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创,陶 洁,李田伟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而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会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有着深刻论述,他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1]”“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2]”,明确了乡村生态环境对于乡村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世界各国为追求经济发展广泛推行工业化,使得乡村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为了解决乡村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了研究探索。Vinti 等[3]概述了中低收入国家农村社区固体废物管理的知识状况,分析了常见做法和主要问题,提出了良性的解决办法。Kment 等[4]对农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和分类,将其分为科学方法、环境主义者方法和发展方法。步宇飞等[5]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要重视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郭俊华等[6]梳理了中国生态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趋势,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生态政策退出、延续、升级、新增的优化调整清单。以上学者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都做出了必要的贡献,但仍有补充与完善的空间。从内容上看,就某一国家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文献较多,比较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文献较少;从方法上看,以主观的定性研究为主,运用科学计量工具客观分析的研究不多。
全面把握、对比剖析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情况及热点,有利于促进国内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鉴于此,本研究借助学界较为认可的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 对2003 年1 月至2023 年4 月23日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比较分析,以求客观呈现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方法上的差异,以期为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提供新思路,以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为保证收集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外文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网(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在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以“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出文献3 568 篇,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手动对文献进行详细筛选,剔除书评、会议摘要以及其他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关联性较弱的文献,共计检索得到外文文献943 篇。中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网络出版总库,在CNKI 数据库以主题词“乡村生态治理”“乡村环境治理”“农村生态治理”“农村环境治理”进行检索,使用同样方法人工对文献进行清洗,共计检索得到中文文献818 篇。通过以上检索筛查共获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外文文献943篇,中文文献818 篇,检索时间跨度为2003 年1 月至2023 年4 月23 日。
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关键词、发文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它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测量和分析绘制出研究领域热点图谱,揭示该领域的演化路径,预测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7]。CiteSpace 因易用性、科学性和其他方面的优势,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工具”。该软件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国内外较受欢迎的知识图谱软件。
文献数量可以反映学界对某一主题的关注度,文献数量越多,则表明相关研究越活跃。根据样本数据利用Excel 工具绘制了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年发文量对比图,如图1 所示。从整体看,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国内外学者逐年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使得这一主题成为2003—2023 年学界的研究热点。从局部看,2016 年以前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文献数量较为平稳,而2016 年以后的相关文献迅速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全球178 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使得世界各国的学者探索以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图1 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文献量的年度分布
从国内的年发文量看,学者们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大体可以分为3 个阶段:①初始起步阶段(2003—2010 年),这一阶段的年发文量较少,但逐年呈缓慢增加态势;②发展稳定阶段(2011—2016年),这一时期的年发文量较为稳定,均在30~41 篇;③快速发展阶段(2017—2023 年),这一阶段的年发文量逐年大幅度增长,2017 年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导致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国内学界热门研究主题的主要原因。
在某一领域研究的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发文量较高的作者表明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8]。运用CiteSpace 软件中的“合作作者(Author)”模块得到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采用Excel工具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出国内外高发文量作者对比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国内外高发文量作者对比(前5 位)
由表1 可知,国外样本中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Abrams J,他考察了美国西部偏远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制度模式,探索了农村社区成员在应对荒地火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为农村森林荒地防火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9]。国内样本数据中发文最多的作者为于法稳和杜焱强,于法稳等[10,11]的研究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杜焱强等[12,13]主要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索农村环境治理。从表1 整体观察可以发现,国内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前5 位作者文献产出量明显高于国外作者,这是由于中国政府长期把“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为了观察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是否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团队,引入普赖斯定律进行考量。根据普赖斯定律的计算式:M=0.749×(Nmax)1/2(Nmax指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14],高产作者为发文量大于等于2 的作者。经统计分析发现,国外样本数据中高产作者的发文总量为192 篇,在外文文献数据中占比为20.36%,这表明国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同理计算出国内样本中高产作者阈值为1.835,发文数量大于等于2 的作者为高产作者。根据国内数据样本统计分析发现,国内样本数据中高产作者的发文总量为144 篇,在中文文献数据中占比为17.60%,说明国内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科研合作较弱,同样尚未形成高产和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及科研团队。
