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帅
(沈阳工学院 辽宁沈阳 113122)
跆拳道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跆拳道,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跆拳道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利于高校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细致分析,结合实际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在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
跆拳道教学要十分注重礼仪礼节,课前向国旗敬礼,可以体现爱国情怀;学生和教师之间敬礼,展现了尊重的良好品行;学生之间相互敬礼,表示和睦友好。通过引导高校大学生对跆拳道礼仪礼节进行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跆拳道技术内容有很多,比如步法、腿法、躲闪、格挡等,不同内容技术要点也有所差异。在步法内容中,包括前后左右滑步、前后交叉步等技术要点;在腿法内容中,则包括前踢、横踢、后旋踢等技术要点。
跆拳道的品势由技术动作的攻防进退构成,品势教学内容有太极1~8 章,如金刚、太白、天拳、汉水等。高校大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品势进行练习,才能获得相应的段位制考核级别。
击破在高校跆拳道训练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跆拳道击破训练时,要规范大学生的跆拳道技术动作,包括拳掌击破、腿法击破、腾空击破等。
跆拳道实战对抗是双方严格按照编排攻防技术进行配合练习的一种方法,较常使用的练习方式包括一人进攻一人防守、一人由防守转入进攻等,应对大学生跆拳道实战能力进行培养[2]。
通过设定不同现实情境的方式,运用有效跆拳道技术动作进行自我防卫。实践中主要练习方法有对付拳掌的自我防卫、对付腿法的自我防卫等。
跆拳道体能训练包括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两种,前者包括肌肉力量、心肺耐力、柔韧性等,后者包括爆发力、灵敏性、反应力等。体能训练方法有慢跑、柔韧训练、击打抗击打训练等。
跆拳道具有尚武精神,并将其贯穿于跆拳道学习的始终,所以引导大学生对跆拳道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特别是在遵循“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宗旨方面,其蕴含的道德观念、爱国精神和永不言弃的品质,能对大学生思想素质起到促进作用,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学业、各种考试、求职就业等,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可能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在引导高校大学生参与跆拳道学习后,可以促进大学生通过跆拳道训练释放自身巨大压力。在刺激机体兴奋和集中注意力后,大学生的自信心可得到增强,免受心理干扰,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身心协调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而科学文化素质是高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规划个人未来发展道路,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有用之才。而在跆拳道运动中,大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并经历长期训练,才能形成完整的跆拳道技术体系。通过向大学生传授跆拳道基本知识、组织大学生参加跆拳道训练和帮助大学生掌握跆拳道技术,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及其所蕴含的现代力学、兵法、哲学等知识,助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3]。
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跆拳道作为一种全身性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体能要求比较高。引导大学生参与跆拳道学习与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在身体柔软性、肌肉爆发力、心肺功能、耐力等方面,通过长期慢跑、柔韧、抗击打等基本体能训练,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指标能够得到极大改善。
高校要通过跆拳道教学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因此,应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但是,结合实际发现,高校现有跆拳道课程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具体表现为现有跆拳道课程更加偏向技术训练,涉及的跆拳道基本理论知识比较少,没有将跆拳道教学与身心健康发展紧密联系,最终通过跆拳道教学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及需求,组织开展跆拳道教学,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有效达成。然而,从实际来看,高校跆拳道教学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还不够,高校跆拳道教学多是依据指定好的课程有条不紊地展开,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没有深入大学生群体中,了解大学生的跆拳道学习需求,最终跆拳道教学效果也无法保障[4]。
通过跆拳道教学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仅靠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增强大学生跆拳道学习积极主动性。然而,结合实际,高校跆拳道教学采用手段还比较单一,在没有把握教学内容和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就直接采用口头教授、动作示范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跆拳道学习,整个过程没有应用多媒体、线上线下混合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跆拳道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
实践训练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形成,需要高度重视。然而联系实际发现,大学生跆拳道实践训练还出现了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没有在全面细致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下,就片面地制订跆拳道体能和相关技术训练方案,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时,男女大学生进行跆拳道实践训练时,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都一样,没有体现出差异性,不仅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还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跆拳道训练需求,不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要培养大学生跆拳道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仅靠跆拳道相关知识教学和基本技术训练还不够,需要高校围绕跆拳道这项体育运动,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赛事活动。从实际来看,高校组织开展的跆拳道相关赛事活动还比较少,开展活动形式也非常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不同的参与需求,非常不利于大学生跆拳道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评价是高校跆拳道教学的最后一环。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跆拳道学习状况,针对依托跆拳道培养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及时发现、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高校对跆拳道教学评价工作不够重视,即便是开展教学评价,也将注意力放在跆拳道教学质量上,忽略了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利于高校发现跆拳道教学存在的问题,后续通过跆拳道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在有效分析高校跆拳道教学存在的问题后,需要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使高校跆拳道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跆拳道学习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促使高校大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由于高校跆拳道教学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因此要借助跆拳道教学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对现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跆拳道基础知识。跆拳道基础知识是高校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基础,大学生通过学习跆拳道基础知识,能够对跆拳道运动项目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知,并能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教师可以先了解跆拳道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将其以系统结构知识的方式融入跆拳道教学课程体系中,供大学生有效学习和系统掌握。第二,跆拳道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高校跆拳道教学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实际训练中需要加强跆拳道技术训练研究与分析,将跆拳道基础动作、品势技术、器械训练、拳法技术、格挡技术等融入跆拳道教学课程体系中,使大学生在对这些技术内容学习后,可以提高自身跆拳道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升[5]。第三,跆拳道礼仪精神。