈,也能让大众眼前一亮。舞蹈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舞蹈发展的可能性。
1.2 融媒体时代舞蹈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最受欢迎的舞蹈内容传播平台有:抖音、哔哩哔哩、中舞网、央视频等。人们可通过这几类平台,汲取丰富的舞蹈养分。每一个舞蹈传播平台都有其主流的舞蹈内容传播方向:“抖音”平台的舞蹈传播,主要是对某一舞蹈或舞蹈作品片段式的讲解,同时也有以直播或短视频形式进行的舞蹈教学;“哔哩哔哩”的舞蹈传播内容专业性较强,有高规模的舞蹈方面的学术研讨会的直播,也有各大团体舞蹈展演的直播;“中舞网”是比较综合的舞蹈传播平台,包容性更强,有广场舞的教学、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国舞种的教学,也为大众提供了好看的舞蹈音乐内容,以供休闲娱乐;“央视频”主要是传播中央电视台的《舞蹈世界》的内容,而《舞蹈世界》则是汇集了各大舞蹈专业团体、专业院校、优秀舞蹈组合的作品,对他们编创的优秀剧目进行展示的一档舞蹈栏目,推出的舞蹈内容是十分高质量的。在这些平台上,观众也可以通过发送弹幕,表达对这些舞蹈作品的感受,与其他线上游客进行互动。
1.3 融媒体时代舞蹈传播价值的增强
融媒体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娱乐途径,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明需求。融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不是由自媒体人孤立生成的,每个人都是各种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们可以通过弹幕、平台评论、转发分享的方式参与舞蹈传播。人们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及时解决舞蹈学习的困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舞蹈传播的健康发展,扩大舞蹈传播的受众市场,提升舞蹈传播内容的价值。
融媒体时代下,舞蹈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全民都在舞动,舞蹈可以不限场地、时间地进行,实现每时每刻的传播与发展,人们能在各大媒体、网络平台跟着专业的舞蹈老师学习,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使得融媒体时代舞蹈内容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2 融媒体时代舞蹈跨界传播的趋势
《舞千年》是一部以传播历史文化为主旨的、将影视剧表演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大型舞蹈综艺。《舞千年》设定了一本名为《十二风舞志》的神书,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优美的舞蹈皆记载收录于此。可惜岁月的尘埃使这些凝结着文明精华的古韵之美蒙尘,《十二风舞志》里的文字渐渐消失,成了“无字天书”。为此,多位舞者化身荐舞官,“穿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尝试寻回那些美不胜收的舞蹈,这便是《舞千年》的综艺背景。《舞千年》以这本神书的内容为依托,对《十二风舞志》中每一章节的故事背景、每一个作品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个角色背景的意义展开探索,探索“何为《舞千年》,为谁而舞,舞为谁?”的答案。
2.1 影视剧表演与舞蹈表演的结合
2.1.1 《舞千年》第一期
《舞千年》以书开脉,传承中华文脉,盛扬舞之经典。乐舞艺术大繁荣时代是汉代,于是该节目第一章讲述汉代乐舞。《十二风舞志》第一章以“剑舞”敬“神书”,引出第一支舞——汉代舞《相和歌》,视频中体现知识点:“立春”从周代始,到了东汉“迎春”成为正式的礼仪制度。歌词取自《郑风·子衿》。该综艺中有对《郑风·子衿》的文言体注解,起到了推广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能让观众对歌词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更好地去理解舞蹈作品。
《十二风舞志》第二章有大型舞剧《孔子》,该舞剧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春秋末期,《孔子》舞剧中“书简舞”这一选段体现了古代的“社交”文化。节目以戏剧故事讲礼仪,讲《论语》的诞生,道具也特别用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孔子》舞蹈选段中古代汉字的舞台特效的呈现,使得视觉效果华丽,令人回味无穷。
《十二风舞志》第三章舞剧为《火》。编创人员着重强调了“火”的象征意义,用舞蹈记忆穿越时间、空间,点出“烧不尽的爱,未来薪火相传”这一主题,起到了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一章还有作品《凌波微步》,歌名取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作品表现了浓浓的中式美学。
在《十二风舞志》第四章《踏歌》中,有解释《踏歌》舞蹈的背景和由来,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该舞曲表现了活泼、朴素、热情的汉舞风情,与上巳“女儿节”风俗息息相关。
2.1.2 《舞千年》第二期
第一章《丝路花雨》,敦煌舞1979年的开山之作,故事从一对父母起,以舞蹈再现回忆场景:张良回忆女儿舞姿,随着经典旋律《反弹琵琶》的响起,角色梦回洞窟“画窟”,虚实场景的结合,引出典故《梦的伎乐天》,并有相关赏析。
第二章《越女凌风》,讲述越女为自己挣命的故事,赞美她坚贞不屈的精神,传达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态度。介绍了越女的故事背景,她在大自然中舞剑,画面中体现侠女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万物与我并生”的境界。
第三章《逍遥》,主要讲述“竹林七贤”中嵇康的故事,舞者通过曲子《广陵散》与历史中的角色进行对话。
第四章《关公》,舞剧演出单位是洛阳歌舞剧院,由人物故事引出“念起桃园”“扶摇直上”两个经典舞剧选段,赞美了关公的侠肝义胆、忠诚无畏。
