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之初,西方语言叙事学理论的译介以及西方理论书籍的大量译介,促进了西方思潮广泛而深入地在国内传播,为封闭多年之后的中国文坛提供了新鲜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年轻一代先锋小说家从中得到了深刻启迪,他们的独特小说面貌对西方理论思潮的巨大影响作出了积极回应。基于此,文章从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特点变化概况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相关的语言构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小说;先锋小说;语言探索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5-0027-03
一、引言
在20世纪80-90年代,先锋小说在我国各地广泛发展,先锋小说的语言也在随之发展,因此本文围绕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探索开展具体研究。
二、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特点
(一)形式性
“先锋”一词萌芽于新时期初,主要被用来描述当时的朦胧诗运动。之后在1985年前后,随着马原等作家引发的小说创作变革,“先锋小说”或“先锋派小说”概念出现,主要描述与现实主义文学差异较大的新型小说样式。然而,先锋小说在语言实验中过度的语言操作,使得小说文本变得晦涩难解,导致这一文学样态昙花一现,轰动之后旋即消沉。
(二)非物理性特征
随着寻根文学的出现,中国先锋小说作家也开始了一系列自觉的形式实验,先锋小说作品中融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色彩及生命哲学色彩,先锋小说的语言在叙事结構上出现追求时空观念的非物理性特征。
(三)独立性
在1984年,马原发表了短篇小说《拉萨河的女神》,标志着先锋小说迈入形式实验的开端,该文学观念主要强调文本结构的自足,认为相较于内容,小说的形式同样重要,“游戏化”的自在任性的言语表述和“迷宫式”神奇结构成为作品的突出特征。先锋小说的形式从内容中获得解放,语言具有独立性色彩[1]。
三、中国先锋小说语言变化概况
(一)语言的虚构性变化
先锋小说在变革过程中语言产生虚拟性变化,作者使用虚构的语言进行现实世界解读,并且大量的作家对该种虚构化语言展开实践探索,例如马原的《虚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在文中首先通过自我确认的形式直接介入作品,之后却又迅速向读者告知:“我其实与别的作家没有本质不同,我也需要像别的作家一样去观察点什么,然后借助这些观察结果去杜撰。”语言具有极强的虚构性变化。叶兆言《枣树的故事》、孙甘露《请女人猜谜语》等文学作品,同样使用模糊不清、疑虑、不确定的语言,使文章的整体叙述好像捉弄读者的谎话。
(二)语言的纯粹性与梦呓性变化
先锋小说语言的纯粹性变化在格非的小说中充分体现。在文中可以领略到先锋小说语言的极限纯粹风景,格非作者擅长将整体故事性进行设疑处理,为读者设置“故事迷宫”。小说故事的轮廓看起来较为凌乱,似乎是勉强拼贴起来的,语句在总体上呈现散乱而模糊状态。但在小说的局部上语言的纯粹性变化深刻体现,通常能够显示惊人的逻辑清晰性,故事情节非常立体丰富,并且呈现出诗意化色彩,这为纯粹式语言的一种鲜明特色。先锋小说的梦呓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作者孙甘露的《访问梦境》作品中,在开头不久就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写道:“我行走着,犹如我的想象行走着,我前方的街道以一种透视的方式向深处延伸。”在此处文中所表述的现实行动并没有直接触及现实,而是凭借语言展开的想象行动。在文中作者的整体生活都与梦境相连,语言的变化富有梦呓化色彩,该类代表作者的写作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透视语言深处的本体奥秘与梦幻色彩,这通常构成他们小说写作的基本主题[2]。
(三)语言的冷漠性变化
新时期以来,中国多数作家所使用的写作语言充满情感,字里行间充溢着情感与激情,满含感性色彩。而先锋小说作家将该种传统情况改善,语言向冷漠性变化,读者通常能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彻骨的漠然与冰冷。例如代表性作家余华在小说中对死亡进行的无我语言叙述,苏童笔下的人生阴暗扭曲、死亡的恐怖、生活的艰难、历史的沉重等方面冷漠性语言坦然呈现。例如作品中所述:“在世界屏息的凝视了他两秒钟后,我哥哥黑脸家林轻盈的从阳台跳出栏杆,化为一只白鸽飞向人空中的月亮。”“死亡的痛苦消失了,自杀变得如此轻松、甚至快乐,仿佛走进了一个梦想般的童话世界,让你感觉不到人生的屈辱、痛苦。”等冷漠语言描写。在此处作者并不想在悲剧的结局中努力寻找他人的怜悯,只想在生命、自由受到命运摧残、面临毁灭时对痛苦进行蔑视,而读者同样能够从上述冰冷的语言描写中,体验到与常理相悖的审美效果,这就是冷漠语言在先锋小说中所特有的艺术审美功能。
四、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构成
(一)词语
