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宏博 周 密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加强部队教育管理,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经常性教育和经常性管理(简称“两个经常”)是部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融合,是官兵思想认知与行动实践的逻辑递延,是事关部队长远发展最基础、最经常、最现实、最具体的工作,必须紧而又紧地抓实抓到位。
近年来,我军基层建设面临的“六个新变化”给“两个经常”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00 后逐步成为青年官兵主体,他们入伍动机现实、价值取向多元、利益牵引直接,需要我们摸清其特点规律,用新视角新思维新办法去落实“两个经常”。调研发现,一些倾向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是组织完备、责任到人,但经常性活动不经常。基层党组织是抓实“两个经常”的责任主体,直接关系到建设水平的巩固和推进。有的虽建有组织架构,但满足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导致教育管理“有名无实”,骨干队伍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不善于依靠组织力量,对隐患苗头缺乏足够认识,不敏感、不重视,搞内部消化、遮遮掩掩,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给部队留下隐患。
二是制度落实、登记规范,但群众性工作缺群众。近年来,各级持续抓实“两个经常”,但形式主义、虚假落实的问题有所抬头。有的单位用会议落实要求,大会小会天天开,措施对策“假大空”,讲好的方面多,讲具体问题少;有的“迎检至上”,搞“纸面落实”,活动经常却不见官兵身影,出现“委员卖力干、群众冷眼看”的尴尬局面。
三是声势宏大、紧张忙碌,但务实性工作不务实。“两个经常”涵盖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重在末端问效。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聚焦问题不够,对隐患苗头缺乏认识,工作一线平推、没有侧重,找不准“关键点”,无法产生共鸣;有的没有目标思路,牵不住工作的“牛鼻子”,被问题矛盾推着走,辛辛苦苦但收效甚微,甚至激化矛盾、引发问题。
四是重心向下、问效经常,但暖心性工作不暖心。近年来,各级重心向下、大抓基层导向鲜明,官兵动力持续激发。但有的爱兵不深、知兵不细,习惯于“我能给官兵办什么”,而不是“官兵需要我办什么”;有的主动担当作为不够,解决问题“各管一段”甚至“踢皮球”“甩包袱”,导致好事变坏事寒了官兵的心。
解决问题犹如行医用药,找准病灶方能对症下药,前提是“号准脉”“切准理”。反思当前基层部队“两个经常”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定位存有偏差。受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有的功利主义至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认为“两个经常”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耗时费力且任期内难出成绩,不及那些短期见效益、立时出彩头的来得快;有的把“两个经常”看单了,认为没有客观衡量标准的“软指标”,做多做少看不见,可抓可不抓;有的把“两个经常”定位为“补漏洞”的工作,常常是“有了情况才过问,出了问题才重视”。正是思想上的毫厘偏差,导致行动上“偏移千里”,损害了组织威信,让“两个经常”虚化弱化。
二是骨干选育不够科学。经验表明,干部骨干是打通“两个经常”末端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现实工作中,有的把“资历等同于能力”,不按需选人、以才量人,搞论资排辈,一边喊着“缺人”,一边埋没人才;有的不注重培养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教育引导不够,骨干培养“自然生长”,导致“好苗种出坏庄稼”,难以支撑长远发展;有的惯于“谁好用用谁”,不愿意把优秀人才送出去提升能力素质,损伤了官兵干事创业动力。
三是方法手段融合脱节。经常性教育重在引导人、启发人,经常性管理重在规范人、约束人,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教管并重、疏堵结合。有的过于“神化”教育功效,认为“教育可以化解一切问题”,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有的习惯单打独斗、单枪匹马,缺乏干部骨干同心做、党团组织齐上阵的浓厚氛围;有的机械套用法规要求,一味强调“不准”“严禁”,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往往适得其反。
四是领导示范引领不够。领导干部是官兵最好的教科书,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当前,有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前后不一,自我要求“松一尺”,官兵上行下效就会“滑一丈”,教育管理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摆设。有的思维跟不上变化,对新政策制度学习不到位,用定势思维、惯性做法、经验套路落实“两个经常”,看似“有方法”实则“没办法”,根子是有法不依、有据不循。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管理官兵犹如养护树木,“两个经常”就是移栽蹲苗、浇水施肥和剪枝修条,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广大干部骨干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创新形式、优化举措,接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两个经常”抓出成效。
