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喆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课程,鼓励学生从教材中走出去,从课本到课外书,从读一篇篇文章到读整本书,构建起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形成经验,发展阅读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教育戏剧的运用不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达成,符合语文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与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的理念,同时能有效落实学科育人,使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统编教材“课外阅读课程化”后重视课外阅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戏剧的体验、移情、思辨等功能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和学的过程中,既可解决整本书阅读兴趣激发与维持的难点,又能获得新的教学策略。
在实践研究中及时梳理出融教育戏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后,有效策略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为轴线,逐一实施的过程即可形成一条操作性强、宜于推广借鉴的融戏阅读整本书实施路径。
本研究以学校的市级成果《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戏剧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积极探索以教育戏剧践行学科美育,在基础课程中抓住语文课外阅读,以语言与人文美渗透育人。这既是对学校市级引领课题的一种补充和印证,又借助教育戏剧理念方法解决了语文学科育人核心问题。
该阶段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一是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例参考;二是从教学实践中找寻切实问题,明确研究定位和方向;三是梳理我校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问题,为后续整体推进课程实践研究完备条件。
该阶段主要开展实践研究具体过程,首先联系课程标准与学生需要定位整本书阅读;接着依据课型,在课堂中运用教育戏剧指导整本书阅读,包括课外阅读指导课和推进课的教学和研讨;随后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在阅读与编排演等教育戏剧的体验中深化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最后回到课堂,借助教育戏剧巩固整本书阅读,交流展示促进分享认识,并在内外转化中抒己之见,提升表达,并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的教学和研讨。
本阶段主要归纳总结各阶段的研究过程,提炼策略,梳理阶段成果成效,整理汇总过程性资料,结合专家意见,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同时,将获得的实践经验付诸常态,将形成的策略路径梳理成型,将经历的研究思考积极推广。
呼应教育戏剧“入戏、演戏、出戏”三段式特征,得出了“进—出—回”整本书阅读“三步”融戏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
图1 “进—出—回”整本书阅读“三步”融戏教学策略图
1.设计了课外阅读不同课型的“进课堂”入戏导读法
(1)指导课型“戏剧场景”导读
结合阅读书籍的内容或主题,创设戏剧场景设计导读任务。结合情境新授读一本书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此方法去读整本书。结合课外阅读书本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梳理读当下这本书的重点方法。针对导读课实际效果开展导读设计研讨,形成有戏剧场景代入、有教育戏剧相关小任务的导读单设计。
例如,在五年级第一学期指导读《80天环游地球》的导读课中,笔者根据学生在四年级时已有的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的经验,首先回顾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浏览,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品味,深入这本书的精彩片段;积累,留下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接着,通过实践——读一读这本书的内容提要,交流获得的有效信息,来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方法。然后,根据即将要读的这本书的特点,我运用戏剧元素中的“墙上的人物”来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章,梳理人物特点及相应的表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阅读这本书的新方法,并明确了要将其运用到读后面的章节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阅读指导课的最后,要让学生清楚下一步的任务和反馈的时间节点,使得阅读任务能够有序、有效地得到落实。
同时,课题组还开展了导读设计研讨,形成了带有戏剧场景代入、有教育戏剧相关小任务的导读单设计。
(2)推进课型“戏剧情境”伴读
借助戏剧情境创设进行共同阅读、章节讨论、阶段反馈等推进过程,中间有一定时间间隔,根据书的长短来确定。课上对内容整体把握,检测有效性,提升读的实际效果,在课的后段让学生动笔做摘录,不仅能积累内容,同时也是理解、体会、评判、感悟的过程。开展“阅读银行”实践,让学生运用教育戏剧“专家外衣”,边阅读边评判,开展深度评价性阅读。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以各类奖励方式鼓励学生多积累,多思考。
章节讨论或是阶段反馈的推进课,就比较接近于课内阅读教学的精读片段,教师们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多样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的阶段讨论或反馈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课内阅读的单元要素来让阅读内容发挥更大效益。
2.构建了整本书阅读综合运用“出课堂”融戏体验法
