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困境以及对策

2023-12-18 20:18:41吕江珊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培育民族大学生

吕江珊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中国能够在世界大舞台上绽放异彩,源于国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薄弱,制约着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努力寻找突破困境的途径,培育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代表、底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拥有着很多文化和精神支撑着现代化发展,国家的每一个群体都是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份子。尤其是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即将面对社会、即将作为社会的创造者,树立良好的民族自信精神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神铸就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作为新一代的历史传承人应将蕴含着中国人民文明优秀成果继承和传播出去。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民族文化给予着文化和精神的支撑,在民族复兴时代作为中华儿女应该以中华民族历代精神作为支撑,建设更美好的中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栋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也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二)利于大学生全方位发展,强化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即将建设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即将投身到社会建设进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全方位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利于学生发展。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夯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又需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培育的根基是国家民族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贯穿着中国每一个时期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坚持继承和发展,直到影响着今天国家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中国的现在和中国的未来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出应有的传承民族文化作用,新时代下优秀民族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革命精神是坚持不懈、是勇于创新;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文化自信等,并且优秀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智慧,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时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也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利于大学生成方位发展,腹有诗书气自华,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

二、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困境

(一)社会环境文化传播信息复杂

全球化、信息化使国家与国家的交流距离越来越近,促进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使国家文化交流途径也越来越多。开放的、自由的、多元的文化是新时期下的文化现状和文化形态。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追求个性、追求差异化,缺少了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年代成长起来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等让大学生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接受到四面八方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信息内容良莠不齐,都影响着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2]。另外,还有一部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群体为了获取互联网流量、追求更高的收益传播着一些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信息,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会通过不同渠道接受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不利的信息也会在学生的视野中出现,潜隐默化的影响了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薄弱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现目前高校教育模式的实际情况,发现很多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目前教育领域提出“课堂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各科教育中,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民族文化知识渗透效果并不明显,采用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这势必会阻碍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一部分高校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也较少,学生学习了文化理论知识,但并没有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刻认识中。另外一部分学生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日常学习过程中仅为了学分而学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也仅停留于理论知识阶段,对国家民族文化没有较高的认识,也没有深刻的理解,无法将相应的文化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强化国民文化自信

社会环境会对每一个人的学习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主要的阵地,因此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时,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能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使其对于文化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在营造良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社会环境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国家文化事业引导。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同时从社会上给予高校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如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高校开展更多的走进博物馆活动,更多的富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大型文艺汇演能够面向大学生。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可以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利于大学生有更多学习文化的途径,也能够让更多社会人士投身到文化建设中,强化国民文化自信[3]。其二是高校要借助更多的社会文化教育资源。高校要同社会一起,联合文化事业单位,如在特定是文化节日中,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能够社会大环境中感受到社会文化活动仪式感。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其三是社会应增强文化引导。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的企业发展,同时也可以延伸出二三产业,推动文化市场焕发活力。另外国家也应增强文化引导利用各方资源渗透民族文化,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民族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近几年来,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电影、综艺节目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深受现代年轻人喜欢,如国风动漫《大鱼海棠》在各年龄段都有喜爱的人群,另外还有一些综艺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纪录片《大国工匠》等都给社会民众带来了一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这些文艺艺术作品是反映了社会在推动民族文化发展,这给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更多的教育资源。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不是一味的还原文化,而是要让文化在新的时代下放发出新的活力,创新民族文化,给民族文化赋予新时代下新内涵,以创新的形式将民族文化在社会上传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给予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更多的教育资源。

(二)发挥高校教育功能,建立学生文化自信

各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突出的意义,各高校应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本校教学特点、本校专业特点通过各种形式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其一是各科教师都应担起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应具备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意识的教育思想,挖掘教学内容中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文化,促进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民族文化,感受到民族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是语文、历史等其他人文知识学科,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教学时让学生能够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典故、国学经典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学元素,将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民族文化。其二是各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文化培育氛围,在校园内开展各式各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活动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活动中去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文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体现。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各高校应借助本校的各种宣传渠道,打造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及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种渠道,打造系列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到文化渗透,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渠道,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文化宣传,使社会人士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渠道学习到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有效的发挥出高校育人的引领作用。另外各高校也应强化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共同组织文化讲座、文化论坛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学术交流氛围。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的活动交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文化活动交流中,如各高校之间开展辩论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学生能够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除此以外,各高校要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开展民族文化专题教学活动,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在给新时代下的大学生讲解民族文化时,要让民族文化焕发生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环境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是每一代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他们将文化传承。

(三)学生自主学习功能,强化文化自信意识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内化于心,这需要大学生将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承担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一是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建立文化自信奠定良好基础。理论知识要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理论为基础,养成良好的客观辩证认识,弃其糟粕,吸其精华,从而为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打下夯实基础[4]。现代化信息技术,让社会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丑化中国文化形象,需要学生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建立理性的、科学的、客观的文化意识形态。其二是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去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体验,以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立体的认知,尤其是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养成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要加大与各地方的文化基地合作,各地区也应打造更多的文化活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其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时代下国家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斗的文化结晶,培育学生的理想信仰、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让学生能够重视文化价值,借助文化的力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投身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域中,将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国际文化中,使外国友人也能够更好的感知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国外友人感受到中国的声音,使中国文化能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放发光彩。新时代下信息化大学生有更多的渠道与国外友人交流,大学生作为民族文化的宣传群体,大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践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强调高素质人才培养,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民族文化的主阵地,应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应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的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培育民族大学生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