2.3.1 发文国家分析 文献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研究贡献以及该国政府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外文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节点类型设置为“国家(Country)”,运行CiteSpace 软件后,得到如图2 所示的文献所属国家知识图谱。由图2 中标签大小可以直观地发现中国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这与中国政府长期重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密不可分。
图2 外文数据样本中文献所属国家图谱
为了进一步观察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文献在各国的分布情况,利用CiteSpace 中的Export 功能对图谱数据进行输出,并使用Excel 工具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柱状图。由图3 可知,中国发文总量以41%的绝对优势排在首位,紧排其后的是美国(占比16%),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政府和学者更重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从国家发展程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文献大部分来源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和巴西能够进入前10 位榜单。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染治理已经达到瓶颈状态,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有可以提升的广阔空间,因此发达国家研究生态治理的学者们把研究目光聚焦在乡村。从产业分布看,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等农业国家更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而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工业国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文献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农业国家政府更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他们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
图3 主要发文国家占比情况
2.3.2 发文机构分析 发文机构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体现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状况。中国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最密集的国家,分析中国发文机构的分布情况最具典型性。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中文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运行CiteSpace 软件,得到如图4 所示的发文机构知识图谱。由图4 可知,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为中心的少部分研究团队。其中,只有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中心的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较为密集,而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较少。这说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跨机构研究网络还不够成熟,机构之间的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图4 发文机构知识图谱
3.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能够帮助研究者分析某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 中的“Keyword”模块分别绘制出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然后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整理出前10 位高频关键词频次及其中心性统计表,如表2 所示。
表2 国内外排名前10 位的高频关键词统计
在外文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management(管理)”,其中心性为0.15,表明形成了一个核心关键词“管理”。根据高频关键词可以将国外研究热点分为两类:①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理论研究,代表性关键词有“management(管理)”“policy(政策)”和“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环境治理)”,理论研究指向未来的价值诉求,为后来学者开展研究奠定基础与指引方向;②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实践研究,主要的关键词是“ecosystem services(生态系统服务)”“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和“land use(土地利用)”,实践研究侧重于具体的治理方式,通过土地利用、监测气候等具体措施达到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目的。
在中文文献中,“乡村振兴”出现了116 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其中心性为0.42,“环境治理”“农村环境”和“乡村治理”3 个关键词的中心性也大于0.10,表明形成了多个核心关键词。国内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可分为3 类:①治理对象研究,主要关键词有“农村环境”“农村”和“人居环境”,围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开展研究,明确治理对象后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从而建设美丽乡村;②治理过程研究,主要包含“治理”“环境治理”“乡村治理”和“协同治理”4 个关键词,围绕治理方式、方法展开探索,力求寻找出成本低廉和治理有效的治理路径;③治理目的研究,主要关键词有“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对治理的最终结果进行研究,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目的是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乡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3.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是否具有共性,利用CiteSpace 的聚类功能分别对国内外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国内外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5、图6 所示。图谱的模块值(Q)分别为0.317 5、0.702 8,均大于0.300 0,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分别为0.687 6、0.774 0,均大于0.500 0,表明该聚类结果是合理的。
