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莉莹,邱洪婷
山水是最宝贵的财富,山水之宝贵,在于生态优势可转化为产业优势,绿水青山能转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贺州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全过程,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正在贺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盛夏,笔者前往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北面的富川可达山矿区,只见这里水稻漫山遍野,稻浪翻滚,道路、田土、山坡,统统掩隐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5 年前,我们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模样:荒山赤岭、不见草木,雨水裹挟着泥土四处横流……满目疮痍的矿山废弃地是村民们每每提起都会叹气的“疮疤”。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以前这里车来车往,很嘈杂。”站在梯田上,说起当年的情形,村民李大伯仍记忆犹新。
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90 年代,可达山矿区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矿山开采,30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遍布大大小小的采矿厂和选矿厂。之后,经过多次关停和整治,留下的企业已经很少,2013 年后矿区处于停产状态。
一车车矿从可达山矿区运出去的同时,沉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植被被严重破坏、尾矿石堆积成山、堰塞湖因重金属超标使水体变绿……
2018 年,广西贺州市矿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谋划实施广西贺州可达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拟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增减挂钩项目,让绿水青山重现。该公司在可达山矿区种植了黄豆、玉米、芝麻、水稻等农作物,满目疮痍的矿山废弃地被改造成旱地良田,如今可达山矿区已“披绿重生”。
“矿坑消失了。”这是村民黄维德直观的感受。
近年来,为合理有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贺州市再次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摸清了全市历史遗留矿山底数,明确通过转型利用、工程治理、管护恢复等方式,将更多的绿意迎回大地。目前,贺州市已修复废弃矿山395.17 公顷,修复比例达到26.51%。
再过一段时间,秋收时,可达山矿区就是另一番喧嚣热闹的景象了。到那时,35.33 公顷的水稻陆续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如金色浪潮一样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里翻涌,大型机械在田中来回穿梭,一派丰收的景象。
标志着终场的哨声吹响,少年们向球场奔过去,在绿茵场上和队友们蹦跳着围成一圈。这群少年亲昵地拍拍彼此的头,享受属于他们的胜利时刻。
2023 年8 月5 日,2023“耀·星耀五洲杯”全国青少年足球冠军对抗赛第25 站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男子足球测试赛在贺州足球训练基地·星耀五洲杯南方赛事中心开幕。来自湖南、重庆、四川、江西、陕西、广西等地的20 支球队在8 天的比赛中角逐U14、U16、U18 三个组别的冠军。
这场比赛在广西华千谷(温泉)贺州足球训练基地举办,该训练基地的前身是破败荒芜的尾矿区。
近年来,贺州市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探索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新路子。广西华千谷(温泉)贺州足球训练基地就是尾矿综合治理和体育产业相结合的成果。
广西华千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徐庆寿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现在大家看到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年来,它承办了多项足球赛事,还成了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如今,集体育训练、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温泉理疗于一体的广西华千谷(温泉)贺州足球训练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华千谷(温泉)体育产业基地,这片土地重新恢复了生机。
贺州市大理石远景储量达26 亿立方米,约70 亿吨,约占全国大理石资源总量的1/8,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大理石资源产地。贺州市的矿山数量多、面积大、分布广,受路程、地形等因素影响,原来以人工巡查为主的监管方式耗时耗力,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矿山监管水平,2022 年7 月,贺州市成立了矿产资源联合监管办公室,并于2023 年6 月建设了智慧矿山联合监管平台,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能力,补齐传统监管模式短板,保护贺州的生态环境。
在高乐大理石矿区,笔者看到矿区里的生产车间等重要区域均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工作人员只需要看电脑显示屏,就能在矿山联合监管平台清晰地看到矿区内的作业情况,一旦发现矿山存在违规操作、越界开采等行为,就能立即反馈处理,有效推进绿色矿山智能化建设。
在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矿山问题整改工作中,智慧矿山联合监管平台为科学制定矿山开采秩序整治方案、确定生态修复范围和完善矿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2020 年,贺州市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大力推行开采阶梯化、生产集约化、建设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矿山开采“五化”模式,加快建成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的“五型”矿山,推动全市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下一步,贺州市自然资源局将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努力建设标准化绿色矿山,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通过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贺州人民换了个方式“靠山吃山”,探索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新道路,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