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丽琼. 酉阳县浪坪乡“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乡村产业融合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2023,17(18):-164,171.
摘 要 为促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以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为研究对象,阐述该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说明了“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乡村产业融合模式中,生态循环种养系统、生态加工系统、生态休闲观光系统的构建路径及应用效果,介绍了加强科技支撑、注重循环发展、做好文化创意、提高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推广路径。
关键词 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生态保护;一体化乡村产业融合;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52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指将种养产业、加工业及旅游服务业三者融合推进的发展模式,是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一二三产业,分别指生产食材及生物材料的农业,如种植业、养殖业;对基本材料进行加工的制造产业,如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等产业;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餐饮业、公共服务等。为此,笔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应将农业产业作为基础,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将共建共利共富作为追求目标,做全产业要素,打破产业边界,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
本研究对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酉阳县)浪坪乡的“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发展模式进行相关介绍,旨在提供相关参考。
1 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浪坪乡地处重庆市酉阳县西北部,区域面积67.5 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良好,雨量适中,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0%,自然条件好。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改造,浪坪乡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备;通过党建统领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坚持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扶持、兜底保障等政策,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在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1)区位劣势难以改变。浪坪乡与酉阳县城相距约100 km,车程2 h以上;通过苍岭大河口至浪坪公路的工程建设可以缩短车程,但受制于资金,项目推进较为缓慢。2)产业培育难度较高。在脱贫攻坚期间,浪坪乡的生猪、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已实现有效起步,但本质上仍属于短平快产业;茶叶、果林等长效产业仍未起到实质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稳定增收。3)农村的基础设施有待升级。农村公路建设虽已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但无论在质量方面还是在等级方面都相对较低,存在狭窄、坡陡、弯急等问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随着车辆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急需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2 产业发展思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产业发展提速、民生保质增效,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浪坪乡人民政府初步确定了2023年乡村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帮扶政策,采取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措施。2)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实现当地居民的稳定增收。立足农业基础发展,农田项目建设及茶叶、白鹅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走产业化经营道路。3)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民族文化特色,依托国储林建设拓宽林业发展空间。4)积极升级基础设施,使浪坪乡尽快融入县城一小时经济圈。5)使以往单一的养殖模式向产业一体化模式转变,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大米、黄花等农特产品。6)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人群建立常态化长效帮扶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好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稳定。7)强化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工作。8)倡导移风易俗,促进村规民约落实;坚持党建统领,加强本土人才的吸引、帮扶;做好基层治理,打造共享农庄、共享农田,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
3 构建路径与应用效果
3.1 构建路径
3.1.1 生态循环种养系统
浪坪乡农户要充分认识到地方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掌握自然条件状况,打造实用性强的生态种养基地,保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实现闭合小循环,从而为加工产业提供材料,为休闲产业提供观光采摘項目及良好的有机农产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将畜禽的粪污和种植基地的秸秆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加工转换为有机肥还田,或制成青贮饲料直接用于养殖,有效解决种养废物的利用问题,为继续壮大养殖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农场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五谷杂粮、蔬菜种植基地为优先发展对象,并在种养循环系统中合理运用果树林立体空间,实现林下养鸡、养鹅、牧草种植等。林下套种牧草,可用于喂养家禽,也可用于土壤的固碳增肥。同时,积极推广种养系统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如果蔬生态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农作物、牧草秸秆,可将其作为生态养殖饲料;至于粪污,则通过饲养蚯蚓进行有机肥转换再还田,蚯蚓还可作为渔业养殖基地的鱼饲料。通过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浇灌果园和施有机肥提升水果品质。
以白鹅养殖为例,可成立组织架构为村集体组织+示范基地+农户的白鹅养殖合作社,由示范基地提供经过专业育雏脱温、疫苗注射完成的仔鹅,根据协商价格交到农户手中;并提供全套的技术服务,进行饲料的统一配送。直至育肥后,由白鹅养殖示范基地根据市场价保底回收,保证农户无后顾之忧。在养殖期间,农户可根据实际饲喂量种植一定数量的牧草,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白鹅品质。
在蔬菜种植方面,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组织架构为村集体组织+浪坪乡蔬菜科技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农户。由基地通过育苗大棚统一育苗,后根据协商价格将种苗提供给农户,基地则全程提供技术性服务,统一配送肥料与农药直至收获期,作物收获后统一交付给基地,由基地集中销售。
3.1.2 生态加工系统
在加工产业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实现农业产业的延伸。在种养系统基础上,通过生态农产品的加工,推动产业边界向加工系统发展,达到加工增值的目的。浪坪乡有望实现2023年加工业产值达256万元,其中茶叶初加工可产出春茶100 kg,产值16万元;“酉楠香”优质稻米加工厂可加工稻米800 t,预估产值200万元;榨油坊计划榨油50 t,预计产值可达40万元。村集体经济通过资产租赁等介入加工业可增收21万元。在农业产业向加工产业延伸的过程中,还要以优质稻米和蔬菜等生态农产品为基础,进行有机大米等产品的加工;并依托村级冷链车直销优质稻米、花生、山核桃、干豇豆及腊肉等农产品,预计销售额可达200万元,可实现盈利28万元左右。
3.1.3 生态休闲观光系统
在休闲观光产业方面,要将农业采摘、食用等属性功能作为核心基础,结合农田景观改造、产业文化挖掘、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使以往的农业单一生产供给向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方向演变,要求浪坪乡大力发展水果采摘、油菜花观光、生态垂钓等一系列休闲娱乐项目。并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技示范、教育实习实验基地等,实现人流量增加,促进三产增收。
