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脑洞大开成为青年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2023-12-18 13:43云中
新青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颜宁科学知识科普

云中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两本书,一本是《十万个为什么》。这可以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本科学读物,尤其是它在孩子们中影响巨大,它在少年儿童的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让探索求知之花早早萌芽。《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约5万字。中译本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明书店出版的,由董纯才译的版本。

学者王春秋在《中国近代科普读物发展史》中评论董译本:“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代从事科普读物创作的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个,董纯才的翻译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而且在中国化方面匠心独运,成效显著。其作品善于运用艺术形象和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科学知识,把鸟兽动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另一本是《小灵通漫游未来》,據说这本书当时发行量达到了惊人的300万册,是作者叶永烈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创作的科幻作品。内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记得清楚的是作者惊人的想象力,他当时设想的,如环幕立体电影、电子表、隐形眼镜等“先进科技”,后来逐渐成为现实。

科学离不开想象力,正是那些脑洞大开的奇思怪想孕育了无数的科学创造,推动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进步。

在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科普漫画网站xkcd,它上面有一个专栏“What if?”。“What if?”翻译成中文就是“如果……会怎样?”的意思,在上面有成千上万的问题,而且还在不断更新,比如,“如果把海水都抽干了会怎样?”“如果我们一直哭,会不会脱水?”“如果动物联合起来和人类开战,结果会如何?”等等看起来荒诞不经的问题。

对此,网站的创立者兰道尔·门罗每周都会以漫画的形式,用数学、科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兰道尔·门罗物理专业毕业,曾在NASA工作,后从事科普工作,是比尔·盖茨最为推崇的科普作家。他后来据此写了一本畅销书《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趣味科普书。

如果说《十万个为什么》是中规中矩地介绍科学知识,那么《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就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那些荒诞的问题。但是,再荒诞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符合科学原理的答案,脑洞大开的背后是探索求知的科学真相。

我们的青年处在一个崭新的互联时代,各种高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最近的AI之争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但不管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求知进取的心不会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几百万年前原始人凝望火种和我们今天望向未来的目光是一样的。

颜宁是最近网络的热点,满屏都是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闻,提到颜宁,我们印象最深的倒是著名的“颜宁之问”。

这来自颜宁在参加的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试中所做的提问:“假设10年后,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

据她说,她所面对的,即使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二十多位同学没有一位的回答让她眼前一亮。后来颜宁说道,也许这个问题问这些学校中的学生有些苛刻,他们毕竟没有太多的人生体验。

不知道这是不是和教育环境与人的性格有关,但我想,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提问如果去问一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想那时她会得到她所有想要的答案,甚至远超她的想象,因为那正是脑洞大开的年纪。

我们常说要有赤子之心,其实就是说我们要保有童心,而其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最宝贵的。

钟南山院士在日前的一次“科技之光青年讲堂”上谈到“创新观”,他说,青年人要敢想敢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仅是有个好奇心,还要执着追求,用十几年的时间追求一件事,创新的动力是责任,更重要的是使命。这是把求知、认知和人生实践作了全面阐述。

脑洞大开所体现更多的是自由的思想,探索的精神和立志钻研的勇气。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日前在接受《瞭望》杂志采访时说道:“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未来。黑龙江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锻长板、补短板,协同推进创新能力、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建设,加速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入实施科教、产业振兴计划,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是对龙江科技创新的展望,更是对龙江青年的期许。

点滴汇成江海,创新的萌芽也许就在一次次的脑洞大开之中。让脑洞大开成为青年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也许一切就在你的一次异想天开中开始。

猜你喜欢
颜宁科学知识科普
蜗牛看牙医
科普达人养成记
“清华学术女神”在线打假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阳关故人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征服世界的人不分男女
一段苦涩又奇特的成长经历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