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办学点 江苏扬州 225000
21世纪以来,在线开放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广泛兴起,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给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在线教学新模式。
2020年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都受到了波及,教育部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线教学成为很多学校的选择。
当前职业教育的线上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在时空方面处于分离状态,学生缺少教师的管理与引导。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质量较低,且随着在线学习的开展越来越差。而在线学习资源又存在丰富性、散布性等特点,常常导致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学生在线学习出现迷航现象,从而产生无助感、茫然感与厌学情绪,在线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基于混合式教学,提出组合多条线索来引导线上和线下的学习领域开展研究。为了厘清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本文将从历史研究、应用研究等角度对线索研究和学习领域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行回顾、分析与思考,为开展线上与线下衔接的多线索引导学习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线索”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发展的脉络”,比如故事的线索。二是“探求问题的途径”。线索被认为是一种信号或者符号,这种符号一般用来指挥行动或指示目标,信号的接受者通过事先约定的协议或自然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线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信号或者符号的集合[1]。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线索是指在学习材料中加入的一种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旨在促进学习者对材料的选择、组织和整合的信息。
国内王福兴等学者[2]提出,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形式,具有引导注意、组织和整合内容信息的作用。一般认为,这种多媒体学习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形态。线索具有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位置信息、忽视无关信息干扰的功能。在特定条件下帮助学生整合图片和文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相关学习线索的类型研究上,王福兴等学者[2]在物理上和时空上对线索进行分类,将所谓的移动速度、变形速度、变色速度等作为线索种类。不过,这样的分类方法有一定的问题。王福兴将线索的变色、加色、加箭头等叫作物理线索,将线索的移动、变形等叫作时空线索。但是,两种类型线索有时往往同时具备物理和时空的特点,所以王福兴的这种线索分类并不完备。
王红艳等[3]认为线索既可以是一种“符号信息”,也可以是一种“词语信息”。这类信息对学生所面对的可视化学习资料具有引导、排序、组合的作用,而且这种有益的作用并不会对学习资料产生消极的影响,不会导致学习资料的结构性和框架性变化。
张媛等学者[4]认为“内部线索”对“学习判断”也有作用,所谓学习判断是学生对曾经学过的内容在之后开展的考试中可能会答出哪些内容的一种预先性评价或预测。而张媛认为学习材料中与语义相关的语义关联度、词频呈现度等内部线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判断,而学习材料呈现的时长、被要求复述的次数等外部线索对学生的影响不大。
朱欢等学者[5]提出“情景线索”,他们提出将具体的使用场景或案例情境与学习内容有效地衔接,可提高学习记忆搜索的效率,这种与学习相关的场景就被称为情境线索,并且他们还发现一种现象,即将场景反复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会因此场景而迁移产生对场景相关其他知识的理解,这种知识迁移现象被称为“情景线索效应”。
王红艳等[3]将“言语线索”进行了细分,她认为这里面还有一种线索叫作问题线索,所谓问题线索是利用各种有意义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问题线索类似于解题游戏,即教师可对关键关卡关键任务设置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在线上学习重点理论知识和关键操作技能。
周梦哲[6]从可视化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不同类型的线索可以组合在一起,而且不会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会加大认知负荷,从而提高了学生线上学习的满意度。他提出组合“色彩、言语、符号”等多种线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微课学习中思考题的解题效率。
王福兴等学者从多媒体学习的角度对线索的定义倾向于视觉方面的线索,视觉线索有利于加大对学生的眼部和大脑的刺激,学生在接收到视频线索的刺激后,注意力将转移并吸引到视觉线索上,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邹琴[7]认为“符号线索”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框架的理解,从而完成注意力的有效分配。线索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重点知识,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谢和平等学者[8]则确认了线索对学习的正向作用。他指出线索的加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记忆类材料、分析类材料的认知效果,而且线索还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学生不会产生“学习迷航”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合理分配。但是线索效应也受到线索类型等因素的调节,他和安婧等学者[9]一起指出多媒体符号型线索有利于降低图片在文字中嵌入后的学习不适感,减少学习认知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关注度。
国外自21世纪初便开始线索因素引入学习材料的研究,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Mayer 教授[10]在《剑桥多媒体学习手册》中指出,在多媒体学习中,线索对学习者有正向影响作用。作为多媒体学习方面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专家,他将多媒体学习中线索的种类、线索在认知心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般而言,线索为学生提供学习课程内容的引导性标识,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减少大脑对材料处理的复杂程度,在多媒体学习资料上添加引导性或指示性标识,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到重要的学习内容,以及更快速地分析这些学习内容。
