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怎么评?如何用?(上)

2023-12-20 07:57杨晓黎,韩晓明,姜国兵
财政监督 2023年23期
关键词:财政管理绩效评价财政

话题嘉宾

杨晓黎:山东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 先后在农业处、预算处、国库处工作,参与了山东省部门预算管理、 直达资金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多项重大改革,入选财政部第一批预算管理人才库。

韩晓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教研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预算绩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政府财务报告,地方政府债务评价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财政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等。

姜国兵: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公共事务与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绩效管理、政策科学。 著有《公共政策学》《政府绩效评估》等书。

黄婕: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财政局财政监督科、预算绩效管理科科长,上海公共绩效评价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预算绩效管理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预算绩效管理、公共财政政策、财政监督。

张航:浙江省新昌县财政局绩效管理科科长,参与的新昌县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专报信息获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金彪批示,入选浙江省财政厅推广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优秀案例。

主持人

阮 静:《财政监督》杂志编辑

背景材料:

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涵盖政府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 涉及财政运行各个方面,反映财政工作目标达成的结果及其有效实现结果的过程,既是政府层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也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根据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 等部署, 近年来多地开展了积极探索。

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实践的第一步。 根据相关研究者的总结梳理,在各地实践中大体形成了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一是以北京市为代表的“五性”维度体系,该体系突出问题导向,旨在监测和评价各区“钱是否够用”“成本是否节约”“管理是否规范”“效果是否显著”“组收是否努力”等问题,从财力保障的充分性、成本节约的经济性、运行成效的有效性、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五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 二是以山东省为代表的整合性指标体系,该体系从收入绩效、支出绩效、管理效率、运行成效、可持续性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三是以浙江、江西等地为代表的“财政管理+政府履职”体系,该类指标更加关注财政预算收支质量、执行状况、财政改革要求,从财政管理、政府履职成效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建构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各地在部署推进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实践中,还涌现出不少特色做法。 例如,北京市自2019 年底启动十六区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一直将“成本节约”作为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在多年持续开展区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过程中同时开展“成本节约”“规范管理”“财政保障能力”“运行成效”“财源建设”等常态化专项监测工作,深化综合绩效评价,切实将监测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管理改善、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挂钩。 2020 年山东省财政厅选取济南、济宁开展县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济宁市积极探索市县乡三级同步实施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 临沂市罗庄区作为乡镇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试点,率先实现镇街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全域覆盖,总结形成“一个中心、两套体系、三项改革”的实践经验,蹚出了一条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罗庄路径”。2021年以来浙江省新昌县作为省级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区,以“共同富裕”为主线、以“数据集成”为支撑、以“全生命周期”为框架,在全省率先开展“自动化”绩效评价,积极构建“数智化融合”的乡镇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高质量推进基层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管理改革,实现乡镇政府绩效评价覆盖率100%、自动化评价率95%以上。

今年以来,《山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发布,进一步提出“创新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任务,指出各市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市对县(市、区)、县对乡镇(街道)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并且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设立财政运行“健康指数”,为推动财政可持续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9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统筹谋划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和制度体系,部署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向政府预算拓展,从市、区向镇(乡)延伸。

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从财政视角考量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成效。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对于科学分析地方财政运行质量、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多地开展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实践,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深化拓展,有必要阶段性总结经验做法、厘清存在问题、探研未来路径。 如何理解把握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的内涵? 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构建自身适用的评价体系?如何以更宽视野、更新思维、更有力的方法,解决“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用”等问题?监督沙龙栏目聚焦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实践,分两期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构建“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实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

主持人:与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相比,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范围包含一级政府预算的全部收支,涉及财政运行各个环节,其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更强。 根据您的研究实践, 如何理解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的内涵及财政部门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所在?

