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明确的主体品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出明确的本体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既体现了主体品质与本体内涵的外在关联,又体现了实践范畴与实体范畴的内在关联。这种哲学关系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实践,具有深远的思想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实践性、未来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而言,体现出明确的主体品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其奠基性、根本性和原创性的特征而言,体现出明确的本体内涵。主体和本体作为一对哲学关系,主体的概念接近于实践,本体的概念接近于实体。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深刻地反映了“实体即主体”的现代哲学思想和“体用不二”的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品质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关键词,不仅聚焦了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遇到的历史问题,也聚焦了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面对的未来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质,已经成为观察现实问题的重要视角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立足点。
关于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遇到的历史问题,主要是资本主义空白论和资本主义跨越论的争端,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殊性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的普遍性之间的深层关系。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具有共性,民族的发展具有个性,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由其文化特色和思维特色共同决定的,深刻体现了外在历史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问题聚焦和理论问题聚焦,是由主体的历史性和逻辑性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主体品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体内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反映了主体背后的本体内涵,即:突出的连续性,体现了主体追求文化认同的本体内涵;突出的创新性,体现了主体追求自我超越的本体内涵;突出的统一性,体现了主体追求价值凝聚的本体内涵;突出的包容性,体现了主体追求精神开放的本体内涵;突出的和平性,体现了主体追求结构稳定的本体内涵。
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本体、人格本体、价值本体、精神本体和结构本体,蕴涵着文化认同、自我超越、价值凝聚、精神开放和结构稳定的特质。
主体品质与本体内涵的外在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八个字,实际上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紧密关联的,两者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外在关联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关联性在于,两者都强调了人本主义的文化认同
人口规模巨大必须建立在民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突出的连续性必须建立在人本主义传承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民生保障是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人本主义传承是保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精神基础,两者缺一不可。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物质基础。
(二)“中国式现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特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的关联性在于,两者都强调了“自强不息”的个体超越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裒多益寡”的合理分配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突出的创新性必须建立在不断进取、“既富且教”的经济伦理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裒多益寡是建立在《易经》天道论基础上的社会分配论,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传统思想渊源;既富且教是建立在儒家社会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观,是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的道德基础。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思想发展的现实根基。
(三)“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特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关联性在于,两者都强调了主体对价值的凝聚作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建立在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突出的统一性必须建立在价值凝聚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传统纽带,价值凝聚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统一性的主体保证。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主体保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协调纽带。
(四)“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的关联性在于,两者都强调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精神开放特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突出的包容性必须建立在“推己及人”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道法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理机制,推己及人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备突出包容性的伦理原则。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伦理原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运行机制。
(五)“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特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关联性在于,两者都强调了“和则生物”的稳定性追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建立在励精图治、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突出的和平性必须建立在“非攻”“尚和”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励精图治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非攻”“尚和”是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发展范型。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发展范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必要条件。
实践范畴与实体范畴的内在关联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上厘清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相互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道德基础、主体保证、伦理原则、发展范型,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现实根基、协调纽带、运行机制、必要条件。
从哲学范畴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涵的精神支撑、道德基础、主体保证、伦理原则、发展范型,都属于实体范畴;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的物质基础、现实根基、协调纽带、运行机制、必要条件,都属于实践范畴。
从哲学发展史看,本体范畴与现象范畴的关系,主要是古典哲学的论题;而实体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关系,主要是现代哲学的论题。那么,实体范畴和实践范畴是怎样的关系呢?实践离不开实践的主体,从黑格尔开始的现代哲学,提出了哲学上关于现代性的重要命题“实体即主体”。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的是文化实体,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文化主体,两者的关系就是文化实体与文化主体的内在统一关系。进一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五个突出特性都是实体的属性;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都是实践的属性。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深刻反映了黑格尔哲学“实体即主体”的思想,也符合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传统。
作者简介
王晓勇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实践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理论、应用哲学、中西哲学史、中西文化史、中西思想史、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