一般认为颜色、箭头、框线、变色等线索能够更快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其注意力更快地引导到教学设计者想要学生关注的重要学习资料上。线索可以说是一种可以引导学生认知,促进大脑无额外认知负荷地完成材料加工的助手。
线索具有引导学生加工特定位置信息,忽视无关信息干扰的特点。在网络多媒体学习条件下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图片与文字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一般认为,在学习资料中加箭头、加线框、变色、加语音等线索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线索的作用就是引起注意,让学生更快地关注重要的学习内容,减少学生用眼检索所消耗的精力。
2003年,祝智庭等学者[11]在《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中首次指出了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在适当时间内,利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方式。2004年,何克抗教授[12]对E-learning 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E-learning 是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将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现。
2009年,黄荣怀等学者[13]概括出混合式学习的本质,进而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构建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理论和混合式活动与资源的设计模型。冯晓英等学者[14]2018年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并对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策略和评价方法。2019年,赵炬明等学者[15]论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三个阶段,提出将真实世界引进教学的自然真实世界视角和运用技术手段创造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学习环境视角。2020年,刘徽等[16]提出混合式教学设计要有逆向思维,需要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整体统筹。
国内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介绍了国外混合式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从二手资料调研的角度,对混合式教学线上和线下融合研究进行梳理。
Margaret Driscol[17]所提出的混合式教学,将视频、文本、链接等多种学习资源,线上线下等多种学习环境进行混合,从而发挥线下课堂教学和网上平台教学的优势,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将多种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将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线下的面授与线上的学习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Bonks 教授[18]认为,作为一个专业概念,混合式教学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混合,围绕“混合不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展开。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
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除了理论性和策略性分析研究之外,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移动通信技术、云平台、数据共享技术等等的技术研究也非常多,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针对学习环境分析较多,而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基本上是分开的,之后研究者便意识到线上和线下是不可分割的,开始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并深入进行设计研究、策略研究。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不仅仅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研究,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学者们已经意识到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重要,并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
通过对线索和混合式研究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线索怎么提高多媒体学习质量的问题是研究的焦点,线上学习平台天然具备多媒体学习的所有特征,混合式教学研究,从设计到实施、从内容到方法,都越来越重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虽然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还缺少策略方法方面的具体研究。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展开,线索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中的提质与衔接作用将逐渐受到重视。
在现有线索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线索研究是主要的热点,学者对其分类、作用机制、学习效果、判断效应等具体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多媒体学习线索的多个种类和功能,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无论是线索的历史研究、机理研究还是价值研究,都阐述了线索对多媒体学习的正向作用,虽然混合式线上学习具备多媒体学习的所有特征,但是目前混合式教学线上与线下如何有机衔接仍然缺少具体分析研究,也缺乏现实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目前的混合式教学,绝大多数都是对专业的普遍有效性的阐述,但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是有差异的,线上学习的困难和线下学习的障碍也是不同的,例如线上存在学习迷航现象,线下则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如何用线索在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上发挥作用,缺乏实证研究,虽然一线教师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在不同的专业,并作了初步探索,但是这些尝试也只是停留在经验推广层面,没有在现代学徒制岗位背景下,没有从岗位中提取出任务发展的线状脉络线索,开展混合式教学岗位线索应用研究。
我们拟将适合混合式教学的多种线索放进学习情境中,探索其对学生的认知负荷、网络学习压力、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为开展线上与线下衔接的多线索引导学习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