跆拳道礼仪精神在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跆拳道课程教学体系时,要注意对跆拳道这项体育运动蕴含的礼仪与精神进行分析和了解,然后有选择性地融入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中,使大学生通过现行跆拳道课程体系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校跆拳道教学要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就需要了解大学生实际的跆拳道学习需求,然后在实际跆拳道教学中满足大学生需求,激发大学生学习锻炼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关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生沟通交流。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跆拳道教学工作之前,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开展跆拳道教学活动的想法。同时,高校教师在与大学生进行主动沟通交流以后,可以对大学生的跆拳道水平进行有效掌握,进而为跆拳道教学训练计划的科学合理制订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第二,掌握学生不同需求。不同大学生对跆拳道的学习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有的大学生希望可以了解跆拳道精神,有的大学生希望可以掌握许多跆拳道技术动作,有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跆拳道学习进行升级等。要求高校教师注意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进行综合考虑和有效满足,这样才能提高跆拳道教学实效,并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
要增强大学生跆拳道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率,需要紧密围绕跆拳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应用。这些方法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多媒体教学法。在向大学生教授跆拳道基础性知识时,为了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跆拳道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帮助大学生理解跆拳道基础知识。第二,微视频教学法。围绕跆拳道核心知识点,制作微视频课程,大学生在课前可以随时下载,自主学习,从而对跆拳道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在之后的跆拳道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细致分析并科学指导,最终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第三,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法。作为当前高校教师较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际应用时会将大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然后选择合适的跆拳道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组织设计,使之更加贴合大学生跆拳道学习的需要。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还会采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项目训练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跆拳道知识,并参加跆拳道实践训练,在提高整体跆拳道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第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可以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跆拳道教学训练。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跆拳道基础知识学习,也可观看学习跆拳道技术动作的视频,然后通过线下教学进行跆拳道实践训练。在线上线下的密切融合下,大学生的跆拳道知识会更加丰富,技术会得到提升,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6]。
加强大学生跆拳道实践训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相关措施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注重学生体能训练。高校教师要先了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然后从性别角度入手,对体能训练项目、训练方式、训练时间等进行科学设定,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后续跆拳道技术训练和实战奠定良好的基础。训练中可以选择慢跑、负重训练、灵敏训练等方式,引导高校大学生严格按照教师制定的计划进行训练,根据大学生参与训练的实际情况,对训练项目和时间进行调整。第二,加强学生技术教学。技术教学在跆拳道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并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形成。高校教师可以从基础动作、品势技术、条件实战、格挡技术等方面入手,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技术训练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跆拳道水平,涉及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通过高校跆拳道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兴趣,只靠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还不够,需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需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其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相关措施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紧密围绕跆拳道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在校园内组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比如跆拳道文化知识竞赛、跆拳道社团展示、跆拳道文艺创编表演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让其在获得更深的体验后,激发出学习跆拳道的兴趣,这样通过跆拳道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第二,组织跆拳道竞赛。在引导大学生完成跆拳道学习以后,就可以组织开展相应比赛活动,让大学生在真实对抗比赛中,深刻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后续进行学习也会更加投入。同时,围绕不同跆拳道技术教学内容,开展拳法比赛、格挡比赛、腿法比赛等活动,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参与,也会了解到自己真实的水平,在后续学习训练中进行优化提升,最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上述内容已经提到,通过跆拳道教学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落实好跆拳道教学评价工作,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跆拳道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培养效果,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措施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构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执行时最好可以从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层面入手,对高校跆拳道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其中,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从老师角度着手,对开展跆拳道教学的质量进行细致把握。过程性评价则是从大学生角度着手,对大学生跆拳道学习过程及取得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第二,明确教学评价指标。要通过评价结果有效反映出跆拳道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明确。涉及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活动组织、教学方式选择、学生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通过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就能科学、真实地展现跆拳道教学质量。第三,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在完成跆拳道教学评价工作后,高校教师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应用。可以将之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联系起来,围绕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对应措施进行优化,使大学生各项素质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跆拳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将之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当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中,最好先对跆拳道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了解,并在认识到跆拳道可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后,积极优化完善现有跆拳道课程内容体系,选用符合大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各种类型训练体验活动,让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并让大学在持续学习、锻炼和体验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