例如,打造浪水坝民宿景观,成立浪水坝景观合作社,以村集体组织+农户为组织架构,鼓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户经营农家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散养白鹅、土鸡,种植花卉与牧草,保证景观区空闲地的充分利用,为游客们提供休闲、观光、田园生活体验等服务。上述项目的建设,需要国家相关资金的支持,对种养大户及农户实施前段补贴。
3.2 应用效果
“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能够进一步推动浪坪乡农业有机废弃物的高效运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极佳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截至2023年6月,浪坪乡大竹园经果林园2023年水果产业及垂钓项目共增收60万元,白鹅饲养实现800万元产值。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使白鹅的养殖方法从圈养逐步转为林下养殖,节省饲料成本和果园的除草成本。林下饲养的方式可实现每年20万元的收益,鹅粪作为有机肥使用每年可节省4万元的化肥成本。
“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可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其中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可超过95%,基本符合零排放标准;在蔬菜果树的种植中,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率已超过60%,能够切实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推广路径
现阶段,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心已产生了一定转移,逐步踏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因此乡村产业要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利用三次产业一体化发展,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
4.1 加强技术支撑
浪坪乡要大力发展适合三产融合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促进“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挖掘融合模式的应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充分考虑地方环境条件,明确农业产业的生产特点,将生态养殖种植、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休闲观光等一系列关键点涵盖在内。1)对于生态种植,核心技术集中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农户注重节水灌溉,利用高密度立体设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效果;而在生态养殖方面,要合理运用林下养殖家禽技术、稻渔共生技术。2)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要推广秸秆利用技术、原料预处理技术及沼液肥水一体化技术;在生态加工方面需要做好五谷杂粮、休闲食品等产品的加工。3)在生态休闲观光方面,要充分利用三产融合新品种选育技术、体验项目设计技术等[1]。
浪坪乡利用拓展农业功能的方式,大量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切实遵循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建议,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并大力开展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寻求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撑,实现互利多赢。同时,地方农场也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绿色果蔬采摘、喂养小动物、垂钓休闲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以丰富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的旅游业经济水平大幅度增长。此外,浪坪乡在构建三次产业一体化模式的过程中,还加大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力度,通过种植热带水果、研发彩色水稻品种等,丰富特色蔬菜类型;还在培育方面取得了农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支持,为项目所在地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2]。
4.2 注重循环发展
“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建设农业生产循环经济体系上,充分认识生产与外部加工之间的关联,促进外部加工与观光体系的有序衔接,实现物质间的循环,获得最高的产出价值。为达到此类目标,在应用融合模式时,要求应用主体以地方资源特色为依据,差异化规划产业发展线路。1)站在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可促进原位的消纳循环,加强废弃物的集中处置,保证相关资源的分区利用。通过区域种养大循环,进一步实现农业系统的内部架构调整,达到延长产业链、节约资源的目的,推动农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目标。2)要推动农业与加工、休闲观光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实现良好的能量传递。农业生产要为加工提供原材料,并为休闲项目提供采摘体验活动的场地和材料,以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3)在废物、垃圾处理方面,可通过沼气工程,结合循环利用技术,将其进一步转变为有机肥,返回到农业生产系统中,借助农业内外部的有机协作,实现资源最大化运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3]。
4.3 做好文化创意
在浪坪乡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項目建设环节要注重文化创意,挖掘特色文化,开发创意休闲产品。地方农户需要认识到随着乡村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会逐步出现参与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创新化等趋势,若想推动产业的高效融合,势必要满足日益个性化的乡村旅游需求,将文化作为主要抓手,将创意作为工作切入点,实现文化创意设计的优化与完善,以此解决以往乡村旅游发展缺少文化内涵的问题,避免出现产品同质化。在三次产业一体化模式的开发环节,需要从营销创业、赛事创办、包装创意等多个角度着手,更多站在视觉体验、情感体验等层面丰富创意体验。比如,打造具有传统苗家特色的民宿、制作古法织绸相关产品、设计艺术农田景观等,以突出地方特色,吸引游客前来。浪坪乡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品,适当提高销售的附加值,改善农户的生活条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项,使其拥有良好的旅游体验[4]。
4.4 提高互动体验
浪坪乡在“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的构建环节,还可设计多元化、多样化的体验项目,将互动体验作为卖点,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实现深度旅游。例如,果蔬采摘、生态垂钓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能够有效拉长游客的观览时间,激发游客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其主动进入消费环节,从而提高农场收入。同时,地方政府也要认识到,在当前体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广“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融合模式应当将游客的体验性需求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在保证农业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做好农村空间的合理规划,注重人文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通过创意性旅游项目,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5]。
5 结语
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的研究,阐述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及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的构建路径,分析该模式的推广方法,以此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晓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优化路径探讨[J].山西农经,2023(14):16-18.
[2] 储节旺,丁辉.长三角乡村振兴产业政策一体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39(2):20-24.
[3] 姚晓东.引导社会资本推动苏州乡村产业集聚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
[4] 彭建交,李雪飞.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北省乡村产业与空间一体化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239-240.
[5] 余希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3.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