杨晓黎: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在政府预算层面实施的绩效管理行为, 涵盖政府所有收入、支出,涉及财政运行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反映各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成效。 实施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提出“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 总体来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系统集成, 通过设置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 监测研判地方财政运行状况,系统分析地方财政运行质量,对于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履职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基层土地财政难以持续, 财政增收压力较大,促进共同富裕、兜牢“三保”底线等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长期保持紧平衡态势。另外,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反映情况看,财经纪律不严、监管履职不尽责等问题在各级财政部门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地方财政经济运行风险加大,需要系统、全面掌握地方财政运行真实情况,精准查找问题,科学有效施策,推动财政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是党委政府、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 也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实施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 能够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财政支出强度,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更好落实。 同时,结合“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理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引导资金资源要素向高质量发展集聚, 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韩晓明: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综合绩效评价也称政府财政绩效评价, 是指在财政部门组织下, 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操作规程,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由独立的评价机构或专家组通过考察政府财政管理、财政收支、政府履职情况及其效果, 对政府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财政运行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综合绩效评价是确保财政政策安排科学合理,财政资金使用合规、安全、有效的制度设计, 其目的在于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履职的可行性、有效性,管理的规范性、动态性,机制建设的引导性、前瞻性。 与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相比,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复杂性、协同关联性等方面的特点。

财政部门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促进地方政府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前瞻性,通过制度设计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在源头上实现对财政资金安排运用的合理、高效和精准。 二是促进地方政府提升财政运行的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式对财政收支、 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全面、动态管理。 三是注重提升政府履职效果,通过评价政府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促进政府加强履职的过程管理,提高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四是注重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根据区域特点针对性施策,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注重财政改革推进和财源建设,为区域性财政可持续发展夯实基本条件,促进机制创新,培育推动性力量。

姜国兵:对财政运行进行分析评估以及对其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既是各级政府的一项职能工作,也是服务经济决策的重要抓手。 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发力的形势之下意义更为彰显。近年来, 相关工作的开展也说明了对地方财政运行工作的重视, 如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实施的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 与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紧密联系。 《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实施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暂行办法》(财预〔2021〕42 号)部署后,各地监管局也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如财政部广东监管局2021 年已经将制定的《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实施细则》 印发给广东省财政厅和各地市财政局, 强化对地方财政运行问题的发现和跟踪落实的深度和力度。 对于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的内涵理解, 不仅要理解财政运行是什么,更要理解其综合绩效是什么。 财政运行通常是指国家财政活动的进行过程, 包括财政收入、支出和社会保障等环节。 而其综合绩效则主要指财政收入、 支出和社会保障等环节的产出和效益情况。 从各地开展的试点来看,基本也是遵循“财政运行+绩效”的思路或维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部门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首先,这是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 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明确要求。 近几年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部署等均是各财政部门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和依据。 其次,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促进政府财政平稳运行目标达成:通过明确绩效目标和指标,帮助地方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在收入、支出、社会保障、风险防控等方面“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政府财政运行的工作效率, 促进绩效目标的实现。 最后,可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财政部门通过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在纵向上能够全面跟踪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运行,以财政数据为主体,提升财政运行预警能力,提升管理效能;在横向上加强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及时掌握税收收入形势、 重点税种、相关非税收入、债务等方面数据和情况,尽可能地在地方财政运行的事前事中环节发现、解决和控制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和风险,从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黄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可以理解为对一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进行全面评价, 其内涵包括财政运行管理、财政收入绩效、财政支出绩效和财政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这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以及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效能化水平,为加强下级政府财政管理和转移支付分配提供决策参考。

具体来说, 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运行管理。 以财政预算管理为核心内容, 考察下级政府预决算编制水平、 预决算信息公开透明度以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工作。 二是财政收入绩效。 分析地区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对收入质量和支出结构进行深入剖析, 将收支预算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 三是财政支出绩效。 对项目实施情况以及资金绩效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四是财政可持续性。 评估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包括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以及财政赤字的有效控制等方面。

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 一是有利于监测研判地方财政运行状况。 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可以及时掌握下级政府的财政运行情况, 发现其在财政管理中的不足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使其改进和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是有利于科学分析地方财政运行质量。 通过对财政运行的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了解政府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分析地方财政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有利于提前防范化解财政潜在风险。 通过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的综合绩效评价, 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财政潜在运行风险, 如财政赤字、债务风险等,强化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核, 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不正当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有利于推动政府履职服务效能革新。 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可以全面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促使地方政府直面自身存在的履职效能薄弱点,“重点检视”后“靶向疗愈”,通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政府的履职效能。

在实际操作中,上级财政部门在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时,还需要定期征求地方财政意见, 梳理争议性较大的评价指标,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和有效。 同时,还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通过在转移支付分配上的引导和激励,推动下级政府积极改进财政管理,从而充分发挥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引导成效。

张航:“财政运行综合绩效” 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政府职能实现程度、财政运行效率等内容。 站在县级财政部门的角度,我们开展乡镇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以绩效评价为手段, 以财政资金为线索,发现当前基层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财政管理相关建议,通过健全财政管理,推动财政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积极影响。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实践

主持人:根据背景材料,近年来部分地方对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各有特色。 您对这些探索实践作何评价?