在课外持续开展长程综合阅读,运用教育戏剧“师生入戏”“思路追踪”“定格”等手段创设情景,交流精读片段;在高年级开展创编、写剧和演剧,从而在教师组织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推进课后,课题组教师结合阅读内容,让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撷取书中的精彩片段,组织组内的学生合作进行一段相关小剧目的创编,并写一写简要的剧本。之后,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来协作演一演自己写的这个剧本,并在下一次阅读交流课时,或是最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课时来分组演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快乐地投入阅读过程中,更是对他们合作力、表现力和自信心等的进一步培养,而他们与这本书的距离会更近、更亲。
3.形成了整本书阅读思想表达“回课堂”出戏转化法
(1)角色理解法
出戏回顾角色体验,根据推进过程分享阅读过程中的记录,开展小组剧目展演交流;结合教材创造性复述训练开展故事分享活动;结合绘画、书写等形式展示阅读书面成果。
(2)交互回应法
出戏回顾阅读过程,感知整体,内化内容;通过讨论或评价外化整体阅读过程;运用戏剧元素实现深度转化,使阅读经历真实外显,有互动性,在实践中发展表达能力;在经历“消化”整个阅读过程后,转化成书面表达,写下读后感;综合评价学生阅读一本书的效果。
在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的综合过程中,运用教育戏剧优势解决了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构建了融教育戏剧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一轴四课”整本书融戏阅读教学全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一轴四课”整本书阅读融戏教学全路径图
1.架构了“一轴”全路径实施框架
基于课程标准,从横向上看,这“一轴”在教学目标上从阅读与鉴赏到表达与交流,将语言文字从输入到输出,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提升;而纵向看“一轴”的过程节点,在教学内容上建立融戏阅读学习任务群,兼具梳理与探究,注重实践和综合应用,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
2.形成了“四课”多维度教学途径
入境式指导课——在戏剧情境的读物介绍中,激发阅读兴趣。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时间的确定,一阶段阅读任务的明确。课后每天或每周反馈阅读进度,随时简单交流阅读内容和感受。
入戏式推进课——一阶段阅读任务(阅读单)的交流。需要设计好戏剧元素创设情境的阅读推进单,回家落实,课堂反馈。
融戏式综合课——运用“师生入戏”“思路追踪”“定格”等教育戏剧手段来创设情景,确定精读片段,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开展创编、写剧和演剧等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体验,加深体会。
出戏式展示课——总结回顾,反思交流。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包括阅读卡片、阅读小报等个人或小组作品;或用习作课的形式交流读整本书的成果,撰写读后感或好书推荐。
1.创新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形态
对比研究初期进行的调查,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班级课外阅读不再是学生自由和缺乏指导的自主低效开展,而是在系统的策略关照下,经历融合教育戏剧的整本书阅读全过程。
2.衍生教育戏剧融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关研究
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和策略的逐步形成,其实践层面的优势使得课题组教师和学校语文教师能够比较容易把握规律并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和思考当中。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全路径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提升和文化认同这几方面素养同时得到发展。本成果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学生学情,把握好教育戏剧元素和形式的运用,使其有效但不过度地作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融教育戏剧的整本书阅读,有效发挥了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形成语言与人文美的育人功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思维的发展、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
整本书阅读融戏教学策略创新,有助于更广泛地开展有序、有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轴四课”的实践路径创新,形成了一条可操作性强、宜于推广借鉴的融戏阅读整本书实施路径,教师易学易做,有益学生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目标的达成和语文素养的发展。运用教育戏剧凸显美育特色也有益学校或教师思考怎样结合学校办学或自身教学特点来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简言之即“策略可借鉴,路径宜实施,特色易呈现”。
融教育戏剧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在宽度上可以向整个小学阶段延展,在深度上可以对评价体系深入实践研究,在厚度上可以关照语文学科的整体教育以发挥更全面的育人功能。
在“双减”和课改新形势下,师生的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正在发生变化。整本书阅读正在不断被学校和教师重视起来,而相对“碎片化”正是阅读始终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力求用教育戏剧这种手段来穿针引线,把小学高年级学生一本书的阅读、一学期几本书的阅读整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规律,摸索出策略并能够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长程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