图5 外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6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通过观察图5,总体上可以将外文文献关键词聚为3 类。第一类是对农村空间利用的研究,包含的聚类有#0 land use(土地利用)、#8 grazing(放牧)和#9 land-use planning(用地布局),涉及的关键词有farmers(农场主)、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soil(土壤)、farmland(农田)。Yirsaw 等[15]采用细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建设用地广泛扩大,主要以牺牲农田、湿地和水体为代价,而后提出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重点控制建设用地对农田、湿地和水体的侵占。第二类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进行探索,包括#3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环境管理)、#6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环境治理)、#7 agricultural policy(农业政策)3 个聚类,涉及的关键词有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环境治理)、participation(参与)、political ecology(生态政治学)、resource management(资源管理)。Sarvašová 等[16]认为自然保护作为一个政策部门不是孤立的,它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许多其他部门的影响,他们以斯洛伐克为对象使用倡导联盟框架(ACF)分析了林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最终发现自然生态保护缺乏跨部门协调。第三类是研究农村如何在生态治理的同时保证产业发展,包括#2 rural development(农村发展)、#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2 个聚类,涉及的有rural development(农村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environmental services(环境服务)、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等关键词。Tok 等[17]为了促进色雷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种基于有组织农业区(OAZs)和农业分区(ASZs)的发展新模式,这种新模式鼓励建设新的农业和畜牧业设施,以提高该地区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潜力。
通过图6 可以将中文关键词聚类分为3 类。第一类对治理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包括#1 环境治理、#6 乡村治理和#8 污染治理3 个聚类,涉及的关键词有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治理等。鞠昌华等[18]认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农村集中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等,明确了治理对象从单一环境要素向系统生态环境转变。第二类对治理路径进行探究,包括#0 农村环保、#4 对策建议、#5 环境保护和#9 法郎吉4 个聚类,涉及的关键词有清洁养殖、多层次立法、人居环境治理、环境税等。刘羿良等[19]明晰乡村实践路径,规范各类主体的生态治理行为,提高乡村生态治理中的制度化程度,以期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逐步形成中国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道路。第三类是研究通过生态治理后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生态收益,主要包括#2乡村振兴、#3农村环境和#7 生态文明,涉及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发展和循环经济等关键词。王永昌[20]认为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内含丰富的经济效益。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农业产业,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绿水青山也就可以转变成金山银山。
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的比较,发现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性:一是国内外文献都侧重于对治理路径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寻求乡村环境治理的最优路径。二是国内外文献都对生态治理后乡村发展进行方向性的指引与展望。差异性:国外研究更注重于土地空间的利用与保护,而国内的研究更侧重于如何通过生态治理给农民带来回报与收益,这恰好体现了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CiteSpace 的突发性探测(Burst detection)功能,可以分析出在短期内产生很大变化的关键词,并能够展示该关键词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跨度[21]。利用CiteSpace 软件中的“Burstness”选项在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的基础上分别对国内外文献中关键词进行了突显词检测,结果如图7、图8 所示。通过突显词检测进一步观测某一关键词在不同年份的热点研究情况,该方法能够通过深浅不一的时间段颜色表现某一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的突变趋势,以此显示某些年份可能出现的研究转折点。根据相关文献以及突变词变化,将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分为3个演化阶段进行主题归纳和对比分析。
图7 排名前15 位的国外热门突显词
图8 排名前15 位的国内热门突显词
3.2.1 国外研究前沿
1)第一阶段起步期(2003—2011 年)。该阶段的突变性关键词有“rural development(乡村发展)”和“Australia(澳大利亚)”,强度分别为5.29 和4.26。“乡村发展”和“澳大利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澳大利亚对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起步较早。澳大利亚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农村的环境治理。在澳大利亚的牧场区,牧场主们严格控制草场的载畜量,用以保护草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澳大利亚的农耕区,政府会责令农民在坡地种多季作物,用以减少土壤流失。同时,澳大利亚还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战略,出台各种法律法规用以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阶段国外对于乡村环境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还不够深入,属于起步期。
2)第二阶段发展期(2012—2018 年)。该阶段的突变性关键词有“state(状态)”“institutions(机构)”“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环境治理)”“politics(政治)”“capacity(容量)”“policy(政策)”和“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自然资源管理)”,强度分别为4.61、4.42、4.18、7.73、4.68、3.94 和3.82。这一阶段的外文文献主要侧重于乡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研究。国外学者研究乡村环境治理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以及政策的社会影响等方面。Markantoni 等[22]介绍了与苏格兰低碳议程有关的政策和文献回顾,并分析了“农村社区”在苏格兰的低碳政策和管理的定位以及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一阶段中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外文文献数量稳步提高,可以认为是发展期。
3)第三阶段稳定期(2019—2023 年)。该阶段的突变性关键词有“values(价值)”“areas(地区)”“determinants(决定因素)”“region(区域)”“model(模型)”和“China(中国)”,强度分别为4.89、6.76、4.79、4.72、4.53 和4.26,这一阶段的突显词是国外当代的研究前沿。这一阶段国外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国,2019—2023 年,外文数据样本中研究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文献逐年增多。Zhang 等[23]研究认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缺乏规范性标准、缺乏环境治理主体、缺乏司法保障等诸多困境,于是从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理念出发,提出树立环境保护的合作与治理理念,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平衡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以及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法治长效机制等解决路径。这一阶段,国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已经趋于稳定,学者们将研究目光聚焦在中国,这对于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很大帮助。
3.2.2 国内研究前沿
1)第一阶段萌芽期(2003—2011 年)。该阶段的突变性关键词有“环境保护”“对策”“环保行动”“农村小康”“农村环保”“周生贤”和“总量减排”,突显强度分别为8.95、3.45、2.51、2.51、14.18、2.83 和2.49。这一阶段的研究紧密结合“环保”一词,既回应了现实需要,又充分体现了政策引领作用。中国环保部门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一系列政策,如2003 年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严防非典型肺炎向农村蔓延的紧急通知》、2006 年的《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7 年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一时期可以归纳为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用以保护乡村环境,为中国后来乡村环境治理研究指引方向。
