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2023-12-18 20:18李淑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书籍图书智慧

李淑艳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吕梁 032200)

引言

从网络对人们生活的覆盖开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在朝智能化挺进,直到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与应用,让智慧化的生产与服务成为可能。智慧服务比之智能服务多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而其背后大数据的运行则是从根本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精准性,以让相关服务对于用户需求的应对更加及时和深入,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在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优势[1]。智慧图书馆是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建立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新模式,是对图书馆海量信息的整合,可以推进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为图书馆教育的落实开辟有效的路径,是当今高校图书馆改进的主要方向。

一、大数据和智慧图书馆概述

(一)大数据技术概述

社会资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丰富,为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支持海量信息共享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学术界对于大数据的定义一直不够明确,一说大数据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而非采取随机抽样分析法。而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Gartner公司更偏向将大数据定义为海量的信息资产,其对应的信息处理模式必须较以往创新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多样化和高效率[2]。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由大量结构化、半/非结构化的数据构成,包含图像、声音等形式,其技术包括数据整合与结构化,应用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能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促进各种数据形式的生成。

(二)智慧图书馆的构成与特点

智慧图书馆是大数据在校园应用和研究的重点,国内关于其课题研究丰富,但由于其功能、价值的复杂性,至今未有明确的定义。《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介绍智慧图书馆为集各种信息技术于一体,内含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并涉及地理信息集成,这算是比较清晰、全面的界定。由此可推导出智慧图书馆的构成,即智慧化设备+图书馆(馆藏信息)+云计算+互联网[3]。智慧图书馆较之智能图书馆,信息处理与反馈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人性化,基于服务、管理流程的简化,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成本也相对低廉,为知识的传播、共享奠定基础。

二、大数据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一)加固图书馆的安全系统

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在于服务高校师生及周边群众,其用户构成较复杂,馆藏书籍、资料与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是图书馆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传统图书馆多采取图书证查验和借阅登记的形式来保障图书馆稳定运行,并以此为读者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但纸质图书证易丢失,且借阅轨迹不明确(容易出现证件借他人使用等情况),不利于管理人员的登记管理。大数据应用于图书馆建设,能够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形式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而对用户借阅信息路径的搜集则方便管理员对馆藏书籍的追踪管理,将此技术融合到图书馆的门禁系统,则图书馆的运行将更加稳定[4]。

(二)协调图书馆的资源配备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教师及周边居民查阅资料,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其知识资源的配置是决定其运行质量的关键。然而以往的高校图书馆书籍、资料的整理难度大,图书资源更新缓慢,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将大数据应用到图书馆的统计系统,建立完善、清晰的书籍数据库,不仅能轻松设置书籍分类,方便在库书籍统计,更能根据用户的借阅情况深入分析用户需求;采购人员只需根据分析结果科学采购书籍、资料,则图书馆对于用户的黏性自然升高,其社会教育作用也会在用户借阅数据中得到显著的体现。

(三)优化图书馆的检索服务

学生、教师到图书馆查询、检索书籍通常没有明确的目标,加之书籍分类本身具有多重性,即任何角度对书籍进行分类都能得出不同且合理的结果,图书管理员无法根据单纯的书籍分类应对不同读者用户的需求,这限制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大数据应用在图书馆建设当中,多样的检索形式(所属领域、作者、年限等)和关键字搜索可以拓宽读者用户的检索渠道,有效帮助其完善检索内容,进而可在明确检索目标的同时提升图书查找的效率及用户体验,推动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有些高校还利用该技术对用户喜好进行分析,进而拓展出用户的图书推荐功能。

(四)完善图书馆的书籍管理

图书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广泛,而检索查询借阅记录、对书籍和读者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是其中的难点。传统图书馆过于依赖纸质登记查询,即便后期加入数字化设备,管理员也极少能对现有的登记查询功能进行拓展,时常导致用户借阅轨迹、期限无法明确,不仅给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书籍的丢失、破损、难以追回更造成图书馆不必要的损失。大数据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不仅能够帮助管理员随时调取书籍借阅信息,还能及时提示管理员书籍的续借期限及轨迹,方便管理员对于书籍的追回及对读者用户的权限管理,通过限制违期记录过多用户的借阅权限,进一步维护图书借阅秩序。

三、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价值

(一)提升馆藏书籍的安全性

总体来说,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能够极大地拓宽信息存储空间,如应用云计算技术可实现海量借阅信息的存储与自由调取。这也为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性奠定了基础,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周边群众,都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借阅档案拥有便捷、稳定的借阅途径和阅读空间。除此之外,智能图书馆的安全性在防火、防水、防偷盗方面也有着良好的体现,例如:指纹识别及人脸识别技术能帮助图书馆对进入人员进行筛查,可将非会员及可疑人员排除在外;而监测设备的升级也能对图书馆火灾、渗水情况及时提供警报,可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安全性,为读者提供更加稳定舒适的阅读环境[5]。

