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双玲,张强,崔清梅,梁金波,陈清华,罗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恩施综合试验站,湖北 恩施 445000
茶业是恩施州的第一特色产业和优势富民产业,在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对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增强适应性和抗性、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显著作用[1]。近年来,恩施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茶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良好势头,并在不断探索推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2-3]。恩施州鼎力推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和选育茶树良种。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了龙井43、福云6号、浙农117和鄂茶10 号等茶树良种[4],并选育了恩施玉露专用品种——玉露1 号[5],促进了恩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茗6 号、中茗7 号、中茶108、槠叶齐、鄂茶1 号和玉露1 号6 个茶树品种分别为浙江、湖南、湖北选育的优良品种,在各自茶区均有优异表现。对中茗6 号、中茗7 号、中茶108、槠叶齐、鄂茶1 号和玉露1 号6 个茶树品种在湖北恩施引种后的适应性及适制性进行分析总结,为恩施地区茶树良种的引进推广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阳鹊坝基地新建茶园,地处109°32′21″E,30°19′53″N,海拔580 m,土壤为棕壤土,其中全氮含量1.51 g/kg,碱解氮55.76 mg/kg,全磷1.49 g/kg,有效磷14.51 mg/kg,全钾8.02 g/kg,速效钾123.81 mg/kg,有机质16.67 g/kg。2019 年上半年完成茶园田间建设及开垦、晒土,2019年底定植茶苗。行距150 cm起垄覆膜种植,垄宽30 cm,高10 cm,种植垄内每667 m2施菜籽饼肥3 000 kg作底肥。
中茶108、槠叶齐、鄂茶1 号3 个试验品种及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CK)均引种于湖北华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茗6号、中茗7号引种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玉露1号来自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均为1年生扦插苗。
双行单株种植,行距150 cm,株距30 cm。
成活率调查:茶苗定植2年后,统计各品种茶树成活株数,计算成活率,缺株补栽。
新梢生育期观察:参照陈亮等[6]的方法,于茶苗定植1 年后的春天开始,每个品种选择15 丛,每隔1~2 d观察记录1次,以剪口下第一个健壮越冬芽为观察芽,生育期的确定以越冬芽样本总数的30%达到生育期为准,连续观察记录2年。
春茶产量及百芽质量:各茶树品种达到一芽二叶采摘标准后,分批多次采摘称重,统计整个春季鲜叶总量。各茶树品种随机取100 个一芽二叶,测定百芽质量。
生化成分测定:采摘春季一芽二叶制成生化样,参照《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3—2013)测定干物质含量,参照《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5—2013)采用减压抽滤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参照《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GB/T 8314—2013)中茚三酮显色法及《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18)中福林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多酚含量,参照《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2—2013)测定咖啡碱含量。
适制性试验:春季采摘各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蒸汽杀青制恩施玉露成品茶,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进行感官审评。
抗性调查:抗性鉴定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按照5级评分法调查各品种的抗性能力,根据成熟叶片受害程度确定其抗性分值[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8],计算各茶树品种的关联系数。
式中Δi(k)为第i 个茶树品种第k 个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测量值与理想值的绝对差值;ρ是分辨系数,数值取0.5。
式中ri*表示灰色关联度,ω为该指标的权重值。
采用SPSS Statistic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平均值的差异性比较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7 个茶树品种均于2019 年10—12 月定植,其间未进行补苗,2021年冬季调查成活率。6个品种的成活率依次为中茗6 号98.04%、中茗7 号97.98%、玉露1号97.94%、鄂茶1号为95.73%、槠叶齐95.92%、中茶108为92.73%。中茗6号成活率显著高于CK成活率(93.71%),其余品种与CK均无显著差异(图1)。
图1 各茶树品种的成活率比较
2021 年和2022 年春季,分别对7 个茶树品种的物候期进行观察,结果见表1。在恩施地区,2021年、2022年中茶108一芽一叶期分别比CK早9、8 d,玉露1 号分别早7、6 d,中茗7 号分别早4、4 d;中茗6 号分别迟3、0 d,槠叶齐分别迟12、6 d,鄂茶1号分别迟10、12 d。综上所述,新梢生育期早晚依次为中茶108、玉露1 号、中茗7号、CK、中茗6号、槠叶齐、鄂茶1号。
表1 茶树品种新梢物候期比较
不同茶树品种生长势见表2,槠叶齐的平均树高显著高于CK 及其他品种,中茗7 号的树高显著低于除玉露1号外的其他品种;树幅大小依次为鄂茶1号>中茗6号>中茗7号>CK>槠叶齐>中茶108>玉露1号;就分枝情况而言,槠叶齐和鄂茶1号一级分支数最多,显著高于中茗6 号的一级分支数量,且鄂茶1号的二级分枝数量亦最多,显著多于中茗6 号、槠叶齐、玉露1 号、中茶108 的分枝数量。综合观测结果表明,6 个茶树品种中,鄂茶1号和槠叶齐的生长势最佳,强于CK;中茶108 和玉露1号的生长势最弱。