韩晓明: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围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从已有的经验看, 各地在推行过程中对财政运行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各有特色,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也各不相同,总体上在框架设计、工作推进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从财政运行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看,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基础管理、收入组织、支出保障、运行成效、财源建设、成本节约、规范管理、 创新改革、 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述及内容,各地存在一定具体差异,但基本能够涵盖财政运行主要内容。

从指标体系设置看,主要关注收入质量、支出结构、预算执行、重大财政政策落实等财政管理内容。 具体地,或注重绩效成本管控,通过财政运行过程中的公共服务标准和支出标准建设加强成本管控和绩效管理; 或注重内容创新, 通过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方向和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情况, 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核心指标;或注重方法探索,运用功效系数法、数据标准化处理法、建立数学分析模型等评价方法, 对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打分;或注重财政可持续性,从“三保”保障、政府运行成本控制、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从工作推进看,普遍采用了“合理选择试点范围——全面设置评价内容——多措并举保障质量——加强试点总结推广” 的全面安排、层层递进方式。

从结果运用看, 普遍将评价结果作为各级财政加强预算管理、推动机制创新、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参考, 探索建立与预算挂钩的机制,把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改进管理、优化支出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姜国兵:一方面,由于不像项目支出、政策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财政部有相应的绩效评价操作指引及绩效指标体系框架,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系统性、 综合性、整体性更强,所以实践工作中无论指标体系的设置,还是结果的应用就显得更为复杂。 部分地方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这有利于各地相互学习和借鉴。 但一些共性问题也开始显现,例如评价体系的统一性与被评价地方财政类型的独特性之间关系如何处理?地方的债务管理和防范财政风险方面, 多少债务才算是安全的?等等,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形成的一些典型做法确实值得关注和参考。例如广东省中山市,在2023 年实现对22 个镇街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全域覆盖,不仅从财政运行各环节全面掌握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的状况,更是在绩效指标上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将人口等要素纳入考量,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

黄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诚如背景材料介绍,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多个地区都对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些探索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们转变了过去上下级财政管理中,主要以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也改变了以往“财政投入和过程”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这种综合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出财政运行绩效的全貌,有利于地方财政不断研究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新路径, 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这些探索实践还都更注重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和问题导向。 各地在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时, 都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出的改进意见也从原来的内部管理逐步向推动各级政府完善政策、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延展, 也为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我也了解到江苏省拟出台《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现已完成征求意见环节。四川省财政厅新出台了《市(州)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通过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水平三个板块13 类27 项指标,多维度对市(州)财政运行状态进行精准“画像”。江西省南昌市在借鉴山东省、安徽省、北京市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省对市综合考核要求,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管理、财政投入效果四个方面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在全市各县(区)内形成可比、可测的绩效评价“统一标尺”。

主持人:如何体现、从何角度评价财政运行综合绩效,各地结合已有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贵单位在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探索中形成了哪些实践经验?

杨晓黎:全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路径, 形成了成熟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为其他省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近年来,山东省按照“由下及上、稳妥试点、有序推开”的思路,深入研究、组织试点、总结经验,创建了三种类型的评价模式:

其一,“融合+整合” 垂直统一评价模式。按照“大绩效”管理理念,吸收整合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财政管理绩效考核、财政运行分析评估等工作中的财政运行指标标准,涵盖经济运行、 财政管理、 风险防控等各个方面,增强评价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 以省级为例,2020 年首次组织部分市县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在总结试点基础上,2022 年制定出台了《省对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实施方案》, 并选择德州、 济宁2市和莒县、 平邑县2 个省直管县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2023 年, 将41 个省直管县纳入评价范围, 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评价模式看, 省对市、 省对县(市)采用总体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财政收入组织、财政支出保障、预算规范管理、财政可持续性、财政运行成效五个方面30 项具体指标,其中,财政可持续性、财政运行成效指标占分值的50%。 垂直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直观展现出市县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数据所处位置, 确保被评价市县之间横向可比较、可衡量。

