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落实点对点 处处规范严而活

2023-12-18 07:11韩延明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祖逖乙卷译作

韩延明

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传统题型,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应试的难点,一直成为大多数考生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应试失分现象比较严重,是公认的“重灾区”。其实,要攻破“文言翻译”这一顽固的“堡垒”,化解“文言魔咒”,只有着力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答”两个问题,才能在备考时做到有的放矢,应考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顺利突破难点,拿下高分甚至满分。

一、研究高考真题,明确“考什么”

高考试题命题规范、严谨,难易度和区分度拿捏得比较准确,高考真题引领高考的命题方向,堪称复习备考的指挥棒。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可以明确考试动向,启迪智慧,在复习备考时击中要害,少走弯路,取得最佳效果。在此,谨以202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真题为例,看看高考究竟“考什么”。

全国甲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评分标准:“涕”“是”“虽”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评分标准:“邑”“他”“第”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全国乙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就是第一个了。(评分标准:“反”“诛”“首”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在它上面盖上璧玉,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评分标准:特殊句式“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和实词“遗”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新高考Ⅰ卷: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评分标准:“骄侮”“唯”“是以”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评分标准:“隅”“审”“信”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1分)

新高考Ⅱ卷: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请你们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相机进退从容交战,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评分标准:“少”“却”“周旋”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古人在阵前出奇招,攻打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评分标准:“奇”“斯”“相变”译出各1分,句子大意1分)

综合以上内容,现将2023年高考全国卷四套试题文言句子翻译真题的考查内容及评分标准列表归纳如下:

从以上分析及列表中不难看出,高考试题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的考查,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其中文言实词(包括多义词、通假字、生僻字等)是重中之重,文言虚词的考查频率也比较高;第二,重点词语的翻译是主要采分点,务必结合语境,一一对应,精准翻译;第三,要保证整个句子的句意简明、顺畅、连贯,符合事理和逻辑,语言表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这些鲜明的命题特点和考查规律,为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

二、掌握翻译技巧,谨记“怎么答”

明确了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宏观上我们就可以紧扣高考目标,做到精准发力,高效备考。在此基础上,微观上进而系统掌握一些实用的翻译技巧,并认真落实在应试过程中,自然就能沉着、轻松地应对文言句子翻译题。考生务必谨记,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守“法”必严,违“法”必败。倘若不讲规矩,随心所欲,必将自食苦果。文言句子的翻译,要遵循以下八“法”: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即将文言句中的每个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然后连词成句。实词重词义,虚词重语气。如2023全国甲卷“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翻译时先将13个单音节词分别译作双音节词,再将这些雙音节词连缀成句,句子译为“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再如按照字字落实的直译方法,2021新高考Ⅰ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为“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成忠臣”。倘若句中出现古今异义词,要准确辨清古今不同义,谨防混为一谈,造成误译。如2021新高考Ⅱ卷“边境之间,稍得休息”中的“休息”是两个词“休”和“息”,与现代汉语的“休息”一词不同,不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的意思,这个句子应该译为“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2.灵活变通,意译为辅

由于文言文的句式灵活多变,省略句、倒装句比较普遍,而且词类活用现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比较常见,有时候直译难免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明确。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切记不能被原文所束缚,更不能机械地强行直译,而应该灵活采用意译的方法,即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确保句子顺畅,意思明确。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意译的常常是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婉辞)等。如2023新高考Ⅱ卷“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如果将句中的“缓辔”直译为“缓慢马缰绳”,显然文理不通,必定贻笑大方。“辔”在这里借马缰绳代指马,结合语境,“缓辔”是“骑马慢行”之意。“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应意译为“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再如2021新高考Ⅱ卷“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一句中,“犬羊”喻指乌合之众,并非实指“狗和羊”,此处应意译,句子译为“石虎胆敢率领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一句中,“荆棘”喻指障碍,句子应译为“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一句中,“遗民”不能直译为“遗留下来的百姓”,句子正确的翻译应为“现在沦陷区的人民遭到摧残伤害,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

3.巧妙迁移,生发联想

当遇到似曾相识的文言词语一时又难以准确翻译时,不必惊慌。此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由文本中的疑难词联想到教材中或某个熟悉的成语中与之相同的词语,由已知词义巧妙推断未知词义,常常能够茅塞顿开,化难为易,轻松清除翻译的“路障”。譬如2022全国乙卷“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若将“食”“衣”译为“食物”“衣服”,显然句意不通。此时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可知此处“食”的用法与《马说》相同,音读“sì”,用作动词,意为“喂;给……吃”;再联想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乃使其从者衣褐”,可知“衣”读yì,为动词,意思是“穿”,这个句子应译作“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饭吃,寒冷的人就给他们衣服穿”。再如2021新高考Ⅱ卷“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中“怏怏”的含义,可由熟知的成语“怏怏不乐”或“怏怏不悦”进行迁移联想,推知“怏怏”是“不满意”“不高兴”的意思,句子翻译为“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很不高兴”。