2)第二阶段成长期(2012—2017 年)。该阶段的突变性关键词有“生态文明”“社会资本”“环境污染”和“农村环境”,突显强度分别为5.24、3.50、2.65、2.58。在这一阶段,突显强度最高的词是“生态文明”,这表明“生态文明”是该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热门主题,也是该时期的研究前沿。于洋[24]认为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从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陈锦泉等[25]指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未来农村的主要建设方向。这段时期的学者们不断探索建设美丽乡村,寻找乡村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价值的文献,为中国后来相关主题研究奠定基础,因此这段时期可以总结为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长期。
3)第三阶段思想成熟期(2018—2023 年)。该阶段的突变性关键词有“美丽乡村”“污染治理”“乡村治理”和“环境治理”,突显强度分别为3.09、3.08、5.05 和4.46。由于乡村生态治理经过萌芽期、成长期的发展,乡村生态治理思想已趋于成熟,因此将这一阶段总结为思想成熟期。苏星鸿[26]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生态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治理思想已经成熟。在思想成熟期阶段,学者们对“美丽乡村”“污染治理”“乡村治理”和“环境治理”等热门主题展开广泛研究,这些主题也是中国当代的前沿问题。
3.2.3 国内外研究前沿对比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各发展阶段均出现多个高突显强度关键词,从侧面反映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在各时期都是热门研究主题,并且通过突显词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阶段的研究前沿和演化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关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前沿,可以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一是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总体上都可以分为3 个阶段,且3 个阶段都经历了从起步到稳定、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二是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都注重政策分析,分析自上而下的政策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差异性:国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侧重于对环境治理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比如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而国内研究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握,注重强调通过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给乡村带来的好处。国外对乡村生态环境具体问题研究值得学习,只有对乡村环境存在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实现中国乡村生态振兴。
以美国科学网(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工具软件CiteSpace 对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年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展开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从发文趋势看,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国内外学者逐渐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成为2003—2023 年全球学界的研究热点。
2)从主要作者看,国内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科研合作较弱,尚未形成高产和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及科研团队,但国外学者的合作关系强于国内。
3)从发文国家看,中国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同时,发达国家和农业国家更注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4)从发文机构看,中国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但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较少,各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不够紧密。
5)从研究热点看,国内外都注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但国内的热度要高于国外。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保护、乡村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是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生态文明、人居环境等。国外关于耕地保护的文献较多,更注重研究土地空间的利用,国内更注重研究如何以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6)从研究前沿看,国外当前的研究前沿为价值、地区、决定因素、区域、模型和中国,美丽乡村、污染治理、乡村治理和环境治理是中国当前的研究前沿。
1)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领域作者间的合作。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科研合作较弱,且未形成一批高产和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及科研团队。合作研究可以带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通过不同背景、不同专业学者们的集思广益,能够有效开拓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注重土地空间的利用。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的根本保证。中国约有14 亿人口,耕地约有13.3 亿hm2,人均占有耕地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3。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注重土地空间的利用。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足,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3)保护草原牧场生态环境,引导牧民科学合理放牧。世界的主要牧场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已经开始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他们已经认识到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和营养流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最终导致草场退化。中国虽然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放牧,中国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草原牧场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4)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中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但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上的信息接受能力较强,村委会和相关生态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倡导以绿色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各农村地区可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本地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农业产业,从而达到以绿色产业促进发展和以发展带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向促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