词语为小说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先锋小说的词语语言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先锋小说词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词语的变形运用及相关的特殊搭配方面。词语的变形主要在先锋小说中部分超出常规的语境中适当运用,或者需要根据小说的实际内容及语言情境,将词语的词类进行适当转换,致力于达成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为读者创造新颖的阅读体验。在词语的特殊搭配方面,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根据句式结构的不同类型,合理运用词语进行搭配。例如,先锋小说中常见的句子成分结构,主要包括多重并列类型的句式结构,可以运用词语构成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宾表搭配、形宾搭配、副词与名词搭配、名词与介词搭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特殊搭配手法。同时在小说中还可以利用句式结构的逻辑关系,运用词语进行相互对比的特殊搭配、相互矛盾等多种类型的特殊搭配等。
第二,中国先锋小说词语的运用,体现在色彩类型的小说语言表述上。并且该种情况下的语言变化,还体现在专门描写色彩的词语搭配运用上。通常情况下先锋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达成文章内容的特定叙事效果及景物描写效果等,会在主观上增强较为普通景物的渲染力,运用大量的色彩词语,描绘景物的特色魅力,为景物增添奇光异彩。同时先锋小说作家还会运用色彩词组成多种搭配,突出先锋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等语境色彩,赋予作品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中国先锋小说词语的运用体现在情感渲染方面,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能够凸显出不同的语境情绪。例如,水相关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青黄》先锋小说中,描写下葬情境时作者所述:“那天下着黄梅时节断断续续的小雨,我记得雨水把漆黑的棺材浇得锃亮”,在此语言情境中雨水这一词汇表达出哀伤、绝望类型的消极情感色彩[3]。在我国先锋小说《褐色鸟群》中,水相关的词汇主要凸显出环境的肮脏,表达对肮脏环境的厌恶等情感色彩。如作者在文中所述:“棋曾经别有用心地把‘水边称为锯木厂旁边的臭水沟”。
(二)修辞手法
中国先锋小说中修辞手法的语言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在修辞手法方面,首先体现在陌生化运用上。陌生化指在先锋小说中,适当打乱日常语言的表达习惯与表达规则,将句式中的整体语言结构与逻辑进行重新整合优化,改善读者已经习惯的语言表达形式、修辞形式与思维方式。与日常语言的目的在于传递更为实用的信息相比,陌生化的修辞手法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新奇的阅读体验,最大化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陌生化修辞手法在中国先锋小说中的运用,与其他的修辭手法语言表达形式相比,在喻体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喻体能够获得较大的独立性。在部分先锋小说文章内容中,陌生化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具备平等性,改善通常情况下本体最为重要的传统写作思想。并且陌生化的喻体在运用过程中,通常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与感性色彩,在中国先锋小说中,作者通常运用主观化和感觉化的陌生化修辞模式,烘托出奇异、怪诞和空灵的语境氛围。如通感修辞手法及矛盾修辞手法的巧妙陌生化运用,在小说文章的语言修辞整合方面更加丰富多彩,为整体作品注入生命力与活力。
第二,中国先锋小说语言中,文本内容主要通过对谚语、歇后语的句式结构转换、标点符号的特殊使用等,获得巧妙特殊的修辞效果。在谚语、歇后语句式结构转换方面,通过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仿拟句的使用等形式,对先锋小说的文章内容进行修辞,能够增强小说的趣味性、易懂性及可读性。例如,在莫言的先锋小说作品《红高粱》中,运用谚语、歇后语时对句式的成分位置进行多次转换,或改变整体句式功能,使小说的语言形式产生新颖变化。如文中的“鸡走鸡道,狗走狗道”“心急喝不得热粘粥”等创造性修辞表达形式,实现了对常见谚语的巧妙修辞仿拟。在小说文本内容的标点符号特殊使用方面,通过合理调整标点符号在句式中的位置,能够起到拉长句子成分之间的距离效果,使读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标点符号的特殊使用,还能够有效优化改善句式语法、平行结构、语法规范、倒装结构等方面,并且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句子成分固有的位置,如主谓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结构。使作者笔下的句子结构更为复杂的同时,也促使整体句式更加丰富多样化,达成良好的修辞效果。
(三)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为中国先锋小说语言的重要表达形式,在先锋小说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先锋小说主要采取预叙形式的叙事结构。预叙主要指对于文章中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提前描写,在词汇方面作者通常使用“一个月后”“若干年后”等,作为显著的预叙表达标志。采用预叙形式的叙事结构手法,能够使读者对小说故事的结局提前感知,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并且促使读者更加有兴趣了解后续发生的故事情节,直至提前感知的故事结局出现。例如在部分人物自传类型的中国先锋小说中,作者提前对人物的整体人生发展经历进行表述,使读者在清晰明确人物最终结局之后,能够更加关注人物人生经历的具体发展过程。同时中国先锋小说中预叙形式叙事结构的语言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小说文章整体故事情节的叙述密度,使小说故事情节更为丰富精彩。读者在预叙手法下,能够产生之前阅读过该故事内容的感觉,之后产生阅读兴趣,对感觉阅读过的故事片段,通过再次进行阅读或多次进行阅读的形式,加深故事内容及主旨的记忆能力、理解程度[4]。