以上两期的《舞千年》,既有精彩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又有对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讲解;既有对古代舞蹈的传承,又有创新性发展。每一章的舞剧选段背后都有典故的支撑,有深厚的故事背景,除此之外,还有对舞蹈所用音乐的古诗词的注解。总而言之,《舞千年》是一档十分优秀的集舞蹈、美术、音乐、影视、话剧为一体的大型舞蹈综艺,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中国舞蹈文化发展,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专业院校与专业舞蹈团体的结合
《舞千年》这档大型舞蹈综艺节目,有很多吸引观众眼球的点。
首先,从舞蹈作品上看,每一个章节所选取的作品都是十分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而演绎每一个经典作品的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团体。如《铜雀伎》《踏歌》等,都是由汉唐古典舞大师孙颖老师编创的绝世佳作,展现出浓烈的汉唐风情,众人观舞可知汉唐气象。《侠骨伞影》《逍遥》等是由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表演的。《火》是由杨丽萍主演的现代舞作品,作品风格自由浪漫,显示出强烈的艺术张力。这些优秀的舞蹈剧目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筛选,如陈酿回甘,历久弥新,显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舞蹈爱好者的关注,而专业舞蹈大师和舞蹈团体的演绎,如锦上添花,为其增色添彩。该舞蹈综艺节目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次,从这两期的主要演员来看,舞蹈明星华宵一是在《舞蹈风暴》中脱颖而出,因此被大众所熟知的,她也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专业舞蹈演员。她担任舞蹈嘉宾,既能在节目中展现其专业性,言之有物,也能发挥“明星效应”,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舞蹈,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一箭双雕。而荐舞官中的张晓龙,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影视剧演员乔振宇也是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另外,还有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者胡阳、徐明浩,他们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从荐舞官的阵容来看,可谓是相当“跨界”,但“跨界”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专业性,这五位荐舞官与十三支顶级舞团一起巡游四朝,共同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发挥舞蹈的美育作用。
2.3 多种媒体平台的综合呈现
《舞千年》这档综艺舞蹈节目的火爆,离不开融媒体的作用。它通過各大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进入大众的视野,即使非专业舞者,也会因为无意浏览到了好看的舞蹈片段而关注这档节目。各大网络平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媒体矩阵,无论是哪一个平台的忠实用户,都会在这个矩阵里完成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爆炸,这一进一步推动了节目的热播。
3 融媒体时代下对舞蹈美育的思考
王海英教授在《当代舞蹈美育发展及其向度研究》中提到了“以美育人的审美向度”,并指出“审美要具有欣赏、鉴赏、感悟、判断、理解五种指向,舞蹈具有多样态肢体表达、身体语言符号的表意性传递、多元化空间塑造等特点。”他还提出舞蹈美育发展向度中的维度有:“学科维度”“政策维度”“实践维度”“主体维度”。《舞千年》中的《十二风舞志》的每一章都有故事典故。典故的出现都会引发现代人的感悟,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而每一章也设定了一个时代背景,舞蹈也与那个时代背景、文化风气息息相关,道具、妆容、服装都有鲜明的时代性,能让观众仿佛跨越古今,获得鲜明的审美感受,实现舞蹈美育的效果。也就是说,《舞千年》这部综艺借由融媒体所进行的跨界传播体现了“以美育人的审美向度”。再看向度中的维度:它具有集舞蹈、美术、音乐、影视、话剧为一体的特点,彰显了学科各要素之间的关照,体现了“学科维度”;节目中对每部作品进行了分析与鉴赏,并进行相应的文化注解,是国家政策中的美育文件精神、内涵的落实,与相关教育文件的融合体现“政策维度”;这些作品来自各个剧院、专业院校的舞蹈团体,他们通过电视媒体将作品呈现出来,完成了从课程学习、教材梳理、活动执行到实践反思的各个环节,完成了认知、审美的能力构建和深化,体现了“实践维度”;这部媒体作品受到了广大舞蹈爱好者以及职业舞者的关注,受众面非常广,而他们每个人都是传播与受教育的主体,这体现了“主体维度”。
但值得考虑的是,节目每一期都长达五十分钟左右,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舞蹈工作者们能否静下心来去欣赏这档节目,不限于浅尝辄止,而是主动去探究舞蹈背后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不管未来如何,舞蹈综艺既是舞蹈美育的一个新形式的尝试,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新形式的体现,它的作用和先发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简介:段迪博(1987—),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助教,就职于赣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