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晰 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9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建筑行业、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契机,各企业在抓住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需要应对挑战,结合当下的行业现状,注重成本管理与控制。长久以来,虽建筑企业一直十分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但多坚持的是粗放型成本控制路径,未从精细化、全过程角度细化成本管理与控制,没有构建科学且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体制,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未来各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创新成本控制理念及方法,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是在每一业务、每一经济活动中都需开展成本规划、管理,从多个角度控制运营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成本控制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为达到最佳的控制目标,有关人员需尤其关注各影响因素,推行全过程、精细化成本控制,一旦某一环节的成本超出预期,则需从实际情况着手,科学核算成本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企业在完成各项业务、服务时能从源头上减少成本支出。成本控制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角度,就是需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狭义角度就是需通过成本控制方法,落实某一成本控制责任。
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十分重要,此项工作关乎企业运营水平、发展潜力。企业内的成本控制中,有关人员需提前制定预算目标,引入现代化成本控制方式,在预算约束下控制成本,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与分配。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持续的成本控制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利用资金、调配资源,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促进内部管理与控制,通过成本控制工作,能规范企业内的各项工作,逐步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成本控制能细化企业的经济活动,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保障其在行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赢得发展先机[1]。
企业内的成本管理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单纯依赖某一部门和岗位人员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各企业内应推行全过程成本控制,并细分各部门、岗位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使后续各方之间能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成本控制。依据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情况,虽陆续开展了成本控制方面的大量工作,但其责任划分不清晰,如在企业内成立了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配备了专业的成本控制人才,但却未指出其他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责任,导致许多部门认为应由成本控制部门完全负责相应工作,未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氛围,再加上缺乏责任划分与落实,很难达到成本目标[2]。
当前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保障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在企业内必须推行精细化成本控制理念,保障相关人员高效完成成本核算任务。由于建筑企业的业务和服务众多,为实现成本目标,有关人员需尤其关注成本核算,综合诸多因素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显然,市场上部分建筑企业的规模较小,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专业性不强,所开展的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目的性,更多是为了编制财务报表,未细化成本费用;仅粗略控制了表面的成本费用,未细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导致成本控制的依据不足,成本控制质量不佳;成本控制人员在成本核算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单一且落后,无法立足企业的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未保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不利于成本控制。
目前针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相关人员需综合企业内的诸多情况,形成健全化、全成本管理策略,如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着手,给每一阶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策略。显然,部分建筑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略少,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停留在事中和事后控制上,未注重事前预防与控制,导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成本失控现象,如在建筑企业实施项目时,前期未注重成本分析与预测,在项目早期阶段随意浪费资金,后续项目面临资金短缺现象,如无法及时追加资金,将导致项目停滞不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任何类型的企业,其在成本控制中都需要严格遵循成本预算要求,建筑企业内也是如此,为促进成本控制,相关人员需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并建立合理且规范的成本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约束下合理控制成本。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中未做好成本预算管理,也没有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成本预算管理机制,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落实。如在编制成本预算时,有关人员未立足各部门实际情况,所形成的成本预算不具有现实的可执行性,再加上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没有掌握成本预算的新理念、新方法,都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作为建筑企业内不可忽视的重点任务,其控制过程具有复杂性、艰难性,为保障控制有效性,在成本控制中需同步构建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专业部门的监督,确保成本控制的全面性、有效性。许多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中未充分意识到成本监督的重要性,所建立的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性与合理性,无法通过动态化监督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的不足,以某建筑企业为例,现阶段其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较之原来有显著区别,在成本控制方面需尤其注意,如在此条件下继续推行原有的成本监督机制,将无法由监督来提高成本控制的规范性,导致成本控制的深度不足。
针对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在企业内必须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通过落实各部门、岗位人员的责任,全面保障成本控制的实施。在企业中的各项成本控制任务中,都需要督促管理人员贯彻严谨性规定,落实成本责任。首先,有关人员需分析企业每一环节的成本费用情况,因为每一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各有特点,在实际的工作中需制定与之相符的成本控制方式。其次,在完善成本责任制度时,可从成本分析与回报两个方面着手,确保制度的完善性、可行性。第三,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发挥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作用,使每一部门和岗位人员可切实执行成本控制任务,以成本控制目标为基准,在成本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其他各部门需积极配合与协调,共同完成成本控制、协调、核算与分析。第三,落实奖惩机制,将责任制度与奖惩机制相配合,依据各部门、岗位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表现,给予奖励与惩罚,提高每一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责任意识。
成本核算对成本控制的意义重大,为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建筑企业内相关人员也需不断完善成本核算过程。首先,在企业内应聘请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熟悉建筑企业的业务类型、情况等,掌握工程造价、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发挥这些人才的专业优势,全面保障成本控制的高效实施。其次,细化成本核算过程及内容,将核算结果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促进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相关人员需分解可控成本,完成内部成本测算,给每一部分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如针对企业中的每一项业务,都需要着力分析成本控制特点、业务成本费用,采取分解核算的方式。第三,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成本核算。如在建筑企业内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该平台能自动收集各项经营活动、每一环节的成本数据,在平台中集成数据,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以数据为基准制定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案[3]。为此,各建筑企业需采用信息技术搭建不同业务流程、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平台,为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较大便捷。即使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中遇到了风险,信息化平台也能根据掌握的数据,自动识别风险类型,制定防控措施。