第二,中国先锋小说采用倒叙及重复形式的语言叙事结构发展。倒叙类型的叙事结构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将小说之前发生过的事情再次进行补充叙述,与预叙形式的叙事结构相似,同样能够增加叙述的密度。同时在倒叙过程中能够将全部故事内容倒叙一遍,之后继续顺着时间顺序开展文章,使小说故事的结尾与开端紧密相连、形如圆状,增强小说的完整性。在先锋小说中采用重复形式的叙事手法同样较为常见,例如在小说中人物名字的相似性、多次提及、重复描写表达等,均为重要的重复形式叙事手法的艺术体现。例如在《百年孤独》这部先锋小说中,作者在全篇小说中将布恩地亚家族每代人的姓名,通过重复形式的叙事手法加以呈现,在通篇小说中总共出现了二十二个奥雷良诺姓名、五个阿卡迪奥姓名、三个雷梅苔丝姓名,两个乌苏拉姓名。并且在《百年孤独》先锋小说作品中,上述人物除了名字外,在性格方面同样具有重复及相似之处,使整体小说彰显出更强的戏剧性色彩。提升小说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中国先锋小说语言的叙事结构构成,还通过对比的形式,表达小说文章的整体叙事结构,对比形式的叙事手法主要运用于两种重复事物之间。例如在小说中可以将第一章及最后一章出场的重复人物性格进行叙事对比,有助于拓宽小说叙事的整体深度、广度。
(四)语言风格
除了词汇、修辞手法及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同样为中国先锋小说语言的重要构成。在先锋小说中的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风格包含浓厚的抒情色彩。抒情类型的语言风格在实际运用时,不单是修辞手段或语言风格的一种,通常为自由的语言表达风格,受意识形态的支配与约束性差,能够灵活自由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情绪与思路。同时抒情风格随着小说语言叙事手法的广泛应用,更加富有主体化的审美表征,在小说故事的情境中,能够更加自然地流露出美学气质与韵味。并且在抒情过程中作者的情绪达到最大值时,抒情类型的语言风格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纯粹的话语风格,充分呈现小说文章的情感语境。
第二,在先锋小说语言抒情化风格运用中,产生了抒情性叙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表述手法,先锋小说的整体语言风格抒情的格调,在小说语言的各方面愈发彰显。主要表现在小说诗词歌赋语言的穿插、多元化意象的表达方面。诗词歌赋本身具有极强的抒情化语言色彩,尤其在部分古典诗词中抒情风格的蕴含更为丰富。在中国先锋小说语言中穿插时,诗词歌赋能够在表达抒情的同时,产生良好的审美效应,充分表达出小说的主旨思想。例如,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词中,在先锋小说中穿插能够有效奠定整体小说的怅惘情调。
第三,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风格,逐步向诗意性、情感性、感觉化进行转变。例如部分中国先锋小说中,作者的语言总是充满诗意的流动性,小说的整体语言极为优美,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价值。部分先锋小说作者的文学作品中通常诗性与文化性共存,作者的先锋气质与古典雅致更加相得益彰,并且仍未丢失文章语言的情感表述[5]。部分中国先锋小说家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具有浓厚的主观感觉色彩,实现将小说作品的文学审美推向新的可能。使读者在作者主观性感觉的带动下,产生新的艺术感觉。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试验探索,在先锋小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聚焦形式性、非物理性特征及独立性等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特点,并结合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变化概况,对先锋小说的语言构成进行一定理解。
参考文献:
[1]杨陇.语料库视域下中国先锋小说英译之双重叙事进程翻译建构[J].外语研究,2023,40(04):72-79.
[2]胡成科.当代先锋小说创作转型的多维化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6):127-129.
[3]郎文畅.先锋小说选本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
[4]邵一平.中国“先锋小说”的价值重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5]邱丹.先锋小说对传统文学的反叛与继承[D].沈阳:辽宁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夏歌(1968.3-),女,汉族,吉林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新时期文学学科教学、语言文字工作、普通话培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