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实验小学 杨秀琴
作业分层是贯彻“双减”政策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作业的育人价值,不断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分层作业设计意味着作业目标和方向的转变,与分层教学异曲同工,本质上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将作业划分为不同难度层级,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作业是检验教情和学情的工具,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一般会给学生布置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家庭作业,以此作为教学的延续,一方面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掘作业的多重功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作业进行分层,目的是对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课后练习,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作业是最为常见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重视语文作业,并不断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语文是一门语言类课程,综合性较强、知识面较为宽泛,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语文作业考查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难度大,且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大部分学生容易丧失热情,对作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考虑到班级学生在认知情况、语文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将作业划分成不同的层级,确保作业难度适中,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的教育指导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天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比较强烈,愿意接受未知的挑战,探索未知的奥秘,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体意识,主动与教师互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思维敏捷,语言逻辑也比较缜密,因此学习效果比较显著。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历多样化的思维活动。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愈发活跃的状态。与此同时,作业分层代表作业的类型更加丰富多元,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能够通过做作业不断内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而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势必进行积极的语言实践,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针对不同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学生,确立不同的作业目标,设置不同层级的作业,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充分体现。作业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一种常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逐渐沦为一种形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学生经常应付了事,作业的价值已经无法得到具体体现。将作业进行分层,学生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缺陷,从而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
作业设计往往决定评价效果,优化作业设计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的前提,要想推动教育改革事业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调整作业设计思路,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一直以来,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教师长期口头传授学生课本知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行作业设计时也很少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学方案和作业内容不具有针对性,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没有确切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复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确保他们及时消化,跟上教师的进度。“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推动作业革新的根本原因,广大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当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将作业内容进行分层。所谓分层,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设置不同梯度,丰富作业类型。以往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书面形式,基于分层思想的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打开思路,增加实践性质的作业,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实践性质的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相较于书面类的作业,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而且由于体验丰富,学生自然而然具有自主性,在实践探究中巩固知识,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指导依据。首先,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为更好地进行作业分层奠定基础,尽量保证学生可以在1 小时之内完成作业,这样学生既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复习课上所学知识,又能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其次,明确作业设计目标。目标是一切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还是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明确知识能力目标,以把握工作的大致方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分层设计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基础,因此在准备阶段,教师必须对语文教材进行全方位梳理,并结合语文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设置知识能力目标。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猎人海力布》是一篇充满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学生需要理解文章讲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评价,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和表现手法,能够吸收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经验。由于本篇课文的题材比较新颖,因此还要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思维训练渗透于语文作业中,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语言知识体系。明确作业设计目标后,教师的设计思路会更加清晰,能够将作业进行合理分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水平。
作业分层设计建立在对学生能力进行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小学生语文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会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体现。一些教师设计语文作业之前没能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导致作业整体水平较低,难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就算在同一个班级,知识水平也有高有低,有的学生不爱学习,上课听讲不认真,缺乏自主性,语文成绩较低,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一般会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取得相应的进步。分层作业设计也是如此,教师平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态度和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作业设计依据,然后将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划分在A 组,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划分在B 组,成绩较差的学生划分在C 组。由于每个学习小组的语文基础不同,教师要设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以《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为例,针对C 组学生,作业设计要以夯实基础知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为主,不妨让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述文章内容,从头到尾复习一遍文章中的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为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扎实的基础;针对B 组学生,作业设计要以课外延伸、拓宽知识面为主,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故事背景,认识文言文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他们的内在涵养;针对A 组学生,则以培养其实践能力为主,可以让学生自拟一个话题进行写作,由于是非命题作文,学生有更多决定权,可以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文字阐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文言文内涵的领悟,实现语言的建构与具体应用,通过写作强化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布置作业之后,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加以指导,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不清楚自己处于哪一学习阶段,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则可以定期选出一名优秀学生代表,发挥榜样作用,监督和指引其他学生,使其自觉遵守班级纪律,改掉不写作业的不良习惯,形成竞争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考虑到有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教师可以将外向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一来,性格内向的学生势必会受到感染,主动与人沟通,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及时查缺补漏。总之,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性格等调整作业设计方法,分层备课、分层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方式应趋向于多元化,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成绩通常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合理,也不具有现实意义。作业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分支,作业设计要突出作业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可行性以及发展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整体发展情况。过程性评价是评价功能与价值的集中体现,在作业分层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作业评价体系的一环。
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指将每个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全方位对比,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个体是主要评价对象,换句话说,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出发衡量教学工作效果的好坏,这种评价方法更直观,也更能反映真实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纠正不足之处。过程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因而在进行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时,不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依据,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调整作业内容,挖掘学生的潜能。
当前考查学生的角度十分丰富,如参与实践是否积极、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不再将重心落在单独的标准之上,而是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多个方面打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投入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这样一来,学生会对自己有更客观的认识,而且能够从每个阶段的评价结果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当前的语文作业设计应确立核心素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为例,在古诗词诵读板块,要避免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而是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体会作者的用心,包括思想情感、人生感悟、哲理等。还可以以表演的形式组织古诗词朗诵大会,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学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承担起传授文化知识、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全面贯彻各项教育政策,深刻领悟政策指示,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育改革进程。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必然趋势,教师应在充分重视作业价值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目标分层、能力分层、梯度分层、评价分层,将分层理念真正渗透到语文作业设计中,积极创新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提高语文作业整体质量,增强作业功能。教育要以人为本,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