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专家称,这类产品所含樟脑、薄荷、冰片等成分,在人体内长期积累后,不仅会失去提神功效,还可能引发皮疹、皮肤过敏等症状,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此外,这类产品还会产生成瘾性,对未成年人隐患极大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近期,两名小学生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某超市要求老板进货,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事情被报道后,引发大众的关注。
最近,“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中流行开来。其外形是两根棒状的塑料管,可以直接插进两边鼻孔,里面多是樟脑、薄荷等成分,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商家宣称“鼻吸能量棒”纯净无毒,有些商家甚至打出“学生适用”的广告,吸引学生使用,甚至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提神醒脑而主动购买给孩子使用。
“鼻吸能量棒”真的纯净无毒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家指出,孩子长期使用不但有害健康,还容易成瘾。
专家们众口一词:长期使用将造成伤害,且有成瘾性
依依(化名)是河南省中牟县的一名小学生。近日,她发现班里有同学在吸“鼻吸能量棒”。
“这个同学平时就把‘鼻吸能量棒放到裤子口袋里,他说他一天不吸就不得劲儿。”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商家正在售卖这种“鼻吸能量棒”,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部分产品月销量已上千件。
某售卖“鼻吸能量棒”的电商客服表示:“目前,初中生用得较多,小学生没必要用。”但从实际情况看,仍有一些小学生为了尝鲜,购买“鼻吸能量棒”。
客服称,该产品通过嗅觉刺激,使人达到一种舒适状态,不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事实真的如此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邢志敏表示,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这种行为是完全不正确的。“生活中,不能随便往鼻孔里塞东西,一是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二是会破坏鼻黏膜。”
一些地方禁毒办微信公众号也专门发布文章称,“鼻吸能量棒”上瘾的危害超乎想象,尤其对未成年人来说,这种行为可能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而且鼻吸这种方式,极易破坏鼻黏膜功能,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鼻吸能量棒的主要成分包括樟脑、薄荷、冰片等。短期使用,有开窍提神的作用,如在鼻塞、头晕时使用,可通气、醒神,无明显副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将造成多种伤害。”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尹凯教授介绍,这类产品所含樟脑、薄荷、冰片等成分,在人体内长期积累后,不仅会失去提神功效,还可能引发皮疹、皮肤过敏等症状,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此外,这类产品还会产生成瘾性,对未成年人隐患极大。
尹凯认为,“鼻吸能量棒”的危害不仅在药品方面,其使用方法也不合理。市面上,多数“鼻吸能量棒”的使用都需要插入鼻腔,孩子的鼻腔、呼吸道黏膜屏障保护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入鼻后有可能损伤鼻腔、鼻窦。“如果孩子们在学校交换使用,还可能造成细菌传播。”
长期饮用咖啡和功能性饮料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会影响良好生物钟的养成。如果孩子上课没精神,让他喝咖啡、红牛,并非优选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有些东西的成分与“鼻吸能量棒”类似,如清凉油、风油精,它们也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另外,为了让学生提神醒脑,有些学校小卖部还售卖咖啡、红牛等功能性饮料。对此,记者也咨询了相关专家:学生上课犯困,能饮用咖啡或者功能性饮料来提神吗?
据了解,功能性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增强兴奋性,使人看起来有精神。
尹凯表示,长期饮用咖啡和功能性饮料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会影响良好生物钟的养成。如果孩子上课没精神,让他喝咖啡、红牛,并非优选。
那么,家长如何保证孩子日间上课时精力充沛呢?
尹凯建议家长督促孩子做到4点:养成合理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迎接学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张弛有度;日常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水果、蔬菜的摄入。
光禁止孩子玩有安全隐患的玩具不现实,关键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让孩子有更多健康的、可替代的玩具和游戏
为何“鼻吸能量棒”能风靡校园呢?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和悦小学校长陆常波表示,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玩具的流行实际上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同伴之间的从众心理,也容易让一种玩具在校园里风靡开来。
在陆常波看来,光禁止孩子玩有安全隐患的玩具不现实,关键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让孩子有更多健康的、可替代的玩具和游戏,比如趣味运动、棋类游戏等。
对“鼻吸能量棒”风靡校园一事,不少网友表示,与其喊全民防范,不如查查源头。
目前,阻止“鼻吸能量棒”侵入校园似乎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为让人越吸越上瘾的“鼻吸能量棒”,害处远远大于益处。
事实上,对“鼻吸能量棒”的危害,社会并无争议,当务之急是如何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避免其毒害青少年。
从报道来看,虽然线下实体商店难寻“鼻吸能量棒”的踪迹,但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仍在售卖这种东西,且部分产品月销量上千件。其中,不少线上商家把“提神醒脑”“上课防困”当卖点,明显针对学生群体。
《羊城晚报》评论称,对此,电商平台绝对不能熟视無睹,该下架的下架,该封号的封号,要切断线上销售渠道,一些商家莫要抱着侥幸心理打擦边球。同时,相关部门应拿出更积极的态度,有所作为:一方面,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周边监管,严禁各种名目的“鼻吸能量棒”进入校园;另一方面,顺藤摸瓜查找上游生产商家,从源头杜绝有毒有害的产品流入市面。此外,家长和孩子也应提高警惕,远离伤害。
总之,各方既要形成共识和合力,又要聚焦关键环节发力,尽早让有毒有害的“鼻吸能量棒”远离青少年,并彻底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据央广网、中国新闻网、《羊城晚报》)
【编辑: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