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思路

2023-12-18 20:18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评价

魏 娟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发展方式不断转型的过程,1998 年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提出了新的关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模式”。国家教育司在2014 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其中”部分本科高校”需要由学术型转向应用型,这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学生录取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压力大,与此同时形成对照的是中小学音乐课的开课率稳步上升,音乐教育模式多样,音乐教育多元化,这些变化都对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然而当前大部分就业生普遍问题是专业能力较强,但在合作、教学与创新等应用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高师音乐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观念的落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课程设置的模糊、音乐教学评价的单一性等。

(一)师资力量的薄弱

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各师范院校在专业教学中一直是多采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高校扩招后由于各院校采用小组课、大班集体授课、专业课与选修课并存的形式,大多数教师需同时担负各种专业技术课与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有的教师甚至平均周授课达到30 余节,这样的教学强度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与素质的提高。

(二)教育观念的落后

高师音乐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以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学科中心的理念,过分强调认知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代替了“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仅仅关注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很少关注学生未来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音乐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框架仍然是“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虽然有些高校进行改革,增加了通识课、选修课等形式,但由于学生认知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水平及教学管理制度的有待完善,当前的课程还是追求各学科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各具体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只强调本学科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忽视了专业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未能体现出音乐教育的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特点。

(四)课程设置的模糊

从课程设置来看,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由公共课教育课程、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组成,其中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开设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合唱指挥、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音乐美学、艺术概论、声乐、钢琴、器乐等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十分突出技能知识的学习;公共课则是由“大一统”的体育课、外语课、政治课、计算机课等组成,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课程学习的余地很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作为突出师范性的代表课程只有音乐教学法或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这些课程都没有完全形成有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如:缺乏教师教育发展的研究型和教学能力培养型课程、教学理论相关专业课开设偏少,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等,体现不出明确的“音乐教育“专业定位及”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因此,现有的课程设置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始终如一地把培养专业性较强的音乐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忽略了音乐与相关艺术之间的联系,学生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不符合现代中小学音乐合格师资的要求。

(五)音乐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评价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均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过程,评价标准单一,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把期末闭卷或弹、奏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自主性。

二、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出优秀的音乐教育应用性人才,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课题。

(一)更新观念,转变培养理念

伴随高等教育多样化时期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是这一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仍然延续了精英教育的模式,一方面,大规模的扩招使部分生源不适应传统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模式,另一方面,培养的精英人才不适应市场需求,工作难求和人才短缺的矛盾并存。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市场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大部分毕业生要面对各种不同的音乐教育机构或培训中心,这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因此,只有转变培养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师音乐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扎实音乐专业知识,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艺培训,而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的过程,中小学合格师资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具体表现为:其一,个人素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能不断学习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联系其它学科和艺术。其二,专业素质:能运用有关音乐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能正确表明自己的音乐观和教育观。其三,音乐专业能力:能够即兴伴奏、演奏、指挥等,并可准确客观评价他人的表演。

(二)体现师范性,优化课程结构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它不追求学生专项技能的高、精、深,而是要求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师范性、基础性是高师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但是,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沿用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以”知识技能为本”,因此,高师音乐教育要调整课程结构,调整优化高师音乐课程结构首先要强化教育类课程,加强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如:开设《音乐教育学概论》《音乐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多门课程,将教育史、音乐教材体系、音乐教学方法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调整专业课程,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高师音乐教育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舞蹈编导》《中国器乐演奏欣赏》《中外音乐文化对比研究》等课程,从而形成融合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与音乐文化的课程体系。然后,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当前高师音乐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便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然而对于学生个体的问题难以兼顾到,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需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做到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学习效果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授课形式,如:小组课、讲座、音乐会等,小组课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基础的不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将教学法内容用于课堂实践;讲座以班为单位,在不同阶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开展专题讲座;音乐会给学生提供舞台实践锻炼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会检验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与调整。最后,对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调整,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如:可将《乐理》与《视唱练耳》进行整合,将《和声》《配器》等课程改为选修课,增加《多声部音乐编写》课程为必修课,以达到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合唱谱的编写与民乐合奏曲的改编等实用技能的培养,还可增加开设《欧洲传统器乐演奏赏析》《爵士音乐欣赏》《现代歌曲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以达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应用型音乐教育实践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一直以来是以学生的舞台专场演出为主,这也是受传统音乐学院模式的影响,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声乐,器乐方面的表演能力,但作为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需增加教师教育实践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礼仪、教师职业技能基础、班主任管理与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与研究、音乐软件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实践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成为一名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听、说、演、学能力,同时,针对以往音乐教育实践次数少的状况,还推行分级实习制,学生每学期每学年都需进行一次实习,改变以往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的3 至4 个月的集中实习模式,学生可以及时发现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课堂学习加以改进,从而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反复,不断巩固其知识能力水平。

(四)完善考评机制

高师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就是以演唱(奏)一首作品或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如:评价方法可以多样化,每位学生都有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采用提问法、抽查法、文字表述法、操作实践法与量化测评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评价方式可灵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评价为主,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总而言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评价体系需具备导向性、激励性与反馈性等功能,它能促进教学改革,引导音乐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它能激励学生去勇于探索和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能及时收集和发现教师教、学生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与学生明确自身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促进教学不断提高,使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复的推敲和试验,积极促进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音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