(二)提升用户使用的体验

从借阅服务来看,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最大好处就是简化读者的借阅流程,优化读者的借阅方式,从而提升其借阅体验。原始的图书查找要通过电脑查阅分类号找到图书摆放位置,而读者不能明确图书名字将会在查找过程中面临较大阻碍。智慧图书馆的图书搜索形式增多,模糊搜索一样可以快速精准定位图书位置。不仅如此,系统还会根据用户查找的信息推送相关资料文献,以拓展其参考资源,充分体现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依托读者用户查询需求对自身服务模式的完善[6]。而图书馆也会因此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摸索出鲜明、特色的发展路线。

(三)提升图书及用户管理效率

便于图书的管理从图书管理角度来看,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能极大地提升图书及用户管理效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随时存储和读取图书位置与借阅信息,不仅便于图书的分类和调取,还很有利于图书的追回和保护。对于参考价值低或发行量较小的书籍,管理员可从降低管理成本、保障书籍安全性的角度推荐电子版书籍,而电子版书籍的内容摘录功能则大大提升了读者用户的借阅体验。而管理人员对读者用户的账户进行管理,可有效掌握不同用户的借阅情况,并根据用户的还书情况对用户权限进行拓展或限制,进一步优化图书馆图书借阅的秩序。

四、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一)增加硬件设施投入,保证安全与稳定性

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首先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完善大数据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备,使图书馆从外部建筑到内部系统都能实现互联管理,降低后续人工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图书馆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7]。同时加强对相关软件、设备更新的关注,及时调整、更新设备,使大数据的优势作用在图书馆的运行中发挥至最大。一些学校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面过于在意前期成本控制,却不知一些必备硬件的投入如不彻底,不仅后续管理方面会增加成本,还会因安全监测设备不足而让场馆面临安全隐患,从而降低图书馆的整体质量,使其在接下来的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完善图书资源结构,确保馆藏图书质量

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是人们判断图书馆“好坏”的关键,因此,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必须要对现有馆藏书籍资料进行全面盘点和必要的扩充。具体实施中,图书馆应组建一个高质量的专门负责采编图书的团队,对原有馆藏的纸质书籍进行分类、记录,将纸质图书的电子版查找出来并收入数据库,完善系统的连接推送功能,让线上线下图书资源都得到拓展丰富。另一方面,采编人员要根据读者用户的线上线下浏览、借阅记录分析读者的偏好,据此展开图书采购工作,让图书馆书籍更新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以读者用户需求为依托,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此外,相关人员还可通过馆际合作的方式建立馆际信息共享,二次丰富图书馆可查询图书数量。

(三)扩大大数据的应用,向个性化服务转型

对于读者而言,图书馆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图书借阅上,当读者不能明确自己的书籍借阅目标,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系统帮助其拓宽检索渠道,并为其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帮助其明确查找目标。由于面向人群庞大、读者构成复杂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应当扩大对大数据的应用,从单一的服务模式向以读者为主体的个性化服务转型,以让读者用户的体验更加全面、深刻。具体实施中,管理人员可在书籍管理界面之外建立一个读者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对读者信息的动态分析及时搜集读者阅读、浏览倾向,就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回复,并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增进与读者间的互动。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用户学历普遍较高的特点,读者信息管理工作应交由专员负责,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并能将自身专业应用到书籍分类、介绍与推荐中,提高读者的借阅效率。

(四)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内容

与其他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拥有较多教育资源(教师、与学校合作的教授、研究学者等),建设智慧图书馆也要进一步优化这些资源,并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图书馆的育人形式及内容。具体实践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借助大数据联合学校动态对学校内的学习活动进行宣传,让不同专业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平台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拓展知识面。同时,图书馆还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有益于本校学生提升的各种社会资源,如与社会公益读书活动建立合作,邀请公益机构的教师、团体到图书馆开办讲座,组织活动,丰富学校图书馆读者用户的阅读生活。

(五)提升管理人员素养,强化图书馆教育性

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用户带来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还要对用户账号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维护图书馆运行的秩序,为读者用户带来更加稳定的阅读环境。而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优秀的图书管理员要同时具备专业的图书管理素养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在注重人性化服务的今天,图书管理员应用专业知识为不同类型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也越来越受到读者重视。对此,图书馆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帮助其形成优质的服务理念,不断挖掘客户需求,能够根据客户的模糊形容快速做出图书资料的推荐,以让图书馆的服务性、教育性更加凸显[8]。同时,通过对用户账号的管理,为信誉良好、参加活动积极的用户提供更多权限,如延长借书时间等,可进一步增强读者用户黏性,提升读者用户对图书馆的认可度。

五、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立让其书籍、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对读者的服务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从图书馆运行管理角度而言,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图书馆能有效提升管理员及读者对图书资料的查找效率,降低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为图书馆的活动项目拓展预留更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书籍图书智慧
鲁迅与“书籍代购”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