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琛烨,李艳阳,田佳旭,王晨枫
(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承德医学院中药学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山楂叶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 var.majorN. E. 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叶,夏、秋季两季采摘[1]。山楂叶富含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2],可活血化瘀,理气通脉,降压降脂,抗菌消炎[3-5],在传统中医药和中成药均有广泛应用[6-7]。山楂叶主产于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河北、辽宁[8],受不同地域、气候环境差异因素的影响,不同产地山楂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由此产生的山楂叶品质参差不齐问题也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山楂叶的化学成分,包含黄酮类、酚类等含量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横向归纳比较,为山楂叶药材的产地选择、优势品种培育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黄酮类成分是山楂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山楂叶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不得少于7.0%[1]。对山楂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包括分析方法、标准曲线、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产地、采收期(月份/年份)等。目前,山楂叶总黄酮均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9],含量检测方法主要为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S)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芦丁计算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较为简便,但HPLC法的RSD值相对更低,为0.44%。
对不同产地的山楂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10-17],结果如图1所示。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地为河北承德,为25.74%;其次是辽宁葫芦岛和山东临沂,分别为25.30%和22.45%;山西运城、黑龙江肇源和山西济南产山楂叶总黄酮含量略低,为14.47%、9.31%和7.99%;总黄酮含量最低的产地为新疆准噶尔,仅为1.50%。
对不同采收期的山楂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见图2。相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总黄酮含量均有差异,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河北承德8月采收的山楂叶,其次为辽宁葫芦岛8月份采收的山楂叶。除山西运城外,河北承德、辽宁葫芦岛和山东临沂产地8月份采收的山楂叶总黄酮含量明显比其他月份高。8月采收的山楂叶总黄酮质量分数超过25.00%;7月、9月、10月山楂叶的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为12.00%~25.00%;11月份河北承德、山东临沂、山西运城、辽宁葫芦岛采收的山楂叶总黄酮质量分数均小于16.00%。
根据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山楂叶总黄酮数据结果可知,同一省份不同县区产地的山楂叶总黄酮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北承德、山东临沂和辽宁葫芦岛为黄酮类成分优势产区。
将山楂叶黄酮类中9个主要代表性成分(金丝桃苷、绿原酸、牡荆素、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按照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归纳比较,对不同产地及月份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采用HPLC和U-VS。
金丝桃苷是山楂叶药材重要的质控指标,其测定主要采用HPLC法[13,17-21],金丝桃苷含量大于0.50%的产地有河北承德,小于0.01%的有山西长治、冯水山楂,其他产地金丝桃苷占比平均值在0.01%~0.50%。牡荆素含量平均值大于0.07%的产地有河北承德、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山东临沂,牡荆素占比平均值小于0.02%的有冯水山楂、山西,其他产地牡荆素占比平均值在0.02%~0.50%[13,17-21]。牡荆素葡萄糖苷含量大于0.50%的产地有河北承德、山西运城、山东临沂、四川成都,小于0.30%的产地有河北、山东,其他产地平均值在0.3%~0.5%[16,18-23]。牡荆素鼠李糖苷占比大于1%的产地有河北承德、山西运城、山西长治,四川成都[13,16-22,25]。芦丁的测定方法主要为HPLC法[22],平均值大于1.00%的产地有河北承德,小于0.03%的产地有河北保定,其他产地平均值在0.02%~1.00%。山楂叶苷A采用HPLC-MS/MS法来测定其含量,精密度为1.50%,河北优于山东,含量分别为0.01~0.44 mg/g和0.00~0.35 mg/g[23]。河北承德、山东潍坊、山西运城产山楂叶的木犀草苷含量为0.004%~0.048%[19],不同月份冯水山楂叶的槲皮素含量无明显差异[13]。
