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黎黎 刘林敏 李红 吴俊 陈娇
[摘 要] 五星教学模式以“聚焦问题”为核心,提倡将教学任务置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按照“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四个步骤为循环开展教学。目前,助产学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在临床情境中的动手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助产人才的需求。教师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于助产学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利于后期学生能有效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五星教学模式;助产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077-04
助产学是面向助产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涵盖了女性妊娠、分娩和产褥全过程,是一門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性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课程难度较大。但在大部分助产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当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无法有效地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满足助产行业的实际需求[1]。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明确提出“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自然分娩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如何培养能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助产人才成为助产学教育改革的聚焦点。
一、五星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模式,又被称为首要教学原理,是在2001年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理论家Merrill[3]首次提出的一种以“聚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四个步骤为循环开展教学[4]。Merrill认为在课堂中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教学策略,然而最常用的教学策略是讲解(呈现信息)和提问。当教师在课堂中只运用讲解—提问式的教学策略时,它便成为一种最低效的教学策略,因为这种教学策略只能帮助学生在笔试中取得高分,而不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于是,Merrill通过探究总结后,便提出了五星教学模式。
聚焦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识别到待解决的问题或待完成的任务,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或任务时,学生才具有能成功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将一组由易到难的问题或任务(教授的内容)放置于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旧知是指激活学生先前已经具备的心智模式,以此作为学习新技能的基础,促进新技能的学习。示证新知是指教师通过讲解—示证的教学策略教授知识,但大多数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只做到了呈现新知识,因此,Merrill强调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需要列举适当的真实事例。应用新知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解决具体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是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将新知识与已有的心智模式进行融合)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实现,互动的方式包括: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向其他同伴展现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生评价其他同伴的学习成果;当其他同伴质疑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学生能与其辩论。五星教学模式的这几个部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学科与教学环境[5]。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在护理学专业的理论课或实践课中实施该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9]。
二、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助产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助产学是助产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重视实践技能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与助产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对孕产妇、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对围产期妇女实施全程化管理,具备及时识别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优生优育知识;掌握现代助产理念;掌握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保健知识与疾病预防知识、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孕产妇的身心状况及新生儿出生后的身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的能力;能对产科急危重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能运用合适的助产技术帮助产妇分娩;在接产过程中为产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素质目标:爱岗敬业,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坚定的职业信仰;善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敬畏生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理心、耐心与爱心;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具备国际视野,能为促进母婴健康奋斗终生。
(二)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做好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情,提前准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需要使用到的教学用具与教学资料。
1.学情分析
实施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之前,教师都需要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条件进行有效分析[10]。助产学课程是助产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涵盖了女性从妊娠、分娩到产褥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日后从事助产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已学习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遗传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在大学入学后已使用过本校的在线综合教育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高的接受度;校园内有免费WIFI覆盖,具有线上学习的条件;因部分学生的拖延行为和依赖心理,学生对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接受程度不高;喜欢以做测试题的方式检验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度。基于以上对学情的分析,本课程已具备开展基于五星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
2.组建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必须以专业的教学团队作为支撑。由于助产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故本教学团队由3名具有6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以及3名具有10年以上助产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队成员通过学习与五星教学模式相关的专著以及国内外文献,在掌握五星教学模式的内涵后,参考现有资料设计出将五星教学模式融入助产学教学的实施方案。
3.构建线上教学平台
为了保证开学后助产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团队在开学前完成了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线上教学选择使用本校的在线综合教育平台,建设的线上资源主要包括案例库、学习视频、图片、文献、网页、试题库。案例库由教学团队参照临床真实案例,根据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设计并经过多轮次修改而构建的一系列教学案例。学习视频包括本团队自行制作的助产学相关知识点微课视频、中国大学MOOC以及学堂在线中与助产学相关的课程视频资源。图片主要为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组织结构时使用,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中的血管、神经、淋巴等。文献、网页是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准备的有关助产新方法、学科前沿知识及研究进展、国家的政策方针文件等资源。团队以历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真题作为标准,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建立了以病例摘要型(A2)、病例组型(A3)、病例串型(A4)题为主,单句型(A1)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题为辅的试题库。
