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阳,黄又华
(赫章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毕节 553200)
猪瘟与非洲猪瘟均为危害猪养殖业的接触性传染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需要养殖人员迅速完成准确鉴别,并及时展开针对性防控,避免养殖猪大量死亡。
1)病原不同。对于猪瘟而言,其病原为猪瘟病毒(CSFV),科属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类型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基因组长约12.3 kb。而对于非洲猪瘟而言,其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ASFV),科属为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病毒类型为双股线状DNA,基因组长170~190 kb,约是经典猪瘟的15 倍。
2)传播方式有所不同。对于猪瘟而言,其只有与病猪相接触后,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发生传染现象,更多在小型养殖场内出现,同时,在自然条件下,猪瘟只能够在猪群范围内传染。而对于非洲猪瘟而言,其除了在与病猪相接触后发生传播之外,还会通过昆虫、害虫等渠道传播,其中,软蜱传播在当前更加常见。非洲猪瘟的感染力相对较强,且并不局限在猪群范围内传播,会随着接触与昆虫传播等方式传感给其他的家禽,使得家禽转变为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媒介,最终感染给更多的猪。
3)发病症状有所不同。对于猪瘟而言,病猪在发病时所表现出的症状相对多样,包括食欲明显下降、体温大幅升高或是时高时低、精神萎靡、行动时的无力感明显、呼吸加速、便秘或腹泻且发散出明显的恶臭等,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对于非洲猪瘟而言,病猪在发病时所表现出的症状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包括病猪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最高可以达到42 ℃,直至病猪进入死亡前一周后才会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时,病猪普遍还会出现停止进食、步态不稳、孕猪早产等症状,死亡率比猪瘟更高。
4)防治方法有所不同。对于猪瘟而言,在实际的防治期间,可以投放防治药剂和饲料搅拌均匀后饲喂防治,通常来说,在两周以内就能够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猪瘟防治效果,在当前也可以使用注射的方式完成防治。而对于非洲猪瘟而言,在当前并没有较为理想且有效的治疗措施,更多为预防,一旦发病,对于病猪只能够迅速隔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1)温和型。猪腹部、尾巴、耳朵等处会出现坏死、淤血的现象,但没有出血点,体温在40~41 ℃,一般多发于仔猪。
2)慢性型。病猪的食欲表现出明显下降的发展趋势,精神萎靡且走路不稳;对病猪的体温进行多次测量,能够发现病猪体温时而较高、时而较低;病猪全身能够观察到大量的紫斑;如果发病的为幼龄猪,则能够观察到病猪存在腹泻或是便秘的症状,并在持续几周后可发现病猪体温进一步提升,最终死亡;如果病猪未死亡,则会产生僵猪现象,包括慢性出血、盲肠或结肠坏死等等,一般多发于仔猪。
3)急性型。病猪的表情呆滞,进食量以及饮水量明显下降;害怕寒冷;行动期间的无力感明显,更喜欢趴在地上;病猪体温有所上升,且在提升至40~42 ℃后停止进食,同时会观察到病猪产生存在腹泻或是便秘的症状;在病猪的耳朵、四肢、腹部下方等位置存在出血点;如果病猪为母猪,则发生流产问题的概率大幅提升,且死亡概率较高;如果病猪为哺乳期幼猪,则能够观察到病猪出现转圈、抽搐等症状。
1)慢性型。慢性非洲猪瘟在临床表现上主要呈现为病猪呼吸困难,体型逐渐消瘦,发育上出现明显的迟缓状况,同时骨骼关节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肿胀,表皮出现溃疡和坏死。慢性症状下的病猪通常能够存活数月,但是康复困难。
2)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非洲猪瘟在临床症状上呈现相对较轻,病猪自身的体温会持续进行无规律的波动,一般会保持在40.5 ℃以上,呼吸窘迫,伴随有一定的湿咳。同时病猪关节同慢性型一样出现疼痛、肿胀。通常亚急性型非洲猪瘟整个冰城会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偶有康复病例或转为慢性型非洲猪瘟,病死率低[1]。
