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李 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怎样使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在实践中,我进行了新课标背景下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尝试和探索,分享如下:
1.从游戏到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幼小衔接的幼儿大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时应多设置情境,设计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比如学习“5 的分解组成”时,可以设计5 只小兔子去采蘑菇,突然下雨了,小兔子要分别跳到两个房子中避雨。学生数一数每个房子中小兔子的数量,就可以掌握数字5 的分解方法。
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数学,比如找出教室中或家庭中数字是5 的事物,然后分成两部分,尝试不同的分法,总结出5 的分解,再按规律排列出来。这样,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丰富有趣的游戏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感知的机会,把抽象的数学游戏化、生活化。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从抽象到具体,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心理从幼儿期向学龄期过渡,从抽象逐步向具体发展。这一阶段,层次多样的操作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比如学习测量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学生去尝试,帮助学生理解长度概念。可以让学生挖一个1 厘米深的小坑,用尺子去测量,再挖一个3 厘米深的小坑,以建立厘米的概念;然后提供一个毛线团,让学生一米一米地量毛线的长度,建立米的概念;再带领学生观察操场跑道,思考跑道用什么来测量。这样,厘米、米、百米的概念就在具体形象的事物参照中建立起来了。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多方面体验。当教授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不但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还要契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心态由“因任务而学习”转变为“因喜欢而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空间概念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对比,建立空间概念,从具体飞跃到抽象,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践证明,只有将数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让新课标背景下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