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滨水景观质量评价及更新策略研究*

2023-12-19 02:58程梦婷杜守帅
工业建筑 2023年10期
关键词:河滨古运河滨水

程梦婷 杜守帅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0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滨水空间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的古运河滨水区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势不可当,但在古运河滨水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出现了滨水文化景观只重视形态语言,缺乏文化语言、忽略使用者感受等一系列问题。滨水景观的质量作为城市滨水景观衡量的重要标准,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满足体验者的需求。如何提升古运河滨水景观质量,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满意度,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城市滨水景观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成果有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滨水景观质量评价进行相关研究。曹加杰等通过语义分析法来评价城市滨水景观质量,并提出优化对策[1]。姚玉敏等采用“基于公众感知”与“基于专家”两种评价方法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研究[2]。王珊珊以哈尔滨群力新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进行滨水景观评价,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对策[3]。刘可丹等基于美景度评价法研究受访者对滨水景观的审美偏好,通过构建关系模型分析公园滨水景观影响因素[4]。朱建宏等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某滨水景观环境作出定量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5]。吴桐等对潍坊市的水景观建设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6]。孟耀斌等提出一种水景观满意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期望休憩时长(tRexp),利用调查数据获取游客在公园内的行为参数并通过仿真获取实际休憩时长(tR),然后根据公园水体水质与游憩时长的统计关系对tR进行了调整[7]。

关于滨水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探索客观物质环境,有关美学评价与生态学评价较多,关于大众心理行为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主观评价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此外,对于问卷数据缺少前期信效度的检验,其评价方法主要以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主。本文运用IPA-Kano模型,对苏州上塘河滨水景观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先等级的排序,进而提出苏州上塘河滨水景观提升策略,改善古运河滨水景观质量,创造出具有苏州水乡特色,苏州居民以及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古运河滨水景观,来带动苏州运河城市的魅力。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概述

苏州上塘河是苏州古运河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河道,2014年6月,上塘河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其中申遗成功的古河道之一,上塘河段是以枫桥名胜风景区与山塘街为核心的区域,是自然与文化相衔接的滨水区。上塘河西起京杭运河的枫桥-寒山寺名胜风景区,东至环城河的僧侣桥,河道长度约为3.6 km,平均宽度38.7 m,最宽段65 m。景区面积大约为6万m2。上塘河周边用地性质多样,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宗教用地、军事用地、街道绿化用地等,其中居住用地及公共绿地用地较多。上塘河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丰富,注重历史人文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塘河沿线保留有民居、古桥梁、水利工程、古碑刻、会馆、古寺庙、古园林等大量历史遗存。

因此,上塘河滨水景观空间对于苏州古运河的生态建设以及古运河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上塘河段,在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导向下,对苏州古运河文化景观提出更高要求,相关部门亟须关注游客的实际体验,优化滨水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因此,以苏州市上塘河为例开展的古运河滨水景观高质量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

1977年,Martilla和James提出IPA分析方法,是利用重要性与绩效分析的工具,来评价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将服务要素优先排序(图1a)[8]。后来,日本学者Noriaki Kano提出KANO模型,将因素划分为3种类型,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对各个要素进行分类和优先排序(图1b)。

a—IPA重要性绩效分析栅格; b—KANO三因素理论模型;c—IPA-KANO显隐性分析栅格。

本文基于IPA与KANO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二者融合提出了IPA-KANO模型(图1c)。横轴代表显性重要性,纵轴代表隐性重要性,象限一中是有着双高重要性的绩效型要素,称为关键性绩效型要素;象限二中是有着高隐性重要性、低显性重要性特点的魅力型要素;象限三中是有着双低重要性的非重要绩效型要素;象限四中是有着低隐性重要性、高显性重要性的基本型要素。其中重要程度为基本型要素、关键性绩效型要素和魅力型要素。改进后的模型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且直观,弥补了原先二者模型的不足与缺陷[9]。

1.3 筛选指标因子

在已有的滨水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专家咨询、现场访谈和文献综述法等相关方法,先是在CNKI数据库中,以“滨水景观、景观质量评价”主题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搜索到128篇关于滨水景观相关研究成果,其中45篇提到滨水景观质量评价指标,由于文献综述提取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对提炼出的设计要素进行补充验证,咨询10名专家进行最终的甄别与调整,最终确认26项景观评价因子,研究思路及步骤见图2。

图2 研究思路与步骤

2 滨水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1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研究初期于2021年6月通过现场踏勘、访谈等形式进行初期调研,针对苏州上塘河滨水景观现状展开基本的预判;并于2021年8月1日—10月30日基于5个重点节点空间线下发放问卷共243份,最终有效问卷数量为210份。问卷设计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采集与滨水景观质量评价的满意度评价与重要性评价3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身份、教育背景和居住所在地、出行目的以及频次、对上塘河段景观的了解程度等;第二部分是受访者对26项景观评价要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分别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打分,5分表示“很重要”“非常满意”,1分表示“很不重要”“不满意”;第三部分是受访者对上塘河滨水景观的整体满意度评价,按照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以及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进行打分,分值依次为“1、2、3、4、5”(图3)。