一要筑牢思想教育防线,讲好“三种语言”。要想扭住官兵思想的“总开关”,必须找准官兵思想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困惑点,才能事半功倍。一是常讲“真理的语言”。真理是抢占官兵思想主阵地最好的武器,必须旗帜鲜明地用大道理批判小道理、批驳歪歪理,增强官兵对理论、信仰、主义的笃信践行,在感知威力的同时强化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二是会讲“时代的语言”。年轻官兵是“网生一代”,猎奇心强、鉴别力弱,开展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变化,顺应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才能赢取登临他们思想“客轮”的船票,真正走入内心、赢得共鸣。三是善讲“艺术的语言”。00 后官兵思想活跃度高、承压力弱,要用好表扬的激励手段,以小事情切入大道理,激活官兵自身的内驱力,也要科学地运用批评的鞭策方法,讲究策略、讲清对错,忌上纲上线、肆意加码,兼顾情理法,让教育有力度更有温度。
二要走进官兵内心深处,当好“三种角色”。带兵要掌兵,掌兵必先知兵,带兵人只有深入官兵内心,才能掌握其思想变化和行为特点。一是做以心换心的知心人。年轻官兵情感单纯,你对他负责、他就对你尽责,你对他关心、他就对你尽心,只有真情实意对待他们才能赢得信任,成为他们倾诉心声的“首选”;否则,就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二是做信息积累的有心人。行为是内心波动的外溢,官兵在处理家庭、生活、工作、训练等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情绪、理念、态度等,需要带兵人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关键时刻才能发现异常,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化解。三是做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每名官兵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渴望成长成才,广大干部要主动靠前,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军旅人生,设好“远景目标”和“小目标”,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历练展示的平台,鼓励他们逐梦军旅、建功军营。
三要建强用好骨干队伍,扭住“三个抓手”。现实中,骨干队伍作用发挥好的单位,“两个经常”必定活跃有力,否则问题就会多发频发。为此,需要高度重视骨干队伍能力建设。一是抓培训。能力培训是提升骨干能力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共同能力“基础课”,还要有紧贴岗位实际能力“专业课”;形式上,不能搞“大锅煮”“一锅烩”,机关重在统筹资源搞好集中轮训,基层则要立足自身搞好补差培训。二是抓历练。岗位实践是提升能力最好的平台,基层党组织要敢于给任务、压担子,做到放手不放任、压责不推责,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导考核,组织集中研讨会和集智攻关会,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抓传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骨干队伍新老交替是必然现象,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形成适合单位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成果,使经验得到传承和延续,不因人员变化而削弱力量。
四要从严落实分析制度,踩实“三个步骤”。形势分析制度是“两个经常”重要内容之一,从近年发生的问题看,形势分析流于形式是一个重要原因。基层党组织搞好形势分析,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前“收集信息”。信息收集是决定分析质量高低的先决条件,要覆盖全面不能缺项漏项、错情误情,要客观真实、有所侧重不能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尤其要关注涉网赌网贷和极端行为等问题。二是会中“集智攻关”。分析问题要见血见肉、客观公正、有据可依,不能回避问题,提出建议要具体可行、贴近实际;要敢于思想交锋,逐个问题研透,不搞一团和气,不做表面文章。三是会后“力行力改”。会议形成决议,关键在落实,要明确责任人和落实时限,加强全过程监督与信息反馈,形成“闭合回路”,对推进不及时的要追责问责,发现新情况要及时调整策略,确保问题分析到位。
五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做好“三个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两个经常”看似是单向的,实则是双向的,领导干部当排头、作表率,教育管理就有说服力。一要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必须加强自我教育,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时刻与党纪法规“尺子”对对表、校校向,检视言行、约束行为,做到慎独慎初慎微,用行动实践教育引导官兵,不逾越红线,不突破底线。二要做敢于担当的表率。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干在先、冲在前,遇到问题扛责担责,不退缩、不气馁,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解决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时,敢于“新官理旧账”,主动作为、积极想办法,不推诿扯皮、推过揽功。三要做公正廉洁的表率。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真心为兵、公正用权,不能厚此薄彼搞远近亲疏、团团伙伙,更不能不顾官兵权益搞暗箱操作、私下交易,损害集体权威和个人威信,带坏部队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