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路径探索

2023-12-18 17:58黄惠清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宁化县油茶水土保持

黄惠清

(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福建 宁化 365400)

宁化县地处武夷山东麓、福建西北部,是位于闽江、赣江和汀江“三江”源头的一个“千年古县”,辖16个乡镇和1个华侨农场,总人口38万人,县域面积2 407 km2,其中耕地面积316 km2,占县域面积的13.13%,人均耕地仅0.08 hm2,人口密度过大、耕地不足、上山开发耕作不当(顺坡种植)、砍烧柴草等,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52 km2,占县域面积的14.62%[1],为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实为“下雨一刻水冲沙,三天无雨干巴巴”。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山洪等地质灾害加剧,大量泥沙下泄,耕地受毁,沟渠、河道、山塘、水库淤积,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如何促使荒山变得有生机、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是宁化县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多年来,宁化县不断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路径,通过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融合增力,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又使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力助推实现乡村振兴。

1 宁化县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成效

面对长期形成的严峻的水土流失状况,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水土保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力度治理水土流失。特别是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接连3次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以来,宁化县掀起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高潮,按照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路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单位包干、社会参与、全面封禁、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惠及民生”的48字水土流失治理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以来,宁化县累计投入资金6.9亿元,其中引进民间资本1.9亿元,采取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方式,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奖代补试点县项目、省级重点乡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省财政联建水保林项目、环保资金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拔寨项目等水土流失治理项目96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6 km2,修建道路335 km、排水沟335 km、山边沟139 km、蓄水池1 078口,兴建水保公园15个、生态护岸100余km,建设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7家,组建油茶、茶叶、脐橙等农业专业合作社6个,创建家庭农场22个,引导1.5万农户以山地等形式入股企业或合作社;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的352 km2减少到2022年的216 km2,减少了136 km2,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85.38%提升到2022年的91.0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保护了农田,降低了劳动强度,美化了村容村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7 366元提升到2022年的22 147元,增长了2倍多;宁化县先后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县水土保持中心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等荣誉,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先后被确认为省级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省级水利风景区、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亚热带紫色土侵蚀退化区生态恢复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2 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有效路径

2.1 培育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主体

1)坚持政府主导。宁化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分村分片包干责任制度。一是成立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任副指挥长,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统筹调度。二是各乡(镇)成立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内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三是每年安排41位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带领41个单位挂钩帮扶41个水土流失重点村,协调解决村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的难题。

2)推行公司运作。一是由县财政出资成立国有独资水保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对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实行统一运作,主要负责项目资金的统一管理,设立专账,专款专用;对全县水土流失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治理项目统一招标、施工管理。二是成立国有生态林场,组建专业队伍,发挥营林技术优势,负责水保林和油茶、果树等经济林的营造,确保营林质量。

3)引导社会参与。积极引进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引导他们承包荒山,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治理兼开发油茶、茶叶、果树产业,不断培育主体,努力提高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效。2012年,宁化县出台优惠政策,引进福建省宁化厚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还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指挥部协调下成立为企业服务工作专班。专班分工明确:石壁镇和曹坊镇政府协助企业流转承包800 hm2荒山荒地;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部门为企业提供项目资金扶持,帮助解决路、沟、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县水土保持中心负责指导企业实施开发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农村部门为企业提供油茶及套种黄花菜等经济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工信、市场监管部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资4 600万元,从石壁镇溪背村的350 hm2油茶水保林示范片至石壁镇江头村和曹坊镇坪上村共种植油茶680 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 hm2,茶油年产量在300 kg/hm2以上,年产值超过2 400万元,并且已经步入集油茶林种植,茶油精深加工、销售,副产品循环利用及深度开发的良性阶段。通过开发性治理,原先的荒山荒地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每年增加村财政收入18万余元,吸收100余名当地困难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开辟了油茶产业发展与水土流失治理有机融合的新路,提供了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范例,走出了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该公司影响下,许多农业企业、种养大户也纷纷效仿,投资承包荒山荒地发展油茶、茶叶、柑橘等农业产业。

2.2 激活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潜能

宁化县注重调动群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潜能,为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县、乡、村三级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把分散承包经营的水土流失山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承包给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水土流失治理兼油茶、茶叶、果树等产业开发,为他们做好跟踪服务,让他们尝到甜头、真正营利,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二是引导农户以林权和山地经营权、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入股,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培育水保生态产业,发挥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既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3 创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推进科研攻关。宁化县投资4 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115.2 hm2、基础设施完善、水保功能齐全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依托该园区,积极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等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开展紫色土侵蚀流域庭院立体农业集成与示范等12个课题攻关,配合编撰了《宁化县紫色土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规范》《南方水土流失防控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南方山地休闲果园规划与建设》等系列图书及20余篇相关专业学术论文,为县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探索生态模式。宁化县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深入分析水土流失成因,钻研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与社会效应,积极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方法、新模式。一是保护性治理。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对坡度大于25°的水土流失山坡地采用“全封禁+强管护”模式[2],即通过封山育林和巡逻管护等方式进行保护性治理。二是开发性治理。对坡度小于25°的水土流失缓坡地,采取“坡改梯+草覆盖”模式,即修筑反坡梯田或水平梯田,在梯田上种植油茶、茶叶、大豆等经济作物,在梯壁、梯埂上栽植百喜草或黄花菜,以增加地表覆盖及肥力,进行开发性治理。三是改造性治理。对栽有油茶、果树等经济林的水土流失山地采取“鱼鳞坑+山边沟”模式,即通过开挖鱼鳞坑和山边沟挡土蓄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促进油茶、果树等经济林木生长。

3 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实践启示

水土流失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宁化县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实践发现:一是必须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统一;二是必须从单纯治理演进成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联动,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和“民生福祉”,从而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为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必须不断创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

猜你喜欢
宁化县油茶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不朽的丰碑 永久的纪念——宁化县打造红色遗址群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水土保持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