3.3.1 事前控制
建筑企业内的成本控制不佳,一部分原因为成本控制措施不合理,针对此问题,在企业内需不断完善成本控制措施,在事前控制方面,需从以下方面开展成本控制:(1)依据企业内的业务类型、经营特点,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并在该制度形成后,确保每一岗位人员严格执行此制度,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有关人员必须参考行业规定、企业情况,确保制度内容的完善性、可行性,其中应包含费用、责任、职责范围、奖惩方法等。(2)严格控制材料成本,建筑企业内的材料消耗较大,为科学控制这部分成本,企业内必须安排专业的成本控制人员负责与采购人员等做好交流与沟通,他们在成本控制时必须进入市场展开材料调研与分析,了解材料类型、市场价格,选购材料时分析材料产地、质量、厂家能力、信誉,在综合分析的前提下,与可靠的材料厂家合作,不仅需保障材料质量,更需控制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这部分成本;引进材料时,企业内需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材料的检查与验收,严禁使用劣质材料;后续使用材料时应加强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时间、领用量、用途等的登记,不得随意浪费材料。(3)预测企业的成本费用,不断完善、细化成本控制计划。在建筑企业的项目实施前期,相关人员应从科学性角度分析项目成本构成,并完成经济性、技术性等论证。如以项目、业务完整性角度出发,预测项目总成本额度,选择恰当的预测方式,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当得到成本预测结果后,相关人员还需以此为基准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在该计划中清晰规定每一阶段的成本控制重难点、任务、方法、工作流程等,保障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成本控制任务,减小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但由于企业成本控制的专业性,建筑企业内必须分配专人负责成本预测、编制计划,他们必须利用其专业知识,采用多种方式以保障成本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并细化成本计划方案,保障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等提供指导。
3.3.2 事中控制
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中,事中控制十分关键,在此项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需控制的对象较多,需采用全新的控制理念与方法。首先,从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成本控制的各个阶段推行信息化管理,用信息化手段与技术,确保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企业需根据行业内对成本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进自身的发展环境、控制条件,优化项目方案,更新工艺流程,执行质量规定。其次,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检查监督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情况,一旦在执行制度时遇到了问题,应立即安排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讨论与协商会议,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最佳的解决措施。如制度约束下企业的成本控制结果与预测、计划结果等的偏差较大,不同岗位人员必须全面分析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比如因业务流程过于繁杂而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损耗,相关人员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简化步骤,增强不同流程之间的衔接性,减少不必要流程。最后,始终坚持安全性要求,建筑企业内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应始终坚持安全性原则,否则,一旦缺乏安全管理与控制,势必会诱发重大安全事故,而在处理这些事故时造成的成本损失较大。为此,建筑企业内的成本控制中需同样注重安全管理,增大在安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成立专门的安全团队,由该团队负责安全监督与管控。
3.3.3 事后控制
许多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往往过于关注事中控制,不重视事后控制,相关岗位人员在每次的成本控制任务结束后未做好总结与分析,无法积累大量的成本控制经验。为此,现阶段的条件下建筑企业必须注重成本的事后控制,分析每一成本控制任务的具体情况,完成检查、纠正与补充,达到全面化控制的目标。首先,有关人员需密切关注企业内的任何成本控制工作,并做好考核工作,确保成本控制责任的全面落实,分析在每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其次,考虑成本费用情况,关注建筑企业的项目特殊性,加强施工管理、技术管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其他费用支出、预算管理等,确保成本费用的完整性、清晰性,引入因素分析法,关联不同费用并做好细化分析,寻找更为科学且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
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各个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坚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为此,在工程企业内必须注重标后预算工作,完成成本预算。首先,在建筑企业承建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有关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图纸内容,计算总体工程量,依据建筑规模等,选定恰当的计算方法,保障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企业能参照定额或者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施工预算定额编制预算,从整体性角度,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完成预算工作。在安排施工班组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保障施工任务单签发的及时性,并在其中包含限额领料单等内容。其次。控制人工和材料费用,建筑企业内的人工和材料费用较高,相关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合理预测这些费用。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人员需分析建筑工程的人工费单价,综合目前市场的工资水平,探究社会劳务状况,并综合分析工程项目的工期要求、资源投入、人员数量、合同价格,判定人工费用支出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人工费用,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费用消耗,如结合项目建设中的具体要求,组建专业的工程团队,团队成员必须为高素质人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减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费用支出。第三,控制辅助性工程费用。在建筑企业内常常也存在辅助性工程费用,这部分费用的控制难度较大,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人员需展开全面计算,并制定清晰且细化的控制方案。某建筑企业内实施工程项目时存在混凝土拌合站、周转材料、大型工具租赁、文明工地等费用,在前期工作阶段有关人员需考虑项目场地、工程规模等基本情况,展开合理化预测。最后,预测机械设备的费用,建筑企业内常常配备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的规模庞大,在投入使用后伴随着较大的成本消耗,相关人员必须在企业内加强设备使用管理,严格控制设备的租赁、使用和维修费用。如在项目前期阶段,相关人员需与项目技术、施工负责人等全面交流,掌握项目中的设备类型、使用等情况,制定设备租赁、采购计划,并针对后续的施工作业安排,合理规划设备的使用时间,如为租赁设备,缩短租赁时间,减少租赁费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需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维修与检查,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避免项目期间维修设备延误工期,造成成本消耗。
为实现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内必须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监督机制,以确保在此机制下约束成本控制全过程。一些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当下的条件下这些企业需根据成本控制要求及目标,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的内容,如在该机制约束下,企业应成立监督部门,选配专业的监督人员,后续企业运营过程中,由该部门负责全部的成本监督任务,一旦在成本控制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监督人员需立即上报有关问题,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企业内的成本控制监督应包含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不仅需从企业内部监督出发,也需要采取外部监督方式,以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形成闭合循环监督模式。
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内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当下建筑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为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发展能力,各企业需立足自身情况,考虑其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样化优化措施,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