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楠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位于国土西部,被山川围绕,人文魅力与迷人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贝伦位于里斯本西部,守卫在塔霍河的入海口,是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15世纪末,多位葡萄牙航海家从这里出发,远渡大洋,建立了通往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航道,开启了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时代。
现在,贝伦还保留着过去华丽的建筑,其中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在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著名的景点还有香气四溢的百年蛋挞店、贝伦塔、发现者纪念碑,以及马车博物馆……
蛋挞在葡萄牙被称为“奶油蛋糕”,是家喻户晓的传统点心。贝伦是蛋挞的起源地,世界各国食客慕名来此,只为品尝风味最正宗的蛋挞。
贝伦的百年老店“老贝伦”,是世界上第一家蛋挞店。这家店位于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旁边,1837年开始营业。店铺门面不大,装修风格十分接地气。店内陈设很简单,墙上挂着有关蛋挞制作过程的图片和贝伦风景青花瓷装饰画。如果不是门前排着的长龙,游客很可能会与它擦肩而过。一百多年来,这里的蛋挞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风味。在其他店铺愁着蛋挞销量的时候,这家店一天就能轻松卖出3万个蛋挞,高峰期甚至可以卖出5万个。
“老贝伦”坚持现做现卖的理念,热烫烫的蛋挞一做好就被端上柜台,香气伴着热气绊住行人的脚步。蛋挞的外皮烤得很脆,里面的馅儿非常软糯细嫩,奶油香甜四溢。重要的是,甜点师把蛋挞的甜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完全不会令人感觉腻味。说到最地道的蛋挞吃法,就是将糖粉和桂皮粉洒在新鲜出炉的蛋挞表面,这样能使味蕾更觉清爽。如果再搭配一杯黑咖啡,坐在店内慢慢品尝,闻着混合了咸涩海风的蛋挞香气,好不惬意。
关于蛋挞的由来,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1820年,波尔图爆发以废除君主专制为目的的自由革命,并蔓延全国,许多修道院都面临着关门的窘境。当时,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为了生存,便自己制作甜品拿到附近的甘蔗提煉厂出售,这种甜品就是蛋挞。她们做出的蛋挞大受欢迎,成为当地的美味。后来,修道院把蛋挞的配方卖给商人,“老贝伦”便在甘蔗厂旁顺利开业。据说,蛋挞的原始配方一直保存在一个密室中,只有少数人知道。直到今天,它仍旧是葡萄牙甜点界的秘密。
作为蛋挞起源地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始建于1501年,设计与修建整整耗费了一个世纪。15世纪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向罗马教廷申请建造一个万圣殿,于是修道院的建设就如火如荼地跨越了整个16世纪。
修道院的主入口并不大,门上雕塑十分精致,三个壁龛从左到右依次是天使报喜、耶稣诞生、麦琪礼拜,记录了基督教最具意义的三个时刻。大门左侧的坐像是曼努埃尔一世国王,他的神情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尽显威严肃穆。修道院南门建于1516~1518年,由建筑师若昂·德·卡斯蒂略打造。门四周的雕塑非常精致。
修道院的西侧楼现在是海事博物馆。早在19世纪时,国王路易斯一世就提出要盖一个海事博物馆,以保存16、17世纪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文物。1909年,西侧楼作为海事博物馆对外开放,路易斯一世的设想最终实现。
1983年,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曼努埃尔一世时期,葡萄牙的航船驶向世界,这让葡萄牙的建筑师们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衍生出曼努埃尔式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多拥有扭转造型的圆柱、国王纹章和雕饰精细繁复的窗框。同时,还带有大自然图像,如在石头上镶着贝壳、锚等。
曼努埃尔风格作为葡萄牙海上大帝国的产物,不可避免地随着帝国的衰落走向没落。但它留下的华美绝伦、气势磅礴的建筑,将永远记载海上霸主的辉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被认为是此风格建筑的巅峰之作,除它之外,贝伦塔也是建筑代表。