从黄酮类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析来看,研究最多的产地为河北承德和山西运城,测定方法主要为HPLC,产地不同所含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也相对不同。河北承德、天津市蓟县黄崖关、山西晋南、黑龙江省肇源县、山西运城、山东临沂、辽宁葫芦岛产山楂叶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可能由于这些地区昼夜温差大,更适合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生成。
对比不同采收期的数据可发现,8月河北承德和辽宁葫芦岛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期。7月河北承德总黄酮的含量相对较高,9月、10月、11月总黄酮含量逐渐下降,11月含量最低。综上所述,河北承德最适宜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生成,且8月黄酮类成分含量最高。
按照产地将山楂叶酚酸类的含量测定方法及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其中,绿原酸[16,18,22-24]、儿茶素[18]、表儿茶素[18,23]、红果酸和原花青素[25]是酚酸类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测定方法为HPLC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
山西长治和河北承德产山楂叶的儿茶素含量较高[24],红果酸在河北西北部地区含量最高,最低为辽宁省西丰,原花青素B2含量最高为辽宁兴城,最低为辽宁西丰,表儿茶素EC含量最高为吉林,最低为辽宁西丰,原花青素C1含量最高为吉林磐石、永吉,最低为辽宁西丰,原花青素D1含量最高为河北兴隆,最低为山西安泽,绿原酸含量最高为吉林,最低为山东临沂[25]。
从统计数据可知,相同省份不同县区产山楂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例如山西长治[18]和山西运城[22]的绿原酸含量相差较大,说明对山楂叶中酚酸进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对山楂叶酚类化合物的不同采收期含量分析可知,8-10月采收的山楂叶中,山西运城的绿原酸含量最高[16,18,22];5月采收的山楂叶中,江西于都县、浙江诸登、江苏盱眙、安徽黄山和江西永新县的绿原酸含量相对较高,其余地区的绿原酸含量相对较低[24]。江爱龙等[24]利用LC-MS法测定山楂叶中多元酚类成分的含量,发现酚类物质的总量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出现两次高峰期,分别为4月(20.11 mg/g)和5月(20.76 mg/g),山东省日照市和山西晋城不同月份酚类含量相差不大。山西晋城7月、8月和9月这三个月酚类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说明酚类化合物含量受采收期和产地影响较小,但是酚类含量普遍较低。
相同产地的山楂叶中酚类含量也有相差较大的情况出现,这可能是由于酚类的含量易受山楂叶自身生长情况的影响。春季正是山楂树发育的时期,在此期间收集的叶子中有更高含量的酚类成分,但是采集叶片对山楂果树的生长影响较大。山西长治、山西运城和河北承德的山楂叶酚酸含量整体较高,具有产地优势,可培育酚类含量高的山楂叶品种。不同的采收时间可直接影响山楂叶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相关产品的加工、药效和质量。
山楂叶中还存在挥发油[26-27]、氨基酸[28]、多糖[29-32]、萜类[33]等成分。挥发油类化合物在山楂叶中的含量仅次于苯丙素类和黄酮类,但目前山楂叶中挥发油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基于GC-MS分析崔凤侠发现山楂叶中有154种挥发油成分,共鉴定出化合物93个,包括醛酮类化合物23个、醇类化合物22个和酯类化合物22个,以及烯炔类化合物20个[26]。耿慧春等[27]发现山楂叶的挥发油中也含有萜类、有机酸类及其酯类化合物。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山楂叶的挥发油类成分会有差异,这可能与生长、种植环境或者栽培方式等有关系。此外,提取方式对山楂叶的多糖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31-32]。段志文等[33]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河北承德产山楂叶中分离并鉴定出15个萜类单体化合物,其中包含首次分离得到的7种化合物。
本研究对现有报道中山楂叶有效成分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山楂叶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为山楂叶所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储存时间及提取工艺等不同。利用优势专项开发具有产地特色的山楂叶,培育出单一或多元有效成分突出的山楂叶品种,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产地,可以考虑移植或嫁接产地含量较高的山楂叶以提高山楂叶品质,并在移栽前对该品种的生长环境做相应考察。笔者仅对数据库中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于未有报道的产区及已有产区中未进行分析和含量测定的成分未提及,以期为山楂叶中天然活性成分研究、质量控制及优势品种培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