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文昌实验幼儿园 冯义芳
大自然和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每天在户外尽情地走、跑、跳……但如何改变目前存在的学前体育教育低效状态以及放羊式的自主体育活动层次,教师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实践探索,以引导儿童“挑战困难”为注意点,将体育游戏分成三个步骤、五个阶段,深入实践教育和问题导向,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引导其摆脱依赖,逐步形成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品质,真正从提升核心素养的视角赋能,提升体育活动效果。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就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不断超越自己的生理心理和技能的过程。体育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它鼓励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放弃、坚持到底。
近年来,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尽情地活动,在大自然中设置体育锻炼情境,每天都在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活动项目上开展活动。如搭建了层次多样、富有情趣的体育游戏场地:平衡区、跨跳区、钻爬区、投掷区、骑行区等,创设了各种体育游戏内容。幼儿在自然、开放、多样的户外环境中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体育游戏材料,尽情玩耍,勇于挑战,总能玩到满头大汗。初期,看到这种情景,教师由衷地感到满意,但事隔不久,幼儿的锻炼兴趣渐渐下降,也许是玩腻了。有的教师提出更换新的项目,设计新的花样,以迎合幼儿喜新厌旧的心理。
在一次体育教研中,提出了一个关乎深度学习的问题:在户外设置体育活动情景,仅仅是为了迎合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现实表现吗?如果不是,那么还应该追求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事实上,这一问题的提出是有一定的现实原因的,也引起了大家的同感。我们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到幼儿虽然在户外活动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兴趣,促进了同伴合作,锻炼了身体素质,但是幼儿体育活动只是停留在肤浅的玩玩闹闹层次,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地方就会退却或放弃。从整体来看,体育活动的深度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那么还应该追求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教师。
冬天到了,有的植物萎靡不振,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植物为什么不能好好生长吗?”有的小朋友回答:“天气太冷 ,小植物受不了了”,有的小朋友说:“那我们去救救它们吧”。教师问:“那我们怎样去救它们呢?”这一问题使七嘴八舌说话的幼儿沉默了。片刻后,有的幼儿问:“老师,你有办法吗?”教师迟疑了一下,装作无奈地回答:“我也没有想好,大家一起想想吧”。忽然有一个女孩大声说:“我们将小植物搬到暖和的地方去吧!”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用盒子装上轮子,将一盆一盆的植物运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菜苗去晒太阳,幼儿看着一盆盆的小青菜、小蒜苗等一天天变精神了,甭提有多高兴了。其间,幼儿还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温度、测量植物的长势,并在不能搬动的植物上面盖上塑料薄膜。这一偶然发生的案例引起了教师的注意和思考:这虽然是一个偶发事件,但也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活动,而这次活动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呢?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呢?经过再三分析得出结论:是“那我们怎样去救它们呢?”和“我也没有想好,大家一起想想吧。”这两句话产生了作用,因为教师改变了以往习以为常的处理方法,即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直接帮助幼儿排除困难,有时甚至绕过困难,幼儿没有挑战的经历,未能获得成就感,只是听话地跟在教师后边被动参与,结果就是仅仅依凭幼儿的天性而单调地玩闹,维持短暂的兴趣。这次偶然的活动启发了教师,将困难交给幼儿,以问题为导向,让他们自己做主,自然地担起责任,能够促使其积极思考,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潜在的能力。