贝伦塔是里斯本海岸防御工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曼努埃尔一世下令建造。该塔虽是一座军事建筑,但是在曼努埃尔风格的加持下,整体造型协调耐看,局部构建精致优雅。
贝伦塔一共有五层,整个建筑呈L形,由白色大理石建成,曾经被用作灯塔、监狱、电报站等。塔身有着精美的石雕,底层有16个炮台,底层中央的哥特式矩形天窗,曾用作堡垒的通风口,以便大炮开火的硝烟能快速散去。塔中还有一个地下室,最初用来储备物资,后用来关押囚犯。底层上面是大平台,中央有一圈栏杆围着天井。除开底层,从大平台开始算,总共有四层楼。二楼四周有回廊,花边装饰着栏杆;三楼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曼努埃尔一世国王之盾;四楼没有窗户,只有十字盾牌样的装饰。登上塔顶天台,可以眺望特茹河。
葡萄牙一度是大航海时代的引领者,而贝伦塔正是航海家们远航的起点。离贝伦塔不远,有一座纪念航海家远渡开辟海上通道的“发现者纪念碑”。最初,它只是一个非混凝土结构的临时性建筑,后来人们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改用混凝土重建此碑,并在1960年8月6日正式落成。
这座纪念碑高达52米,造型取自大航海时代的双桅帆船船首,两侧有葡萄牙的方形盾徽,背面刻着一把巨大的剑。碑上一共刻了33位人物雕塑,包括航海家、导航员和传教士,他们都在大航海时代为葡萄牙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纪念碑内部还有一个展览厅可以参观。
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有一个直径50米的巨型罗盘,罗盘中间是一幅用马赛克和大理石拼接出的世界地图。地图上用帆船标出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从欧洲经过海上到达的地方。
贝伦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马车博物馆。
它坐落于贝伦宫大门东侧,前身是建造于1787年的葡萄牙皇家驯马场。1905年,葡萄牙王后阿美莉提议建立皇家马车博物馆,以收藏、保护和向公众展示皇家马车。自此,驯马场正式成为马车博物馆并开放使用。随着葡萄牙共和国成立,博物馆获得一批新藏品,包括旧王室和原属于教会财产的马车。1911年,皇家马车博物馆更名为国家马车博物馆。
马车博物馆分为老馆和新馆,中间仅相隔一条马路。老馆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由意大利建筑师贾科莫·阿佐利尼设计。老馆有两层楼,一楼根据面积大小分为主厅和侧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皇家马车;二楼是长廊看台,原是王宫贵族观看赛马的场所,现在是游客观赏马车的必到打卡地。新馆由展览馆和附楼组成,收藏了博物馆的大部分展品,陈列各种欧洲风格的马车近70辆,展示了马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史。附楼主要用作公共服务区域,提供文化休闲设施,有图书馆、档案室、商店、保护与修复工坊等。
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是17~19世纪葡萄牙皇室贵族的专用马车,共计48辆,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马车收藏地。这些高级豪华马车,汇集了来自德国、英国、匈牙利的传统式样,功能上分礼仪车、运输车、狩猎车、纳凉车、战车等。
年代最早的一輛皇家马车是“菲利普二世马车”,为1619年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访问葡萄牙时所乘用。它是一辆六匹马拉的木轮车,车厢宽敞,皮制的顶棚用金线缝制,车厢里用红色天鹅绒铺就,座位下有长途旅行时用来垫腿的软凳。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保存了极罕见的早期皇家马车,有1715年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送给葡萄牙国王约翰五世的马车和18世纪巴洛克风格马车。
皇家马车给观众直观展示了欧洲近代以来运输工具的技术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车轮制造技术的变化。17世纪时,车轮与主轴是直接连在一起的,马车行驶不够灵活。到了18世纪初,车轮与主轴的连接加上了钢圈,车轮转向更为灵活。到18世纪下半叶,在车轮与主轴间有了更为坚固、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连接,车厢与车轮间采用弹簧片装置,减震性能较好,还新增了刹车装置。
除了马车外,这里也配套收集、展出了各种皇室和贵族专用的骑士制服、马具等,以及整套用于马术比赛的器具,甚至还有皇家乐队的乐器,马夫、随从的服装等,为来访者勾画出一幅欧洲宫廷的生活图景。
(编辑 陈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