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程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应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新的地理学科育人观。希望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学习品格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后天的学习,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1]。课堂是教师的教学主阵地,因此,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着重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立足于课堂。而导课作为课堂开始的第一个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示范课和竞赛课都有导课环节,而且有的导课环节十分精彩、引人入胜,可见,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现实的教学中,常态课中的导课环节往往有些老师忽略,他们认为导课这一环节可有可无,即使有,也是在走形式、走流程。在常态课堂教学上,有部分教师是直奔主题,跳过导课这一必要的环节,直接开始课堂内容的传授。学生呢?可能还沉浸在下课聊的某个话题中没回过神,或是还在思考下课写的某个题目,对于地理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教师所讲的内容,根本没有投入思考。等学生回过神来参与地理课堂中,可能已经错过了某些知识点的学习。有时,因为缺乏导课环节,学生对上课的知识点提不起兴趣,课堂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内驱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为什么在常态课中有些老教师忽视导课环节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有些教师担心导课环节占用上课时间,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其实,如果导课环节设计科学、合理,不仅不会耽误上课时间,还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还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加入导课环节,“开门见山”式的课堂更能突出重点,不需要用“花哨”的导课环节来扰乱学生的思维,他们认为导课让学生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实,这只是部分教师的片面观点,良好的导课环节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应该具有的素养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从而让教学重点与难点更易被学生所关注和学习。普通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任务也比较复杂艰巨,如果每节课都要设计导课环节,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和难度,这也是常态课中缺乏导课环节的原因之一。刚开始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可能会比较困难,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但是,如果教师一旦养成习惯之后,对于导课设计的想法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达到信手拈来之境界。教师在常态课教学中也应该加入导课这一重要环节,让每一节常态课都能像公开课一样精彩,教学效果也能像公开课一样好。
通过人教版教材的改编也可看出导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2008 年2 月第3 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和2009 年4 月第3 版《地理》必修二教材中,每节开始时均没有导入的内容,直接呈现出小标题。2009 年4月第3 版《地理》必修三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导课的影子,每一节开始不是直接呈现小标题,而是对本节的内容进行综述,每一节的教材均如此。而新版教材,变化较大,更能体现出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2019 年6 月第1 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及第二册教材中,以及2020 年6 月第1 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和2020 年5 月第1 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教材中,每一节的内容开始都有图文并茂的导入内容。有的导入材料是一段古籍,有的是一则新闻,有的是一个自然现象,还有的是一些重大的事件等等,每一个教学情境之后都会提出两到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由此可见,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版教材内容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也是希望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对课堂导入地位有重新的认知,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智慧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导课即导入课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或用一段视频,或用一首歌曲,或是一个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因此,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相当于一节课堂的序幕。导课是否成功,会影响到整节地理课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课,能让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并且对课堂内容充满兴趣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中。
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打通教学之塞。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暖语,如果让学生产生好感,那就拿到了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反馈、情感交流打开了通道,拓宽了教学平台,使老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对你的爱戴、信赖的基础上,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之效。诙谐幽默的导入能够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智智的老师能够善于运用独特的导入创设教学情境,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相通之效。这种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打通教学之塞。
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明目启智。有智慧的老师总是在导课过程中就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当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讲明学习的目标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洞察力,并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和过程。富有价值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能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具有价值的导入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迅速把握思维之轴,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智慧之器,进而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地理课堂导课应做到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针对性、新颖性和启发性。
任何一门学科的授课都应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导课作为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一,必须具有科学性,不能为了导课而改变科学事实,所用的材料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地理课堂导入设计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设计的倾向,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本身和教材的全面分析,减少导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导课所选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息息相关,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并且依据学生及教师的特点选择导课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课堂的导入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导入内容不脱离教学,切忌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其次,导入新课要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既给学生带来专业的导入设计,又给学生带来了愉悦的感官体验。
导课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每堂课都用同一种方式的导课,即使这种方式再先进,教师的语言再精彩,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心生厌倦。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在学生的兴奋中有效地进行,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准备多种导课方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启发性为特点的导课主要是牵引学生的思维,逐渐使学生思路开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带动学生到相应的教学任务中。启发式导课教学主要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基础,利用专业的教师素养科学地指引学生,可以达到知识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启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达成教学任务与目的。这既强调知识的输出,也要注重能力的提升及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笔者通过归纳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学习同行们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新旧知识之间总有一些联系。教材在编写时,也会将联系紧密的内容编排在一起。因此,可以利用这种联系,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这种导课方式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会选择使用。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产业转移”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究其根本,是企业根据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做出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教师授课时先让学生回顾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回顾工业区位因素。这两节的内容在授课时间上相差将近一年,如果不在新课教授前回顾工业区位因素,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就会加大,也很难将两节课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本节课学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时,学生应学会运用工业的区位因素去分析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非常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迁移导入新的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更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另一种教师常用的方法为创设情境导入法,即教师选择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契合,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可以是精彩的视频、美丽震撼的图片、耳熟能详的诗词、一则故事、一个新闻等。创设的教学情境需要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吸引力。学生能够引起共鸣、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就会加倍。例如: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重点是要学生学会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而这些天气系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只是学生没有注意观察,也不知道其天气现象产生的原理。因为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时,可以选择近期某一次天气系统过境带来的天气变化过程作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切身经历了这一天气过程,再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结合实际,理解会更加深入,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教学源于生活,如果教师可以经常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多运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导入课堂,定会让学生更加重视地理课程,也更能符合地理核心素养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要求。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把身边的地理现象在课堂导入中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这些地理现象,从而真正感受到地理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
这种导课方式一般由教师先提出一个或者一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又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只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想要知道答案,自然会认真参与课堂学习中来。这种导课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问题,一是要贴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二是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这节课时,学生先根据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分析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是哪?通过图片,学生很容易看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分布最多的区域。此时,教师进一步说明,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平均温度最低的区域。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夏季却是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对于学生来说,一直认为太阳辐射越丰富,气温就一定越高,所以,这样一个打破学生固有想法的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想要赶紧知道这是为什么?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不能理解这个现象的。所以,学生会怀着对答案的渴求,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揭开问题的答案,解开心中的疑惑。同时,学生还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方法也都不局限于本文中提到的这些。从根本上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立足于地理课堂,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充分关注。面对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应注意收集一些对课堂导入有用的信息,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深入解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每一个要素,真正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导课环节,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必备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