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晓 李芳君
近年来,广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联合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位居第二。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中,广州多年位列前十。2023年6月,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调研组在广州组织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几位与会的外国专家生动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广州魅力。
广州近年来致力于发展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广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广州紧抓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趋势,战略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埃安、小鹏、北汽等新能源整车项目在穗先后落地。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马可·马里奥·吉拉尔迪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中国广阔的市场,广州在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新景象。“我在广州工作差不多14年了,见证了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广汽集团追求可持续发展,积极向电气化转型,研发方向包括纯电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等。同时广汽集团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配备车联网等,推动汽车日益走向可持续性、自动化。”马可·马里奥·吉拉尔迪先生说道。
生物医药也是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广州致力于重点提升医药研发与生产能力以及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水平。急诊科学研究专家阿卜杜勒·贝卢教授曾任欧洲急诊医学会主席,于2022年5月加入广东省人民医院担任急诊医学研究所所长。“我们创办这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全方位覆盖急诊医学的体系,针对从处在宏观层面的患者到微观层面的细胞和分子进行全面研究。同时,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和国际接轨,推动国际合作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贝卢教授介绍说,“急诊医学就是围绕着病人的安全管理,就目前情况而言,实现这一点需要增加更多自动化机器以完成医疗保健和管理流程。”贝卢教授还特别强调,我们应该优先发展高科技数字医学,如机器人和无线技术。
鼓励创新、开放包容,是一座城市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
创新的城市酝酿出先进的理念。广汽集团的马可·马里奥·吉拉尔迪先生向调研组介绍了“永远年轻”这一新鲜的汽车理念,旨在让新能源汽车生产更好地面向年轻人市场、适应年轻人的需求。他还强调了吸引海外年轻人才的重要性。他说:“就像鲍勃·迪伦在歌曲《永远年轻》中所唱的那样,每个人都对年轻有所追求,我们也一直想创造出更年轻的汽车。”他解释说,要实现“永远年轻”这个理念,大概有80%的内容是在汽车的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持续的软件更新,为客户提供无缝隙、360度全方位的服务。“基于广州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和年轻人才数量,我觉得我们有能力打造一款永远年轻的汽车。”马可·马里奥·吉拉尔迪先生对此充满信心。
为支持年轻人才创新创业,广州通过立法的形式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优质的制度环境,2023年3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以地方性法规保障青年创新创业环境,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这座城市的创新氛围还体现在它永远自我更新、悦纳改变的能力。来自毛里求斯的沙文瀚在广州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目前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担任副研究员、科学编辑。对于为什么选择中国,尤其是在广州生活?他说,首先,中国治安非常好,经济稳定发展;其次,广州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广州市民非常友好。
沙文瀚认为中山大学特别好的一点在于愿意改变,“我所在的编辑部负责肿瘤方面的学术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CC)。医院希望期刊能走向更高的国际舞台,利用十年时间把这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变成10分。事实上,2018年CC的影响因子还在3.5分左右,这几年连年提升,目前已经到了15分了。另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还很重视培养年轻人,而不是把大部分资源分给教授、科主任,这一点也非常有助于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唐来自孟加拉国。“我在中国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全能干细胞,2022年我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是关于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最年轻的人类细胞的。我目前的成就都是在中国获得的,我非常感恩中国。我也很愿意继续在中国把科研做下去,希望长久地在中国生活,让家人、孩子都在中国生活。”李唐表示。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广州不断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以持续性政策制度革新和服务不断提升广州国际人才发展环境。
2021年2月,《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35年南沙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特区。《方案》提出,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担任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2022年,广州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的若干措施》,放宽外国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年龄限制,允许在穗工作的外国科技人才兼职工作。自2023年1月1日起,广州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充外国高端人才(A类)和外国专业人才(B类)的认定范围。
自2019年起,广州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相关精神,对在广州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上述人才在广州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给予财政补贴。上述举措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在穗外国人才的税负压力,降低了聘专单位的用人成本。
近年来,广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满意度。2022年,广州政府率先推出政务服务效能指数,对各区各政府的服务进行评价,运用大数据监督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一举措贯彻公开透明的政府服务理念,用指数看效能,让全民参与政务监督。广州的政务服务效率受到了很多外国专家的肯定。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系主任罗钧洪教授分享了两个故事。2020年3月的一天,正是新冠疫情初期,他收到了广州市外国专家局寄来的一份特别快递,里面是口罩等抗疫物资和一些蔬菜,“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但我觉得特别暖心,这是政府对我们的一种关爱。”第二个故事是,他在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证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就是政府部门效率非常高。“从投递材料到最后拿到永久居留证,我就花了三四周的时间,负责相关事务的警官非常友好,我们后来还成了朋友。”罗教授说,这两件事情让他觉得广州是一座非常有人情味的、非常包容的城市。
费朗东·多米尼教授来自法国,“我们和广州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这是一个免疫学研究机构,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博士担任荣誉所长。我以兼职的形式在广州医科大学工作,每年大概有20%的工作时间在中国,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才签证让往返中国变得越来越便利了,签证从有效期六个月到后来两年、十年,很方便。”
相关证件的办理也日益简便。2018年,广州将外国高端人才实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并于2020年起将许可业务全面压缩至5个工作日,实现全国主要城市中审批时限最短。广州也是首个实现大湾区内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互认的城市,城市的创新和包容彰显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
在对外籍人才的配套服务上,广州对接国际标准提升医疗、教育、社区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国际人才在穗生活、工作保驾护航。广州于2016年实施人才绿卡制度,从政策层面解决在穗外籍人才长期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持有人才绿卡即可享受科研、教学和自用物品通关免税;享受人才公寓、共有产权住房等安居保障待遇;可按规定缴存和提取住房公积金;子女接受学前、义务教育以及高中入学享受广州户籍居民同等待遇等系列服务。2023年6月,广州修订人才绿卡制度,创新提出了广州人才绿卡AB卡制度和人才绿卡举荐制度,进一步放宽申领人才绿卡条件。
广州市国际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广州美国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19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022年新建成4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含1所港澳子弟学校)。2022年9月1日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开学,学校采用香港学制,面向国际人才需求,实行多元化办学模式。
在满足国际化人才健康需求方面,广州积极推进呼吸、肾脏病、肿瘤、心血管和精准医学五大省市共建的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病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国家肿瘤医学中心等,为外国专家提供一流医疗服务。
面向未来,广州将紧抓国家加快建设“3+N”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机遇,面向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推出更加精准有效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外籍人才特色服务体系,营造更加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