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颖丽 廊坊广播电视台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当前财政部门主导的,将本区域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和部门的预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预算体系,以实现整体目标的管理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编制、统一控制、统一评价,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全程精细化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廉洁使用。2020 年3 月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财办〔2020〕13 号,以下简称“规范”)、《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V1.0》(财办〔2020〕15号)、2021 年4 月《关于修订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技术标准有关资产管理内容的通知》(财办〔2021〕23 号)三个权威文件,规范了各级预算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主要控制规则、核心管理要素和数据标准。
1.相关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将各个层级和部门的预算资金集中到国库,所有资金付款项目均由单位使用政府资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支付。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资金的分散管理和滥用,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同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主要影响:
(1)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将所有预算资金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进行集中支付,单位的所有预算资金均须纳入统一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编制单位的预算草案。
(2)资金拨付: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资金,各单位只需登录银行账户,在单位财务软件上设置相关参数后即可进行拨款操作。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通过系统平台监控各单位的用款进度,及时了解各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影响是不再区分由财政部门直接付款或者经财政部门授权的付款方式,取消了零余额额度到账的服务,单位核算时,在支出时同时记收入,使核算更加及时、准确。
(3)资金管理: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资金,财政部门将会实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各单位的用款额度,以保证资金拨付及时到位。
1.相关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将预算资金按照项目进行管理,《规范》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项目,《规范》明确了国家预算项目一般分为人员类、运转类和特殊目标类项目等三类,明确项目的目标、用途和预算额度。这种项目化管理可以使资金使用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对项目的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
2.主要影响:
(1)强化项目的统筹和整合,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加强项目库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加强对项目的梳理和筛选,根据预算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类别的项目整合到一个大项目中进行管理。通过对资金使用方向的统筹和整合,可以使资金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合理的安排。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支出指标、支出标准等内容,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指标对预算进行约束。通过对项目指标和标准进行设置,可以明确规定各项资金使用方向和数量,使资金使用更加精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情况[1]。
1.相关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对预算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通过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资产的登记、盘点、评估和处置等环节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制定了资产卡片信息管理规范。这样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能,强化资产管理细节,减少资产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2.主要影响:
(1)规范资产管理。通过对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资产从购置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资产流失,并对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解决,从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帮助预算单位更好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除单位要尽到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外,财政部门和主管单位还应通过对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并通过加强对资产管理系统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而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也能为其他预算单位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从而促进其他预算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相关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预算单位不得将预算资金转入实有资金账户,款项支付由单位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直接提交由国库单一账户系统直接支付到收款方,以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挪用。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2]。
2.主要影响:
(1)防止资金滥用和挪用:将预算资金与实有资金账户分开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预算单位将预算资金用于非法或不当用途。实有资金账户通常用于日常经营和支出,而预算资金应该用于特定的项目和目标,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杜绝向实有资金账户转款的要求,可以确保预算资金的合法使用,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挪用。
(2)保障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预算资金是公共财政资金,应该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合理的支出,通过杜绝向实有资金账户转款的要求,可以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3)有利于资金流动的监督。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有效地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可以更好地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从而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相关要求:《规范》规定,县区以上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地方政府责任支付的实现机制核算财政支出事项,不得对地方金库集中式结余按权责发生制的相关要求管理。对于省级地方财政部门实行金库集中式支付结余或按权责发生制列支的,也要按规定确定相关要求和适用范围。
2.主要影响:
(1)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下,不能将非税收入直接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要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进行明细核算。
(2)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设置科目进行核算,并对该科目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1.相关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决算和报告。通过建立决算和报告自动化生成系统,可以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延误,提高决算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主要影响:
(1)预算编制更加准确。以往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会根据预算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年度预算,但调整和优化的依据往往来自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而一体化系统中的决算和报告自动生成系统,能够将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便于编制部门进行对比分析,又便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分析评价,实现了预算编制与决算管理的统一。
(2)决算审核更加及时。一体化系统中的决算审核功能,能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完善年度决算编制流程,以更好地满足决算审核需求。
1.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整合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理解和操作能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核心是将所有部门的资金都集中到国库专门账户管理,因此,要整合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的改革政策,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改革环境和政策要求。
2.加强与国库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支付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确保预算的执行。因此,各单位必须加强与国库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
1.制定明确的预算资金项目管理规定,明确资金的用途和限制。为了保证预算资金项目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资金项目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要求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审批,明确资金的用途和限制,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加强对预算资金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规使用。为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应加强对预算资金项目的监督和审计,将监督和审计贯穿于整个预算资金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顺利运行。
1.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登记、使用和处置流程。一方面,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使用、保管、登记、领用、处置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资产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确保预算单位资产信息数据真实有效。
2.加强对资产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一方面,健全和完善预算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另一方面,对资产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资产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同时,要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衔接,利用一体化系统实现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时跟踪、监督和控制。
1.加强对实有资金账户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规使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实有资金账户的实时监控,单位财务人员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对违规转款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对于确实需要转款的,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资金的合规使用[4]。
2.建立严格的转款审批制度,确保转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预算单位转款的实时监控,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分析,对不合理的转款行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于确实需要转款的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资金的合规使用。
3.加强对转款流程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转款流程的实时监控,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转款流程的监控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预算单位负责人进行汇报,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影响资金的正常使用。
1.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国库存款”“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科目下,设置“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明细科目,并明确该明细科目的使用要求。
2.设置这些科目主要是为了核算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转移支付资金等,也是为了解决部分单位将非税收入直接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结余、长期挂账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具体业务事项,严格执行国库收付结余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建立决算和报告自动化生成的信息系统,提高决算和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系统将会自动生成财务报告、决算报表,自动生成相关报表和信息,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决算和报告的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对决算和报告的审核和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加强对决算和报告的审核,不仅可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而且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审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提高对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和操作能力。由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使用,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并且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总体来说,预算管理一体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如何有效应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本文认为需要从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形成资金流与信息流统一、完整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流程,以满足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发展要求。当然,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实施的过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