由此获得了启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之所以停留在玩闹的浅层次,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没能充分体现问题,关键点应该是忽略了将困难交给幼儿,没能引导他们经历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尽管在以前的学习和培训中经常能看到或听到相关知识,但是从来没有像这次的感悟来得如此真切和深刻。这次偶发的事件提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改变以往安于“浅层次玩玩闹闹”式的体育游戏活动状态,使各类体育游戏活动都能向深层次探究,并形成幼儿遇事后的思维习惯,达到赋能、育人的教育目标。习惯养成得越多,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使幼儿养成种种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一线教师一般不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缺的往往是没有将已有的理念和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缺的是一套“相联系”的实践操作路径和方法。对此,经过认真研讨,将“实践操作路径和方法”作为一项重点体育活动研究项目,理清思路,积极构思,合理预设,大胆实践。
陈鹤琴概括儿童心理特点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被称赞”,好动好奇、喜欢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依循儿童认知规律指导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在对保持幼儿持续兴趣和热情参加体育活动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而且,这和之前遇到的“事隔不久,幼儿的兴趣渐渐下降,也许是玩腻了”的情况很匹配,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如何进行指导,采用什么方法开展指导性活动呢?这是一个实践操作层面富有价值的问题,值得去探索。
在《与筒有约》体育活动案例中,幼儿最感兴趣的“走滚筒”,支持幼儿不断发现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不断深入游戏,提高自身控制力和平衡力,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喜欢挑战、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
如表1 所示,以引导幼儿“挑战困难”为注意点设计步骤,深入实践,积极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以“走滚筒”体育游戏项目为例,简要介绍在低、中、高三级困难分解中的“明确目标”“ 面对困难”“ 倾听讨论”“解决困难”和“同伴赞扬”五个小阶段活动,指导幼儿挑战困难的过程。
表1 《走滚筒》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步:低级困难,挑战心理
明确目标:能够直立,站上滚筒。
面对困难:儿童想用双手双脚爬上滚筒失败了。
倾听讨论:教师倾听幼儿讨论,寻找原因,想办法——提出让两个小朋友帮忙扶住滚筒,或者利用木梯卡住滚筒。
解决困难:同伴将滚筒扶住保持稳定,幼儿跨开双腿,最终直直地站上滚筒。
同伴赞扬:幼儿经过努力取得了进步——哪怕是一个小进步,教师和围观的幼儿用拍手、翘大拇指的形式,或者用“你站直了”“真勇敢”等喝彩声给予其赞赏。
第二步:中级困难,分解练习
明确目标:能够站稳,小段练习。
面对困难:站不稳,有点害怕,不敢起步。
倾听讨论:教师倾听幼儿讨论,想办法克服困难——让大家感到滚筒设备很安全,在滚筒上多站会儿,胆子就会大一些。接着,用一个木梯放在滚筒的一边顶住,用另一个木梯放在滚筒的另一边,并离滚筒空一小段距离,让滚筒能前后滚动一小段距离,让幼儿在滚筒上练习前后走一小段距离。
解决困难:幼儿慢慢地练习,逐渐能在滚筒上走一小段距离。
同伴赞扬:幼儿经过努力能走几十厘米了,这小小的进步是质的飞跃,大家以拍手以及“真厉害”“站得真稳”“真勇敢”等喝彩声给予其赞赏。
第三步:高级困难,信任赋能
明确目标:撤掉木梯,独自慢走。
面对困难:撤掉木梯后,幼儿尝试在滚筒上慢走失败了。
倾听讨论:教师倾听幼儿讨论,指导其寻找原因,想办法——幼儿感到在滚动的滚筒上站不稳,不敢起步。幼儿提出借助人和物,扶住材料后慢慢练习向前行走。
解决困难:大家慢慢地练习,允许“试错”,信任幼儿,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是缺乏安全感,要营造安全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方法一:将滚筒全部紧排成一排,让幼儿安全稳步地练习走,再逐步拉大滚筒间距,学会脚步均匀、有节奏地前移行走;方法二:用塑料棒扶着或教师在后面扶着幼儿腋下,幼儿两臂张开,调节自己身体的重心,慢慢熟练后放开辅助,先后能在滚筒上独立行走,有的幼儿甚至能够又快又稳地向前向后走很长时间,还有的幼儿手牵手在滚筒上合作前行和后退。
同伴赞扬:幼儿成功后,围观的幼儿向能稳步走滚筒的幼儿学习,确立能者为师的形式,教师以实际行动肯定自己解决困难的幼儿,并为他们的付出给予赞赏。