3)急性型。急性型非洲猪瘟症状更加严重,病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2 ℃以上,出现厌食症状。病猪躯体上在耳部、四肢、腹部皮肤上会出现出血点、发绀。鼻部眼部会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排泄上呈现出两种极端症状,便秘或腹泻,排出的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处于急性病症的家猪步态上出现僵直,并且呼吸上比较困难,整个急性病症期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出现一定的神经症状。孕期母猪在感染以后会出现流产。
4)超急性型。家养猪一旦感染超急性非洲猪瘟,无前期预兆症状表现,但会出现突然性死亡,死亡率高。
进一步对比猪瘟与非洲猪瘟,能够发现两者在表现症状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一般而言,均能够观察到病猪体温升高、表皮存在出血点、表现出便秘或是腹泻、孕猪流产、厌食或进食量下降等症状,且均会导致病猪死亡。
为更好实现对猪瘟的预防,应当安排母猪每年普免3~4 次,并定期检查猪瘟抗体水平,若抗体水平不达标需要加强免疫一次。仔猪应当安排在28~35 日龄首免,间隔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在养殖期间,一旦发现猪瘟现象,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结合疫苗紧急免疫的方式展开治疗,避免病猪大量死亡;可以在发病后给病猪的饮水添加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中兽药。针对发病猪舍内其他未表现出猪瘟临床症状的猪,要重点提升其免疫力,并隔离饲养[2]。若是发现病死猪,必须迅速对病死猪及其所产生的排泄物、污染杂物等实施无害化处理,严禁对病死猪进行非法倒卖。另外,为降低猪瘟感染率,需要养殖户提前安排猪进行免疫接种,实现对猪瘟的预防。现阶段,常用于猪瘟免疫接种的疫苗主要有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猪瘟活疫苗(兔源)、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等。另外,对于新购仔猪,要在完成隔离观察且没发现病害问题的条件下安排入场养殖,避免在养殖场内引发猪瘟传染与暴发。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力较强,且致死率极高,所以需要落实重点防控。实践中,需要从各个养殖环节入手强化落实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在此过程中,可以在猪场内构建起两道防线,以此实现对非洲猪瘟传播链的有效阻断,具体有:①利用坚壁清野、严格封场建立起第一道防线。对进出猪养殖场的人员落实严格管控,要求任何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养殖场,若必须进入养殖场,则要求提前进行消毒。重点对老鼠、飞鸟等污染饲料的问题进行防控,并严防蚊虫、苍蝇、蜱虫的叮咬[3];②利用室外360 度无死角消毒建立起第二道防线。尽可能投放生物消毒剂进行猪养殖场内部的消毒,降低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量,以此为益生菌环境的形成提供支持。定期对生产区主干道、生活区主干道实施消毒处理。定期针对猪养殖场的外围实施消毒水喷洒或是石灰铺洒处理。定期更换消毒盆、脚踏池。
同时,猪场自制发酵的中草药,以此实现对猪的细胞免疫墙的构建,让猪场稳步进入净化生产。取金银花、黄芪各100 g,大青叶、香附、白术、枳壳、槟榔、茯苓、泽泻、水牛角、白芍、侧柏叶、丹皮、栀子、甘草、巴戟天各50 g,大黄、地黄、板蓝根、贯众各25 g 粉碎,混合功能饲料发酵剂以及红糖等将其发酵成为中草药菌水。提取100 kg 经过发酵的中草药菌水以及未经过发酵的中草药原粉5~10 kg,将其混入1 t 猪全价饲料中,再加入500~600 kg 清水,完成湿料的制备,将其投喂给养殖场内的猪,持续时间不低于19 d。
另外,在应用上述操作进行猪场净化处理期间,只要观察到养殖场内的猪出现下述症状后,就必须要迅速隔离或无害化处理,具体有:相比于正常的猪,存在猪体微微发红的现象;相比于正常的猪,存在猪体温高1.5℃以上;孕猪流产;猪耳朵上血管鼓起和血管发暗;猪的食欲明显下降或是抗拒进食;猪呈现出明显的病态。实践中,需要持续7~19 d 对猪场内的猪实施观察与检测,一周内只要观察到猪场内的猪发生上述症状,就必须第一时间对该猪实施隔离或直接淘汰。
综上所述,虽然猪瘟与非洲猪瘟在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是通过对发病进程、死亡率、症状表现等内容的综合性分析,能够实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为猪瘟以及非洲猪瘟的快速排查提供有力支持,提升猪瘟以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