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斐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51。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不同的存在意义、发展模式和评估标准,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将脱离普通教育的通用评估“赛道”,转而构建属于职业教育的专有评估“赛道”。这一思路对高职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极大启发,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参照普通高校图书馆进行建设,这种规模化的通用建设和评估要求,显然是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不利于高职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为助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方案》为理论指导,进一步明确自身价值和功能定位,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破解高职院校图书馆现阶段发展困境,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两种教育类型中的图书馆有不同功能定位。功能有别于职能,功能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效能,这是由事物内部要素结构所决定,是一种存在于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独立的机制。文章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对其功能属性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发展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除了纸质文献资源外,图书馆还要不断加大对数字资源和各种多媒体资源的投入和开发,为其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方案》第9条提出:“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56。《方案》从职业教育改革的角度揭示了高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建立以专业教学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配套体系,将教材、教参、教学视频、课件等各种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按中图分类法兼顾课程体系类别标准,搭建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系统,一方面帮助教师及其团队管理和维护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学管理、提升教学影响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的线上学习、自主学习提供辅助支持,全方位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图书馆学习支持力,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心有其多方面的先天优势:其一,是拥有海量有序的图书文献资源;其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要帮助读者快速找到其真正需要的资源,这一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专业馆员通过开设信息素养类选修课、系列讲座、培训班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信息素养提升路径;其三,图书馆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是学习者的乐园。学习中心功能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从“书本位”到“人本位”,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深度挖掘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和教育功能,不断创新图书馆的空间服务,为读者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多个学习角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赋能、自觉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仍然存在与国内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成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引力不强、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小的重要原因[2]。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3]。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是要适应人的发展需要、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适应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边是互联网上海量的未经验证的信息,一边是图书馆整合有序的专业信息。构建职业院校图书馆的行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让职业院校图书馆中大量专业类应用型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行业企业的发展,助力高职院校成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业内“排头兵”,是图书馆融入职教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的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逐年提高,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已达到4.76本,但反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国国民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座席数、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仍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且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向社会公众开放。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人员和场所优势,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文化服务单位合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功能。让高职图书馆走进社区,融入当地的文化事业发展。
近十年来,在各种评估指标的引领下,职业院校积极增加图书馆藏量以满足评估要求,但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高职图书馆陷入发展理念落后、专业人才短缺、经费利用不合理、馆藏系统性差的困境中,其整体服务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并没有与馆藏增长同步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图书及各种信息资料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此相伴而生的信息获取问题也逐渐显现,读者在信息海洋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越来越困难。信息素养教育应运而生,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全国仅有15所院校能提供信息素质教育开设课程数,讲座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探究其深层原因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理念落后,没有根据读者需求变化而更新,满足于传统图书流通业务的借还,对高职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
图书馆在高职院校里通常是不被重视的教辅部门,传统观念里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单一,服务方式被动,对学校发展的直接贡献小[4]。这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让图书馆陷入工作人员老龄化、青年人才引入困难、工作创新难、业务突破少的死循环。最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老龄化问题极其严重,高职称和高学历人员少。其中,50岁以上人员超过1/3,29岁以下人员不足1/20,图书馆人员年龄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形;在职称方面,正高职称仅占3.2%、中级职称占45%;极少数的图书馆拥有博士且仅有一名,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主力军。人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建设水平,现阶段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最新公布的基本业务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的均值为168.8万元,其中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均值为101.4万元、电子资源购置费均值为40.32万元,电子资源购置费仅为总经费的23.9%,虽已逐年上升,但总量依然不大,资源购置仍以纸质资源为主。同期,全国高校图书馆年均总经费605.4万元,其中206.9万元的纸质资源购置费,343.6万元的电子资源购置费,电子资源购置费是纸质资源的1.7倍,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56.8%[5]。可见,高职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比例偏低。在与国外同类图书馆进行横向比较时,国内高职图书馆依然存在电子资源购置比例低的特点。以美国学院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2018年大学图书馆趋势和统计数据为例,可提供副学士学位的美国专科层次学校图书馆年生均经费为39.65美元,64.8%用于持续性订阅费用[6]。ACRL的持续性订阅费用包括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两大部分,均为电子资源[7]。
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是评价馆藏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针对学校的专业特点构建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的首要职责。但近年来,为了达到评估要求或升级为职业本科,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纸质文献采购上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没有从学校专业发展的角度去充分挖掘馆藏建设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专业文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新购进的纸质图书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滞后[8]。在数字馆藏建设方面,存在只注重购买、缺乏宣传推送,读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路径模糊、缺乏检索技能等问题,数字资源处于低利用状态,造成数字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自建数据库只是形式上的存在,没有实质上的服务内容[9]。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弱,不能形成有力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支撑体系。
图书馆首先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职图书馆要服务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院校师生和在此基础上拓展的各类企业和社会用户,坚持需求导向,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深入挖掘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人才培养做好坚实的文献信息服务保障。服务理念的落地,要从用户需求找到出口。为职业教育打造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和评价体系,构建职业院校图书馆自己的评估“赛道”,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将文献数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转向让文献获取能力成为评估重点。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制定职业院校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让图书馆的建设与学校发展同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在对师生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需求,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的用户获取到打开信息世界大门的金钥匙。树立服务理念,突出学校特色,走进院系嵌入科研、课堂,开展深层次专业服务。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不能只服务于本校师生,更应该着眼于未来,打破思想束缚,开放图书馆资源,向社会、行业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图书信息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图书馆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以说没有优质的馆员队伍,就没有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转变对馆员的认识,从“人人都可以当图书馆员”转变为“图书馆员应该是专业人员”,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以解决高职图书馆工作人员“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要加强馆员的培育,以学促改、以研促建,制定馆员学习长效机制,引导馆员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在学习中开阔思路纠正问题,在研究课题中理顺工作思路、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设方案。
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边界逐渐模糊,在做好传统图书文献服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需求,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创新教学科研服务深度,进行平台化、生态化的信息服务是新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的业务增长点。图书馆以《方案》第9条提到的:“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理论指引,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和服务资源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以数据服务为媒介,以资源为中心节点,整合教材、教辅教参、教学实训视频、教学服务平台,构建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生态共同体。一方面,图书馆优化内部资源结构,从读者需求出发重新梳理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实现资源、需求、环境的协同发展,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冲击;另一方面,打通跨部门的信息服务路径,实现与教学平台、科研服务的协同发展,减少资源重复建设引起的信息冗余和信息孤岛问题,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图书馆拓展社会合作主要从社区文化服务和企业科技信息服务两个方面入手。面向社区开放,是满足社区读者阅读需求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图书馆功能定位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图书馆向行业企业开放,主要是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支持。现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获取不畅的难题。建设涵盖丰富科技文献资源的多元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开展企业服务的基础,一方面企业可以从图书馆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自主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专业馆员可以向企业开展专业咨询服务,包括专题情报检索、专利信息查询、文献传递并走进企业开展科技信息素养教育。高职图书馆在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图书馆融入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新时代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十年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化职业教育将带领图书馆脱离原有“赛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积极转型突破,方能不负使命,在变革中快速成长,构建起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