图3 受访者对上塘河滨水景观质量总体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示意

问卷数据采集以实地调研的方式,由于上塘河河流长度较长且各个区段的人群人流活动不一致,其各个区段的滨水景观质量对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有所不同,为了更客观准确地体现出古运河上塘河段的滨水景观特征,选取了在河道景观特质上具有不同特征的5个样本点(图4)作为评价样本。

图4 发放问卷研究样本位置

2.2 描述性统计

在受访者中,男性占比53.3%,女性占比46.7%,男女比例较为平均,30岁以下的年龄段占比47.3%,31~50岁年龄段占比21.8%。受访者以中青年为主,表明中青年群体是体验上塘河滨水景观的主流人群;受访者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尤其是大专及本科居多,占比48.6%,其次是高中以下学历,占比28.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最低,为23.1%;受访者中以观光旅游的游客为主导,占比40.5%,其次是居民与学生,占比分别为35.7%和23.8%,表明了滨水景观体验人群多元化的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者基本特征

2.3 滨水景观评价要素的因子分析

为构建上塘河滨水景观的维度划分,构建科学严谨的滨水景观质量评价体系,使用SPSS 19.0软件对26项测量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首先对问卷数据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问卷数据的效度,来确定因子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效度分析首先分析KMO值,若大于0.8并接近1,说明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若小于0.6,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如果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 Sig(p值)<0.001,则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问卷测量指标的效度很好,即问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如表2所示,结果发现:重要性问卷KMO值为0.840>0.700,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Sig显著性不大于0.001,因此,根据信效度数据检验,认为调研数据可信且有效,表明原始标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效度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影响滨水景观质量评价的26个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子,设定特征值大于1,经方差最大化旋转,共提取5个公因子,如表3所示,方差贡献率依次为22.581%、15.471%、13.254%、15.218%、11.683%,累积方差贡献率78.207%(>50%)。5个公因子可用来反映26个指标的大多数信息,因此分析效果较好。通过5个公因子所包含对应的测量指标进行命名,分别为“使用功能”“景观美学”“文化感知”“生态自然”“管理维护”。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以上塘河滨水文化景观为目标层,以使用功能、景观美学、生态自然等5项公因子为制约层及26项因子为指标层的上塘河滨水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3 上塘河滨水景观维度因子分析结果

2.4 数据可靠性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数据的准确性,有必要将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数据输入SPSS,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评价,以保证问卷数据的可靠性。Cronbach系数是一种检验问卷设置是否可靠科学的分析方法,将数据导入SPSS分析软件中,验证问卷和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采用Cronbach系数分别对满意度和重要性量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4,可知:Cronbach的满意度量表系数为0.928,Cronbach的重要性量表系数为0.933,均大于0.9,且各个维度的Cronbach系数均大于0.65。说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良好,满意度量表和重要性量表是可靠的。

表4 信度分析

2.5 基于IPA-KANO上塘河滨水景观质量评价分析

显性重要性是通过“受访者对上塘河各个要素的重要性评价”直接获得,如图5所示;在构建模型时引入隐性重要性,为减少受访者对满意度评价的主观感受,使隐性重要性数值的大小能明确地反映各评价指标要素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10],通过采用SPSS 19.0软件对“各项因素的满意度评价”与“人们对上塘河的整体满意度评价”做出双变量相关分析;IPA-Kano模型是所测指标要素的显性重要性和隐性重要性矩阵模型。上塘河滨水景观要素显隐性重要性结果及排序见表5。

表5 苏州上塘河滨水景观要素的显隐性重要性结果及排序

图5 显性重要性分析结果

3 滨水景观要素分类及优化策略

通过构建IPA-Kano四象限图,其中横轴为显性重要性,纵轴为隐性重要性,IPA-KANO评价结果如图6所示;通过对IPA-Kano矩阵模型的四象限中景观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即可甄别出上塘河段滨水空间优先改进因素,分别为基本要素、重要要素、魅力要素和非重要要素,从而制定了苏州上塘河滨水景观优化策略。

位于第4象限的基本型要素主要包含了“滨水区外部交通可达性”“滨水慢行道的流畅性”“滨水空间的功能与特色”“游憩活动的亲水性与丰富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铺地的丰富度与引导性”6个使用功能和景观美学类要素,人们对这类要素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实际上这几个要素的隐性重要性偏低,即被测要素对整体满意度有较小影响。这些景观要素对人们来说是古运河滨水空间最基本的功能,是需要保证提供的;否则,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针对观光旅游的游客,面向外来游客,对“滨水空间的功能与特色”这一要素进行更新。这类群体对文化地域氛围要求较高,增设游览、观赏性的历史文化型空间,如:茶馆、手工艺体验馆、戏台等,引导他们驻足观赏,感受古运河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加文化体验感。

