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刚 王静怡
党史军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体实践的集中体现,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中凝结的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持续推动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统筹抓好“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为此,必须在增强思想主动、搞好顶层设计、拓展教育空间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以进一步增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不断夯实广大官兵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落实的前提。要推动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就必须首先明确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对促进军队建设发展、官兵成长进步的价值意义。
党史军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宝藏。人民军队党缔造,人民军队忠于党。一部军史就是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理论创新史、浴血奋战史、建设发展史和精神传承史,是百年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史军史集中反映了我党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非凡历程,是诞生红色基因的沃土。实践证明,以我党我军鲜活生动的光辉历史作为开展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材料,有利于官兵入脑入心,效果十分显著。
党史军史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利器。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进入新时代,仍有许多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特征的“腊子口”“上甘岭”需要争夺。而蕴含在党史军史之中的艰苦朴素、敢打敢拼的优良作风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等红色基因,恰是激励我们“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利器。
党史军史是研析制胜机理的不竭源泉。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扭住强敌对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任何战争的开展与实施,都是包括人、武器、环境、战略战术在内的综合较量,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十大军事原则”等,就是探索制胜机理的典范。坚持以史资战,深入挖掘我党我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辉历史,有利于主动从中收获启迪、焕发精气神,进而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我军特点的制胜之道,真正做到敢于直面强敌、赶超强敌、战胜强敌。
新时代军队的使命任务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决定了军队建设的核心就是能打仗、打胜仗。党史军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式,就要与之相适应,坚持把聚焦备战打赢作为筹划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的主线,抓住关键,把准基调,立好标准导向。
一是发挥领导带头学的示范效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作为本单位全面建设的主要责任人,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尤其要在严守政治纪律规矩、学史知史用史方面做在前,为部队和广大官兵做好表率。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带头学史悟史,坚决杜绝机械单一和形式主义,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切实学懂弄通党史军史中蕴含的深刻历史规律、重要历史经验与重大现实启示,提升用以领导和团结部队的历史智慧和历史格局。要拓宽思路创新实施方法,如邀请党史军史专家答疑释惑并组织座谈交流,选取部队成立纪念日或建设发展奠基地组织专题党日活动,确保领导干部首先入心入脑、做到真学真信,发挥好引领作用,带动基层党组织全面细致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在学史中,要不断砥砺初心使命,守牢拒腐防变防线,坚持以自我检视、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抵制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错误的人生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动塑造并发扬甘于奉献、不怕吃苦、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在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党史军史过程中,要抓好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积累政治经验、强化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
二是把准培育战斗精神的主基调。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官兵以敢于与敌人近身肉搏的勇气和胆气,创造了一幕幕战争史上的奇迹。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战斗精神培育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要聚力打造强军文化,把根植于我军血脉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等革命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展现强军风貌,提升强军文化时代感和感召力。要统筹开展战备形势和战斗精神教育,择机举办以祭奠英烈、奋斗强军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广泛开展讲述英雄故事、弘扬英模精神等群众性研讨活动,组织观看优秀战争题材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强化历史认知,创造性落实《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实施纲要》,不断从党史军史汲取经验营养,激发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培塑应对强敌的斗争意志,锻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雄师劲旅。
三是坚持备战打仗的标准导向。军人生来为打赢。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必须与各级部队主责主业紧密结合,要深刻认识练就能打仗、打胜仗过硬本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决起底和平积弊,向打仗聚焦、向打仗用劲,在以史为鉴中开创未来,在感受历史伟力中增强斗志,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全面深化拓展战史战例研究,在成功战例中归纳原因,在失败战例中吸取教训。同时,必须以现代战争视角总结与强敌作战经验和规律,防止出现不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的泛泛而谈和故步自封,真正推动“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解决,以真抓实干的切实行动为回答好新时代“统帅之问”交出满意答卷。坚持把学习教育同日常演习演训、改革攻坚和完成重大任务等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抓住执行演习演训任务机会,在举行誓师动员大会和组织写请战书、决心书的同时,带领官兵学习英模事迹、重温经典战例,充分把党史军史教育深入到战位上和训练中,不断锤炼不畏强敌、敢打硬仗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
科技的日新月异为包括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虽然前几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一些单位也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够生动、组织形式单一、手段滞后于时代发展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教育的深入。因此,应以创新方法手段为着力点,努力拓展教育空间,更好发挥党史军史特有的生动性和鲜活性,不断提升教育质效。
一是借助线上媒体吸引受众。“网生代”官兵逐渐成为部队主体,其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获取信息渠道较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多种形式、开辟多种课堂,才能使党史军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依托权威媒体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官方账号、电视新闻客户端、综艺节目等新媒体渠道,将思政教育课堂与新时代网络课堂相结合,把有热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党史军史精品内容搬上屏幕,改变以往只能从书本上查、听教员讲的传统模式,把过去的故事拉近,把沉睡的历史唤醒,给官兵以视觉上的强烈震撼和思想上的深刻启迪。利用强军网直播平台和“网上推门听课”系统定期组织“战史告诉我们什么”系列活动,完善线上数字史馆建设,制作能够栩栩如生展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宏大史实的系列纪录片和宣传片,发动党史军史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浓厚网上群众性学习讨论氛围,不断激活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的“流量密码”。
二是盘活红色资源凝魂聚气。红色资源是党史军史教育的“百宝箱”和“助推剂”,必须利用各种手段深度挖掘其重要价值。建好用好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深化“党史馆里讲党课、军史馆里话军魂”活动。坚持多“馆”齐下,把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作为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适时交流,强化资源的共享共用;依托“云参观”等方式,提升学习教育效果;持续加大投入,打造新的学习教育亮点,不断为学习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环境支持。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与英模对话、致敬先烈、寻访荣誉等活动,开展新时代立功创模活动,激励官兵弘扬传统、争当先进。以对党和军队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蕴的革命胜迹和红色旧址作为现地教育课堂,让官兵充分感悟党走过的艰苦岁月,回顾党不朽的峥嵘历程,让体悟先辈事迹和学习党史军史同频共振,固牢红色根基,筑牢精神高地,强化教育效果。
三是搞好沉浸教育确保实效。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沉浸感和参与感迫在眉睫。要广泛开展军营文化系列活动,把历史事件和感人事迹以舞台剧、小品等文艺创演形式展现,让官兵在编排剧目的同时,既乐在其中又学在其中。采取对话英模、讲解文物等沉浸式情景教育手段,生动讲述我党我军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感人事迹,不断教育激励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大众体验感强的优势,通过文艺会演、知识竞赛、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变定时学习教育为全时,变单一课堂为多维,浓厚官兵学习氛围,助力基层文化建设。结合部队实际,以历史事件为素材,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探索创新“红色桌面游戏”,让官兵在娱乐过程中收获历史知识、重温峥嵘岁月、感悟红色精神,真正达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