其二,“共性+个性” 核心差异评价模式。按照“共性为主,彰显个性”的思路,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的经济基础、产业优势、管理特色等情况,设置相应的共性和个性评价指标,评价过程中简化相关流程、突出重点核心,既对共性指标进行统一衡量和比较, 又对个性指标进行区别评判,充分调动被评价方组织收入、推动发展的积极性。 以临沂市为例,2022 年,临沂市将罗庄区作为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市区联动试点,将评价范围覆盖至辖区所有8个镇街,通过深入分析各镇街财政运行情况,研究设置“共性(90 分)+个性(10 分)”的评价指标体系, 围绕城市建设、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评价。 从评价效果看,通过评价发现镇街财政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体制激励不强、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 财源建设成效不明显等方面,根据评价结果,罗庄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镇街财政体制的意见》,从规范预算执行、规范财政支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对基层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和提升; 进一步明确划分区与镇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重新核定镇街收支基数,对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等税源实行专项结算, 充分调动镇街抓收入积极性, 有效破解基层政府财政运行困局。

其三,“正向+反向” 健康指数评价模式。2023 年,山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行动,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设立财政运行健康指数, 为推动财政可持续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目前,滨州、济宁两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健康指数评价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以滨州市为例,健康指数表现为三个特点: 一是定量分析清晰直观。 改变以往“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评价指标设置为8 项指数, 实现评价指标的全面定量化, 直观反映财政运行的健康程度。二是周期拉长突破限制。将评价周期由1 年调整为10 年,反映被评价区县(市)当年指标在近10 年内所处的位置和变化情况,各项指标不再横向与其他区县(市)对比衡量,纵向反映区县(市)自身努力程度和财政经济发展成效。三是正反加权科学精准。8 项健康指数是由二级指标根据所占分值加权计算得出,其中,部分指标运用极差法,将10 年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作为评价对象的分母,通过正负关系,体现“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部分指标运用平均差法, 将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分母,体现“越平稳越好”;部分指标运用标准差法, 将分母替换为随机变量各个取值偏差平方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反映“越平均越好”。

张航:各地的先行探索各具特色,为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开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给后续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例如,北京将“成本节约”作为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 体现了过紧日子思想,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学习。自2019 年起,新昌县财政局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的原则,陆续开展试点评价,发现并纠正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了乡镇预算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 为全面推进下级政府财政综合绩效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与评价效率提升两大改革难点,新昌县大胆创新,深入研究,确定了以“共同富裕”为主线,用好数字化思维,通过预设模块、指标,实现评价结果自动化生成的乡镇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路线。具体包括:

一是聚焦重点,把好“航向标”。重点聚焦民生服务成效、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财政基础管理能力等四大板块,探索构建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绩效评价“五年期”指标库,以规划推动政府绩效管理、数字化治理的完善。

二是系统设计,用好“指南针”。 针对“共同富裕”重要领域和目标任务,从“五年期”指标库中抽取相关指标,探索构建“7+57+122”共富指标体系, 涵盖经济发展水平、 税收收入、腐败案件情况等57 项三级指标,细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林牧渔等122 项指标内容,实现“共富”理念与指标的有效匹配。

三是量化细化,刻准“度量衡”。以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依托, 对绩效目标合理性等16 类较难量化的绩效指标加以剔除置换,组建专家团队进行线下调研,将指标设定从产值、 收入等绝对化指标转换为相对化指标。 指标体系可量化率高达95%以上,为自动化赋分打实基础。

四是融通数据,实现精准赋分。建立数据共享体系, 整合16 个部门5904 条动态数据,形成整套数据采集样本。 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式自动计算绩效评价得分,实现数据可留痕、保精准。 绩效评价时长由原先第三方耗时2 个月转变为实时动态评分,有效精简流程16 项,评价效率提升84%,数据错误率降低4%,预计5 年内可节省绩效评价费用逾200 万元。

五是双向互评,实现公平公正。 建立“评价单位+被评价单位” 双向传导绩效评价体系,打通“信息化互评”绿色通道。 乡镇从指标质量、项目质量、数据质量、满意度测评四方面进行反向动态赋分, 打破原先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

猜你喜欢
财政管理绩效评价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税收在财政管理服务中的运用
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建议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制约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现代财政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系探讨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