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艳
涉及招标、采购业务的高校财务,其共性运转支出主要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资本性支出等。其中,人员经费类是硬性指标,便于控制;公用经费类往往隐藏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在流程完善的“外衣”下隐藏着不法的行为,像鲁山牛郎织女事件已经上升到公众愤慨的境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单位要合理安排财务预算,公开采购环节,切实做好内部控制。
一、在项目立项管理和参数制定过程中进行风险防控
近年来,省财政厅针对高校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审批各类预算支出,高校项目立项需要申报评审并入选项目库。项目立项是经费支出的第一关口,需要综合考虑高校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及现有资源,要求学校发规、纪检、财务、资产、审计、项目办等部门综合考量审核备选项目。各部门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详细评估立项建设内容,不能人为立关系项目、人情项目、重复项目、落后项目、非环保项目、低效项目等。
科学制定项目预算和参数。采购项目的具体采购参数制定是一项难度高、专业性强、需要专心投入的系统工作,不仅要求参与人员具备一定的项目技术专业知识和招标采购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市场供应情况和供应价格,还需要遵守其他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流程,如财务预算、开支范围、结算要求等需要财务部门监督和审核,固定资产配置预算及限额等需要资产部门按照规章制度审核监督。各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及早参与到招标采购管理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实践过程中,项目采购部门可能以一家中意的潜在供应商或者存在人情关系的潜在供应商提供的参数及报价直接作为采购参数和预算,没有货比三家,不进行市场调研,不充分研讨,不组织论证,或者采取走过场的形式应付制定参数、流程。参数论证是决定潜在供应商是否有希望参标公平竞争的关键。该环节存在决定性腐败风险、经济风险、采购低质风险,需要高校予以重视,从制度上保证实施集体决策和有效监督,不讲空话、套话,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防范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廉政、经济、财务风险
(一)在资格预审中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专业作用
资格审查是对潜在投标人的投标报名资格进行的审查,是对投标人的资质证明文件、类似工作经验、近年业绩情况、资产状况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参加投标的资格。资格审查员往往由财务相关人员担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项目是委托社会中介的采购项目,由外聘专家中财务经济方面的专家审查资格;有的项目是由采购人审核甚至担任采购人代表。如果是非专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或者担任采购人代表,由于其对潜在投标人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相关财务数据不了解,对潜在投标人财务状况与财务能力等财务指标不能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从而影响潜在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和评分,加大投诉风险和审计风险。
(二)加强采购评标过程中涉及的内控监督
采购过程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如何保证实现这一要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的违规违纪行为有:非法设置潜在供应商报名障碍,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串通帮助特定潜在供应商中标;泄密;改、毁采购档案;收受供应商回扣和贿金;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关系人围绕着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在监管不力和制度漏洞的环境下屡禁不止。因此,加强内控监督是重点,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不能无限放大采购权力,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加强全过程监督,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督,监督要有实际过程和行动,不能停留在纸面监督上。要防止集体闭眼放任违规违纪行为,提高内控链条中涉及人财物管理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把原则性强、作风正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这些关键岗位,进一步提升制度执行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刚性公正处理业务,抵御制度执行中的权力干预、部门干预和人情干预,解决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
(三)发挥财务支付审核环节的把关防范作用
财务审核支付是采购的最后链条,重点审核采购过程是否合规、是否超预算开支、资产验收过程是否合理、资产配置是否严格执行采购文件要求、资产入库管理是否信息完整、报销票据是否符合财务规范、经手人员是否有资格参与采购或验收、采购过程是否执行人员回避制度、潜在供应商报价是否异常接近、是否向社会公开采购文件等问题。财务审核人员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透过纸面看背后的问题,并且对于违规的采购敢于拒绝报销并上报单位。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本着不得罪人的态度息事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领导签字就报销支出,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三、建立预算全过程绩效评价奖惩制度,引导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
预算全过程绩效评价涵盖预算申报、审批和执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和项目确定后,阳光透明的采购环节则是对预算的进一步印证和补充。即使预算存在不经济、金额偏多的情况,后期信息对称的市场供应和公平的竞争规则流程也会纠偏降低中标金额。所以,中标金额和预算金额接近不一定说明采购预算合理,有可能是人为在采购环节设置限制条款限制报名,或者在评标过程中多方串标、控标导致中标金额虚高,从而套取国家财政资金。如果预算全过程评价简单以中标金额是否接近预算金额作为预算准确的标准,那么该标准是有失偏颇、脱离实际的。因此,预算全过程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不断查漏补缺、综合考虑,形成相对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
建立预算全过程绩效评价奖惩制度,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要保证预算执行真、准、高效、节约;对于执行差并且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则给予经济处罚。同时要检验评价预算制度,针对预算制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定期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分析评价,认真查找制度本身和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给予完善,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制度运行机制。
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心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原则是,单位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必要时可以进行轮岗。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展开,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监督、检查体系,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地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公共选择管理理論认为:在好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坏人可以做好事;在坏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好人可以做坏事。各职能部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可以发挥获取制度信息的优势和熟知业务运作的作用,采取规避和变通的办法,限制相关人员逃避监督,维护本部门、本业务系统的利益。
招标、采购工作的目的是合理控制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与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两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契合内控管理制度,更好地完成高校的运行保障工作。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