针对普通居民。这类群体对场地的使用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与运动观景,他们距离场地较近,使用场地频率较高,使用时间集中在晚间时段或周末,他们可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多样化的活动,如:休闲散步、垂钓、健身运动、骑行、慢跑等。因此,场地需植入生活休憩型空间,如健身娱乐、休憩玩耍等空间类型。对于亲子团体可针对性地融入科普教育、亲子互动区、游戏区,满足家庭之间的互动游玩需求。

针对高知与学生群体,要在场地中体现创新性与知识性,这与周边高校和景点的气质和功能相吻合,可植入科普教育空间以及社会文化空间,让该类群体能够体验自然的同时进行科普教育(图7)。

图7 使用人群多样化

对于“滨水慢行道的流畅性” 这一要素对其进行更新。依据现有文化景观布置特点,可将旅游线路体验化设计,如将滨水景观路线系统分为四类:历史文化路线、自然生态科普路线、活力健身路线、趣味街坊路线(图8),为游客、居民以及学生带来多样的旅游体验路径;此外,应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将文化要素融入设施设计中,将基础设施景观化,提升可识别性与互动体验性。

a—运河历史文化路线; b—自然生态科普路线;c—活力健身路线; d—趣味街坊路线。

位于第1象限的重要性要素,主要包含了“场地安全与无障碍性”“景观节点的特色性”“景观小品装饰的文化性”“水体的清洁度”“驳岸空间的生态化”“驳岸形态多样性与亲水性”“滨水植被覆盖率与层次”“植被乡土特征”“场所记忆感、认同感”“历史遗迹保护和利用”10个景观美学和生态自然类要素,这类要素显隐性都非常高,该象限的要素对体验者来说非常重要,是需要继续保持和优先改进的对象,此类要素的改进与提升直接影响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因此,在后续的改造中应充分挖掘古运河历史文脉,依托现有古码头、古桥梁、古寺庙、古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将运河符号进行保留与转译,塑造运河记忆空间,打造沿线特色性的滨水景观节点,加强人们对上塘河滨水景观的文化感知,实现场所记忆感与认同感;在自然生态维度方面,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在沿河驳岸空间植入雨水花园、植草沟等下凹式绿地,构建完整的雨水资源管理系统,不仅实现驳岸空间的生态化,而且保持了水体的清洁度;对现有的水岸形态进行重塑,将原有的笔直僵硬的人工驳岸,通过线性空间拓展方式,如采用局部扩大的手法,营造多种亲水空间。构建生态文化空间,强化亲水性和趣味性。

魅力型要素位于第2象限,主要包含了“滨水空间尺度适宜性”“景观夜景文化表达”“整体风貌协调性”“历史文化延续性”“民俗活动丰富度”“非遗体验感”“科普教育氛围营造”7个文化感知和景观美学类要素,这7个要素属于加分项,此方面要素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古运河滨水景观的满意度。通过植入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民俗体验活态化,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内容,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活动、历史人物事迹等,让大部分的运河非物质文化内容不流于表面,保持原真性,如植入古运河“灯光节”“生活节”等文化活动,通过活态展示的方式传承下去,提高运河文化展示形式的多样性,形成独特的古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创新带动城市发展。

位于第3象限的非重要性要素,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维护”“日常管理情况”“环境卫生维护”等管理维护类要素,这类要素显隐性重要性均较低,上述这类景观要素的优化几乎不会对整体滨水景观的满意度提升有所改变。

4 结 论

本文基于体验者感知评价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与IPA-Kano方法,对于滨水景观质量评价通过IPA-Kano重要性矩阵模型,确定了不同类型的滨水景观要素,进一步得出了上塘河滨水景观要素改善次序,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与改善策略,为古运河滨水景观更新利用提供了方法借鉴与指导。

对于上塘河总体景观而言,第一,从体验者感知角度出发,滨水景观因子可分为使用功能、景观美学、生态自然、文化感知以及管理维护五大维度,其中使用功能是首要因子。第二,若想提升滨水景观质量的整体水平,滨水慢行道的流畅性、滨水区外部交通可达性、滨水空间的功能与特色、滨水空间尺度适宜性、场地安全与无障碍性是改善的重点,它们影响着上塘河滨水景观质量,这些要素的改善对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若想提升上塘河滨水景观水平,这些要素应优先改善。具体的更新设计策略从居民、游客、学生三种不同类型的使用者需求着手,对优化策略进行深入探讨。第三,对于滨水空间尺度适宜性、景观夜景文化表达、整体风貌协调性、历史文化延续性、民俗活动丰富度、非遗体验感、科普教育氛围营造需次要完善。第四,对于自然资源维护、日常管理维护、环境卫生维护要素可不作为重点改善对象。

由于笔者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有关IPA-KANO评价要素的提取,虽然采用了文献分析、现状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但仍可能受主观因素干扰;另外,不同人群类型的受访者(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采用同一套标准体系去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是否对上塘河滨水景观体验评价和特征产生关联性,均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继续探讨与改进。

猜你喜欢
河滨古运河滨水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Apollo 13
克罗地亚萨瓦河河滨创意公共空间
首尔市丹川河滨改造方案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