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开展“走滚筒”游戏活动,将体育游戏指导活动分成低、中、高三个步骤,又将每一步的指导活动分解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面对困难,维持注意力。注重将困难交给幼儿,让幼儿“面对困难”,激发挑战欲,以此引发和维持他们的“注意”。走滚筒是户外体育活动中大班幼儿很感兴趣的一个游戏活动项目。滚筒,顾名思义,是一个可以滚动的圆柱形的筒,要想玩好这一游戏,能站在滚筒上熟练地走,是有较大难度的,需要一个系列的分步练习过程。面对这一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幼儿跃跃欲试却有些害怕,但是这一困难已经引起了幼儿的高度注意,而要维持“注意”,就需要教师注重观察幼儿,以儿童立场进行因势利导。
第二阶段:相关讨论,挑战困难。注重顺应幼儿喜爱体育游戏活动和好胜的天性,在教师“倾听讨论”梳理中,让幼儿在主动思考和分步进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挑战困难,从而将体育游戏活动与他们自身“相关联”。通过对幼儿的持续观察,教师发现幼儿不能保持平衡、控制能力较弱的原因是心里害怕,导致幼儿不能在滚筒上行走。教师支持幼儿,鼓舞幼儿自主交流、讨论、操作和分享,与材料互动、与伙伴互助,逐步深入活动,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对追求成功的幼儿,给予其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激发其兴趣;对有畏难情绪的幼儿,创设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并且在其取得成功后及时进行正强化,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
第三阶段:渐进体验,解决困难。注重让幼儿勇敢参与“走滚筒”活动,拆分步骤,以渐进的方式充分经历从克服小困难到解决大困难的过程,使他们最终解决困难,实现目标。在渐进体验中,教师可以将“及时奖励”与“延迟满足”相结合,及时奖励是为了对幼儿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及时反馈,避免其产生消极情绪;而延时满足则是在幼儿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后,给予其一个更为高级的奖励。这样的策略更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唤醒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第四阶段:同伴激励,增强信心。注重用 “同伴赞扬”的方法给予幼儿赏识,增强幼儿战胜困难的信心。对在体育技能练习过程中幼儿的阶段性进步给予慷慨肯定,使幼儿情绪高涨、兴趣稳定、信心十足。
第五阶段:能者为师,获得满足。注重组织幼儿展示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挑战困难、获得成功,从而让幼儿感受获得成功的满足。另外,组织趣味性体育合作游戏活动,增加难度,进一步强化幼儿的满足感与挑战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五大需求的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的需求,幼儿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正是因为幼儿渴望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为了激发幼儿走滚筒的动力,提升幼儿走滚筒的能力,促进幼儿平衡活动的持续性,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平衡的稳度和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初步认识到时间的概念,进行排序,教师了解每一位幼儿走滚筒的时间,通过多变的活动形式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延续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这是以一次体育游戏指导活动为例的“三步五段”体育赋能模式,技能水平不是最终追求,将提高走滚筒能力的过程看成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引导幼儿摆脱依赖,强化自主意识,逐步养成勇于挑战的体育品质,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真正从提升体育素养的视角着眼、赋能。“三步五段”的体育赋能模式经验延伸到其他游戏活动中。大自然赋予我们未知的困难,幼儿在走、跑、跳、投掷、平衡、玩耍中又有无尽的追求与创意,在自主创设体育锻炼情境、自己搭建、自己玩耍、自己收纳中有各种困难在挑战着幼儿,教师积极灵活地运用“三步五段”经验,指导幼儿勇于面对困难、与同伴合作,一起解决难题,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弘扬体育精神,引导儿童勇于挑战,不放弃、坚持到底。
这一教育方式在校园全面推行,取得了明显成效,并成为园所的一大体育特色。通过研究,园本《绿色课程》在全国发行,绿色赋能课程内容与成果辐射到中国教师研修网、广东、铜仁贵州、北京、江苏等全国各地,受到一致好评。通过九年实践,不断开发幼儿园“绿色”赋能课程,研究“绿色课程”的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成功结题,打造绿色凝聚力品牌工程。幼儿园用绿色追寻教育梦想,用解决困难绽放儿童生命,幼儿在“绿色”赋能活动中享受自主且具有挑战的游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