表2 不同茶树品种的生长势(2022年春季)
在2021 年和2022 年春季调查不同茶树品种的发芽密度和一芽二叶春茶产量,结果见表3。槠叶齐的一芽二叶百芽质量最高,可达21.60 g;中茶108的百芽质量最低,仅10.63 g。两年的发芽密度均为槠叶齐和鄂茶1 号最高,中茶108 和玉露1 号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两年的一芽二叶产量均以槠叶齐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到282.74、433.22 kg/hm2;玉露1 号的产量最低,显著低于CK。
将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原料按照恩施玉露加工标准制得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见表4。中茗6号、鄂茶1号、玉露1号、中茶108和槠叶齐5个茶树品种的综合评分均比CK高,均具有良好的恩施玉露适制性,中茗7 号综合得分低于CK。其中,中茗6 号、玉露1 号、鄂茶1 号的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感官品质表现较佳;中茗6号最佳,其干茶细圆挺直、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较清高、有栗香,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软匀;中茗7号感官审评得分最低,其汤色黄绿尚明亮,香气清香微熟,滋味尚浓醇、鲜爽、微涩。
表4 不同茶树品种所制恩施玉露感官审评结果
水浸出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茶汤的厚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氨基酸是茶叶滋味鲜爽的重要成分,与茶叶香气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茶多酚是茶汤滋味苦涩味的主要成分;咖啡碱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理化成分之一。不同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5,6 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CK,以中茗7 号和玉露1 号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槠叶齐的较低。茶多酚以槠叶齐的含量最高,达26.61%;其次为中茶108 和玉露1 号;其余茶树品种的茶多酚含量与CK 相差不大。6 个茶树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差较大,中茗6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达6.18%;其次为玉露1 号(4.71%)和中茶108(4.32%);其余品种均未超过4%。酚氨比是绿茶滋味的综合体现,一般与茶汤评分呈负相关[9],6 个茶树品种中除槠叶齐外,酚氨比均小于CK,以中茗6 号的酚氨比最低,为3.35。咖啡碱以槠叶齐的含量最高,为4.74%;鄂茶1号的最低,为3.43%。
表5 不同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
2021 年8 月7—21 日,恩施市出现连续35 ℃以上无降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达15 d,6个茶树品种在蓬面10 cm 叶层内出现不同程度灼伤,其中中茶108 少量叶片出现红边,未出现大面积旱害。2022年2月1—8日,恩施出现0 ℃以下低温,并伴有2次大降雪,6个茶树品种在蓬面20 cm叶层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中茶108出现叶片干枯和越冬芽冻害,中茗6号和中茗7号部分叶片出现明显红边和少数越冬芽冻害,玉露1号和鄂茶1号少数叶片出现红边。不同茶树品种耐旱性和耐寒性观测结果见表6,槠叶齐、鄂茶1 号的耐旱性、耐寒性均强;玉露1号的耐旱性强,耐寒性较强;中茗7号的耐旱性、耐寒性均较强;中茗6号的耐旱性较强,耐寒性中等;中茶108的耐旱性、耐寒性均为中等。
依据灰色关联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要求,需构造一个参考品种即参考数列进行比较。依据茶叶适制性和试验结果确定理想品种各性状的值,产量、百芽质量、发芽密度、感官审评总分、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与茶树品种评价呈正相关,在适宜范围内应取最大值;旱害指数、冻害指数与茶树品种评价呈负相关,在适宜范围内应取最小值。即产量433.22 kg/hm2、百芽质量21.60 g、发芽密度540.86 个/m2、水浸出物含量48.47%、游离氨基酸总量6.18%、茶多酚含量26.61%、咖啡碱含量4.74%、感官审评总分92.2、旱害指数0.83、冻害指数3.33。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构建出无单位新数列。同时,依据各性状在茶树新品种引种和适制性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得到理想品种和各性状的权重值。
经计算两级最大差为max△i(k)=0.423,两级最小差min△i(k)=0,代入公式(1)计算各性状的关联系数,然后由公式(2)计算各品种的加权关联度,结果见表7。中茗6号加权关联度为0.897 1,综合评价最好;鄂茶1 号和玉露1 号为0.883 2 和0.880 5,综合评价次之;槠叶齐的加权关联度为0.776 1,综合评价相对较差。
表7 各茶树品种的加权关联度
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有利于新建茶园提早封园投产,引种试验茶园均采用“一年交园子”技术[10],使用穴盘苗和覆膜栽培,在施液态灌根肥的基础上运用周年绿肥种植技术,茶苗成活率均达90%以上,打破了3~5 年茶园成园传统,一年封小行,次年采摘,实现提早投产、提前采摘。根据2 年的观测结果,中茗6 号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8.04%;新梢生育期以中茶108最早,一芽一叶初展期平均比福鼎大白茶早8~9 d;幼龄期茶树生长势及耐旱、耐寒性均以槠叶齐和鄂茶1号较强。
恩施玉露是“湖北第一历史名茶”,外形紧细圆直,形如松针,色泽苍翠润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明亮。恩施玉露的优良品质除与其独特的蒸青工艺有关外,还与鲜叶品质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均有较好的恩施玉露适制性。中茗7号芽叶颜色偏紫,槠叶齐酚氨比较高,对恩施玉露的适制性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