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论归属,博物馆也只是一种暂时寄托

2023-12-19 14:14:48冯原
收藏·拍卖 2023年5期
关键词:玉壶瑰宝大英博物馆

文:冯原

最近有一部抖音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一盏来自中国的工艺品——中华缠枝纹玉壶,如何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心路历程,仅仅几分钟的短片,却因为该剧的构思和表现效果打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同时也唤醒了很多尘封的历史往事,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年青人不禁会追问:为什么那么多不同文化的艺术珍宝都被英法的博物馆收藏,它们的归属到底应该是哪里?

我想,不必直接来回答它,而应该把它列入人类独创的原命题——归属问题的行列。其实,不光文物有归属的问题,我们人类自己也同样有,很可能就是人类萌生出的心智能力创造了归属性命题,用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那幅巨作的作品名来说,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祥的古文化都回答这个命题,几乎没有例外。人类祖先一般都会采纳神话的形式,这恐怕也是必然的,神话是人类心智最早获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命题的神话形式甚至创造了玉壶的家族基因,实际上所有的工艺品,其原初的目的都是为了解释人类的由来和去处,从生到死、从死到永生……因此,它们才得以超越实用器物的粗糙质感,走向了富贵和精致的表现,以臻完美之境。虽然,到了玉壶诞生的那个年代(假设是19 世纪),人类已经脱离了神话的阶段,迈进了科学和工业化时代的门槛,不过我们更不要忘记了,这正好就是博物馆诞生的年代。重要的是,博物馆与现代具有同构性,这也使得博物馆很有时代转换的象征意义,根据这个相关性,我们可以观察到博物馆的一个内在特征——当人类迈进了现代的时空,才有条件创造出博物馆这样的新生事物;而博物馆拥有一个共同的外在特征——大多数顶级的博物馆都是由旧的皇宫或贵族宅第转变性质落成的,这些顶级的博物馆,同样反身成为收纳人类神话时代和半神话时代创造的瑰宝的收纳柜。

如此,让我们来想一想,是什么动力造成了这一转变呢?其最大动力,并非来自那些宏伟的建筑或收藏的珍宝,而是人类价值观的转变——只有当人类走进现代,引领了价值观的革命——由私人价值转向了公共价值,博物馆才应运而生,成为公共价值的容器。所以,与那只玉壶的很多文物“朋友”一样,在博物馆诞生之前,只是属于帝王和贵族们的私人财宝,它们的“家”,是不向世人开放的,它们瑰丽的外貌仅只是为特权阶级增添富贵的羽毛而已,

于是,我们应该把博物馆也看成是一个现代人类对古老的归属命题提出的新解释,它是一艘由现代人类的公共价值观锻造出来的“价值方舟”,它将原来属于各个帝王贵族和统治阶级的私有收藏变成为对全人类开放的文化结晶,它为全人类所有的瑰宝创造了共同的“家”。

今天,就在人类即将迈进人工智能的转折时代里,也许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实现公共价值观的使命上,只有约两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厥功至伟。然而,博物馆也不过只是人类归属命题的一个阶段性答案而已,对于所有的人类瑰宝来说,它们仍然是一个暂时的“家”。博物馆,在保存文化的意义上,就像联合国创立的世界种子库,它的使命是为历史上的人类文化提供文化基因的保存形式。所以,对于所有的文化成果,也包括这只来自中国的玉壶,博物馆之家仍然是一种暂时的寄托。

在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动人故事情节之后,只要我们把眼角的泪擦掉,如同把博物馆前面的“大英”两个字去掉一样,我们就能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传承转折,玉壶将回到它的博物馆之家,等待着人类给它创造的未来之家。想一想并不算久远的未来吧!也许人类不会永远居住在地球上。

难道不是吗?终有一天人类会踏上移居系外行星的旅程,到了那个时代降临的时候,博物馆这艘承载人类古文明成果的方舟,就会被移上真正的太空飞船。到了那时,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已经变老了,他们会对着自己的儿孙说,玉壶也会去的,人类去到哪里,就会把祖先传下的瑰宝带到哪里。

我们的归属和文物的归属,都将由我们的后代来给出新的答案,而这个,才是人类和文化的共同命运。

猜你喜欢
玉壶瑰宝大英博物馆
逃离大英博物馆
千年灵渠 世遗瑰宝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0:20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石维文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张勇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大清金币瑰宝“短须龙”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46
玉壶
中华奇石(2017年3期)2017-04-11 17:42:56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中国钱币(2016年6期)2016-06-15 20: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