4.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有些时候,文言句中的某个字很费解,成为翻译时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时需要放远眼光,拓宽视野,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结合前后语境,往往可以准确推测出疑难词的词义。如:2023全国乙卷要求翻译的句子“夜令人遗公子”中的“遗”字,有遗失、遗漏、留下、排泄、赠与(送给)等多个义项,结合前句“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即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玉盖上,意思应该是拿这样的东西送人。根据语境,“夜令人遗公子”应译为“在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2022全国乙卷“缓刑辟而趋民时”一句中,“辟”属于难解的字。可以根据前句“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由“崇尚道德,乐善好施”推知后文意思与之呼应,进而论述君王的“美德”,再结合句中的“缓”字,可知“辟”同“刑”,“缓刑辟”意为“宽缓刑律”,句子译为“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再如2021新高考Ⅱ卷“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一句,“节度”在这里显然不是“节度使”,根据“径造贼场”及“受祖逖”(接受祖逖……)可知,“节度”应为“调度”“部署”的意思,句子译为“直赴贼寇所在地,接受祖逖的指挥”;“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一句中,从语境看,句子的主语是“土”,“蹙”显然不是“皱眉”义,句中应取引申义“缩小”,句子译为“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渐缩小”。

5.特殊句式,规范表达

文言文翻译,无法回避特殊句式,诸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这些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迥然不同,翻译时一定要“拨乱反正”,合理调整语序,使翻译过来的句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如2023全国乙卷“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这两句都属于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翻译时状语“于壶”“以餐”应前置于谓语“盛”和“充”之前,规范的翻译应为“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再如2022全国甲卷“群臣闻见者毕贺”一句中,“闻见者”是“群臣”的修饰语,却处于中心语后,属于定语后置,翻译时定语必须提前,句子译为“听见怀王宣言的群臣都一致向怀王道贺”;“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一句中,“于秦”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却处于谓语“受”之后,属于状语后置,翻译时应移至“受”的前面,句子译为“楚国趁机派一名将军在秦国接收土地”。2022全国乙卷“美哉乎河山之固也”,属主谓倒装兼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两处都要调整语序,译为“险固的河山太美了”。

6.省略成分,合理增补

在文言文翻译时,经常会遇到文言省略现象。文言省略主要是句子成分的省略,如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补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除此之外,还有连词的省略,如假设语气的省略等。如2023全国甲卷“虽欲竭力,复可得乎”,这个句子显然没有主语,根据前文内容,可知“欲竭力”的人是“我”,翻译时必须增补主语,使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明确。句子可译作“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再如2022全国乙卷“在德不在险”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国之宝”,翻译时必须补上主语,译为“(国之宝)在于修德而不在于河山的险固”,这样才能确保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明确。2021新高考Ⅱ卷“使自召募”省略了“使”的宾语“之(祖逖)”,翻译时必须补全,译为“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遂屯淮阴”一句,“屯”后省略了介词“于”(在),应译为“于是驻扎(在)淮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句中,“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是假设语气,并非事实,翻译时一定要增补连词“如果”,以免造成误解,句子译作“我(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再次渡江返回江南的话,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7.文言虚词,明确语气

在大多数情况下,文言虚词不用翻译。如 2022新高考Ⅰ卷“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夫”,是句首发语词;“者”,表示停顿的语气;“也”,句末语气词,都不用翻译。句子译为“我(之所以)敢冒昧地借兵,是为了以此来效忠您”。但是,如果虚词在句中表示某種特殊语气,翻译时需要灵活意译,并用对应的词语作为明显的标识。如2022全国甲卷“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一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翻译时可用“愿”“还是”等词语表示这种语气,句子译为“大王还是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我请您(允许我)试着去办这件事吧”。当虚词表示句子结构间的某种关系时,大多要译出,如“而”表示转折关系时可译作“却”“但是”等;“其”表示选择关系时可译作“是……还是……”等。2022全国甲卷“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两句,前者“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句子译作“如今秦国还没有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却跟齐国断绝邦交”;后者“而”表示并列关系,不译,句子译作“如此或许可以把我们从秦国手里失去的(土地)从齐国那里得回来”。

8.固定名称,不必翻译

文言文中的固定名称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器物名、年号、庙号、谥号等,都不用翻译,照搬即可。如2021全国甲卷“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一句中,官职名、人名、军队名兼而有之,一律照搬,句子译为“(皇上)让参知政事王钦若任天雄军兼都部署”。2021新高考Ⅱ卷“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一句中,“襄城”“城父”“谯”都是地名,一律不译,句子译为“后赵多次侵犯黄河以南地区,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了谯”。再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句中的“黄牛”是山名,不是动物,句子译为“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又在黄牛山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

毋庸置疑,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确有一定难度,是人们公认的难点和失分点。但是,有难点就有破解之道。只要勤于阅读和思考,掌握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就会化难为易,攻克难关。技巧在胸,再结合考题多训练,多积累,多总结,必定会逐步提高,日臻完美,达到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祖逖乙卷译作
从2023年全国乙卷看物理电学实验的备考方向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what用法大搜索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
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
祖逖闻鸡起舞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