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兵 吴娜 于淼
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 271016 2 山东省日照市卫生学校 山东日照 276800
供给侧(supply side),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运行中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发展。媒体和学界从改革背景、改革动因、改革目标、改革任务以及改革路径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解读,一致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供需错配和供需失衡问题[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为经济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其他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在积极稳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旨在提升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以及创新性,使教育供给更贴近学习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既要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又要对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2]。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教学供给侧改革应当对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着重解决供给与需求错配这一瓶颈问题,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进而持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学英语教学历经几次改革,成效显著,但教师教学供给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大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学生不同英语水平之间的矛盾、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与大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等。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学生学习需求,以供给侧思维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经济领域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提升经济质量和数量增长的目的。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为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经济领域,无论是探讨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会涉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问题。供给与需求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无论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都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同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供给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存在着知识的供需配置问题。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知识供给和学习需求的有效配置程度上。2016年,向明友在题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的学术报告中曾指出,当时国内大学英语教学需求不足的表象,实质上反映的是教与学的供需错配问题,即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出了问题[3]。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原理,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学生学习需求疲软,极有可能是教学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结果。
依据经济学上的供求关系原理,市场条件下,社会各部门之间既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又相互提出需求,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供需关系。同理,在高等教育语境下,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的需求方一是学生,二是社会[4]。教师的教学供给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也是相互制约的供需关系。供给要以需求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出现供需错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供给者,学生是知识的消费者、需求者。知识的供给和消费存在着供需平衡问题。无论是知识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是教与学的资源错配问题。社会需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和风向标。学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当契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市场经济中,需求不是被动地满足和供给,需求对供给有反拨作用(指反向促进作用),因为需求会刺激新的供给出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日趋多元化。需求的多元化要求供给的多元化。然而,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因此,必须重视学生需求的本体研究,尤其要对他们的多元目标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从本源上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低效等问题,不能单从教的层面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6],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方面的研究,因为学生学习需求对教师的教学供给具有反拨作用。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是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导向。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部分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显然,这样的改革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充分考量大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而,大学英语教学低效等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怎样有效实施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同样也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战场”、知识供给的“主阵地”之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显然属于供给侧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是一个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发展及课程体系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结构性、各个方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有效的教学供给应是各个环节良性互动的结果。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知识供给与学生需求长期存在着错配现象,知识供需不平衡、不充分,大学英语课堂运转不协调,教学实践中存在短板等结构性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学供给侧仍然存在着诸多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教学改革应当基于教材改革。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更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7]。然而,当前我国市场上大学英语教材虽琳琅满目,但“实际使用效率低下”,“还很难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8],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外语学习者队伍不同层次的需求”[9]。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仍然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难易程度处理欠科学[10],高校教材越来越背离其本来目的,日益功利化、市场化[11],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仍然以西方文化元素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呈现较少,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有待加强,大学英语教材服务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亟待提升。
课程设置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和对课程内容所做的安排和规定[12]。另有学者认为,课程设置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组成的动态循环系统[13]。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不仅要体现对读、说、听、写、译等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凸显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然而,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突出问题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和自身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关注不足[14];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不均衡现象也十分突出[15]。同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16],进而导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零散不成体系,校本特色不鲜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融合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仍以工具性导向为主,跨文化、跨专业和跨学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完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家急需一大批既懂外语又通晓专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大学英语课程有助于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人才。而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满足跨文化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的整体质量与成效[17]。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的供给者,其职业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影响教学供给侧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整体上来讲,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滞后,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水平人才短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存在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8],教师科研经验和方法的欠缺以及科研成果少影响了该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19]。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未很好地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机结合,还没真正与教学目标有效契合,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学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难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当中,不利于教学相长,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接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需求,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大学英语老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同样亟须进行一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此,本文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教材既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又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目标需求、学习需求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学生由于个体水平和兴趣差异等原因,对英语学习会有多元化需求倾向[20]。他们不再满足于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材要多元化供给,而非大一统,教材的研发机制既要突出专业特色、校本特色,又要适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不但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发展需求。学生的多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21]。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体现外语的工具性(如专门用途英语,ESP)和人文性(跨文化交际英语)的统一,符合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探讨大学外语后续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实现大学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突显出英语课程开设的灵活性。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13]。课程建设是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配套建设,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多元发展。高度集中统一、缺乏灵活性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发展,传统的课程体系已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
教师是知识供给的主体。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供给效果。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显示[22-24]学生的学业成就及个人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密切关联,这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共识。萨丽·托马斯和彭文蓉等人[25]以及魏易[24]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因素和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体发展程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着眼于国家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大局,以服务学生的全域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并融入多元文化的时代变革,主动对接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教师自身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为今后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学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由于教学供给结构与学习侧需求产生的供需错配而导致的教与学效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涉及教师的教学侧改革、学生的学习侧改革及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一系列复杂的配套改革,其质量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教学供给和学习需求的有效资源匹配。前期相关研究更加关注教学供给侧的改革,忽略了学生的需求以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显然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大学生的全域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国家社会的需求,实现知识供给与需求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实效性。全球化背景下,这不仅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