4.创建学习小组
由于五星教学模式需要在协同合作的环境中实施,故教师根据学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情况,将助产学专业的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组成。在课程学习的最初阶段,组内学生的学习态度、风格和学习基础不同,团队合作精神欠缺,进而导致学习进度缓慢,此时需要教师的介入,在教师的指导与提示下,随着学习的推进,组内成员经过反复沟通、磨合后,最终形成每个小组独特的学习氛围。这种分组方式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课前聚焦问题
五星教学模式要求将教学内容放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再呈现给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放置于一个或者多个序列化的案例之中,学生通过解决案例情境中的问题而掌握对应的知识点。由于孕产妇的情况会不断变化,因此,教学团队在编制教学案例时,可以以一位孕妇或产妇某一时间点的情况为主线,然后变化情境后设置新的问题或任务,最终将教学内容设置在一套序列化的教学案例中。在上课前一周,教师将含有完整教学内容的案例发布在线上教学平台,并为学生列出学习任务清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研读与讨论。
2.线上激活旧知
学生要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必然需要学习新的知识,而新旧知识之间是存在关联的,教师的任务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关联,而是让学生充分回忆、复习旧知识之后,在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旧知识的结构,最终通过自己的归纳与总结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构建起新的链接,并且尝试使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创建讨论板块供师生交流讨论,并为学生提供相关微课、视频、文献和网页资料学习相关的新知识以及拓展知识面。因此,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在复习与本案例相关的旧知识后,以小组为单位构建一张新旧知识脉络图,以清晰的图示展示复杂知识的结构,这一步为展示论证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课中示证新知
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微课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对新知识的掌握度还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教师在教学中展示论证新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1]。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如概念类的新知识,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作为检测学生在课前学习新知识掌握度的方法;程序类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执行每个步骤,若不能创设模拟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口述每一个步骤。当发现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不同见解时,教师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陈述、表达各自的观点,做出评价与总结。
4.课中应用新知
虽然通过教师示证新知识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度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五星教学模式指出,只有当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被称为“有效教学”。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也就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再让学生去解决新问题。当条件许可时,教师应当提供新的案例文字、模拟情境与真实器械供学生实践;若条件有限,教师可以使用试题库中难易度不同的A2、A3、A4型题,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应用新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后融会贯通
虽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了问题,但仍需要在更为真实、灵活的情境中使用新知识以巩固学习效果。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一是教师在线上平台布置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序列化案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需要使用到新旧知识,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新旧知识有助于知识内化,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度;二是学生在课后对自己本次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日记并将反思日记提交到线上教学平台。教师通过查阅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以及批阅学生的反思日记,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发现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良提供依据。
(四)课程评价
评教与评学是教学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為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依据,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1.学习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有效的学习评价内容需要与教学过程结合,围绕教学活动进行,成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12]。因此,除了期末笔试考核外,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应包含对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实现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精准评价[13]。本研究中学生最终成绩构成如表1所示。
2.教学评价
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与四个循环步骤的特点,教师自行设计教学评价问卷,学生以匿名方式在线上教学平台填写问卷。评价指标包含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对自己能力评价两个方面,问卷最后设有一个开放性问题,收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方向。
三、结束语
将五星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为核心,通过激活原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直至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小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整体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霞,艾妍,熊金梅.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在妇产科护士岗位职业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4):125-12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3-07-14].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Merrill M D.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J]. Journal of Structural Learn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2001,14(4):459-466.
[4]M·戴维·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M].盛群力,钟丽佳,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5]M·戴维·梅里尔.教学内容尊为王,教学设计贵为后[J].盛群力,陈伦菊,译.电化教育研究,2017,38(3):5-11.
[6]王丹心,李领,阎国钢.基于首要教学理论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10):729-732.
[7]肖秉钱,兰赛玉.基于e-教学平台的五星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0):1270-1273.
[8]李秋梅,林雯,李姗姗.“首要教学原理”应用与研究现状探析:基于CNKI15年间学术论文的内容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2):128-133.
[9]李洋,冉秦琴,林玲.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基础护理学混合教学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4):612-615.
[10]陈君贤.翻转课堂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122-128.
[11]刘婧,周亦伦.五星教学模式在肾小球疾病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6,17(2):79-80.
[12]赵炬明,高筱卉.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質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5-20.
[13]刘文彬,杨波,屈喜龙.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精准评价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2(3):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