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性的深层挖掘
——电视剧《焦裕禄》《我的父亲母亲》赏析

2023-12-18 12:54:28吕豪爽
戏剧之家 2023年31期
关键词:陈志翠花焦裕禄

吕豪爽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21 世纪以来,许多电视剧不仅更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而且探索了更深层次的人性,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了更多宝贵的精神资源,鼓励人们拥有广阔的胸怀,仰望星空,创造未来。这样的电视剧既温暖人、抚慰人,又启迪人、教育人,而电视剧《焦裕禄》《我的父亲母亲》无疑具有这样的意义。

一、《焦裕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大爱

电视剧《焦裕禄》的故事,本来就是焦裕禄的真实事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平凡的事迹凸显出他的高大形象。但电视剧并不满足于宣扬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而是向人性的深层挖掘,体现人物的本质。人物的本质是优秀人物形象的隐性存在,而且人物本质的核心是欲望和人性。“人物的许多言行会过时,但人物的人性光辉却历久弥新,典型人物正是靠普遍而独特的人性穿越时空而不朽。”[1]探寻焦裕禄之所以成为楷模的根源,书写和彰显他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大爱,是电视剧《焦裕禄》不同凡响的一点。

(一)探寻焦裕禄成为楷模的内在本质:“忠”是最大的“孝”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忠孝不能两全”。电视剧中焦裕禄的母亲从山东老家来洛阳矿山机械厂看望自己的儿子,在那里住了几天也未能与儿子见面。儿子一直在车间忙碌,可等有空儿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回老家去了。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忠孝不能两全”。但在笔者看来,导演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试图进一步阐述忠与孝的关系,使忠与孝达到有机结合。这表现在焦裕禄与徐俊雅恋爱时的一段谈话,他向她讲述起母亲过去救他时历尽的艰难。在以后的工作中,焦裕禄也时常想起自己的老娘,与别人提起自己的老娘。电视剧中也有他带着妻子儿女回去看望老娘的情节。导演者有意告诉观众,焦裕禄听娘的话,走人间正道,一心为国家,一心为百姓,做人民的公仆,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这就把“忠”和“孝”做到了巧妙地融合。忠就是大孝。

导演者还试图寻找焦裕禄之所以成为时代的先锋,成为人们怀念的领导干部的原因,寻找他内在的本质。除了他受过苦,历经过磨难,不忘本;受到党的教育培养参加过剿匪反霸;在矿山机械厂与工人同吃同住之外,还有来自母亲的力量。母亲的教育、精神和期望,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和做人的原则。电视剧片尾曲就集中表现了这一点:“小时候我喊了一声娘,山也应来地也响。脚下的路要走稳,有娘我就胆气壮。出门时我喊了一声娘,娘抻平我的旧衣裳。娘啊娘啊,你的话儿记心上。长大后我喊了一声娘,天也阔来地也广。人生的路啊步步留脚印,有娘我就挺脊梁。回家时我喊了一声娘,娘抚平我的痛与伤。娘啊娘啊,你的嘱咐永不忘。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钉,好男儿就要有担当……”这首歌让导演力求寻找焦裕禄动力源泉的创作意图更加明显。也就是说,焦裕禄之所以能成为焦裕禄,就因为他本质上就是个好人。不忘老娘,不忘孝顺,也就是他能够“忠”的思想基础。这首歌的插播,是本剧的一个亮点,增加了本剧的厚重和真实感;也使焦裕禄的形象更加人性化。

(二)朴素的人性光辉使焦裕禄作出了大爱为民的正确选择

剧中对两起事件的处理特别值得一提。它不仅突破了对人物形象“高大全”的简单塑造,也避免了因年代不同产生的对英模精神的隔阂感。依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对观众的情感慰藉和人性关怀。使剧情更加深入人心,更有说服力;使观众对焦裕禄的感觉更亲切更没有距离,对他勇于担当的精神更加敬佩。从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他学习,做一个好人;也使得该剧提高了层次,更有教育意义。

其中的一个情节是,当年兰考遭了大灾,灾民纷纷出外讨饭。作为一个“政治事件”,上级的决定是要坚决阻拦。为了顾及“面子”,上级作出了“不准放走一个”的指示,要求一律劝回。这让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真的犯了难。一方面是“一律劝阻”的指示,一方面是群众挨饿的实际。如果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他对执行上级的决定应当坚定不移,但人性中的善良和大爱使他于心不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认为,外出逃荒的根本原因是乡亲们的口粮不够吃,必须设法解决口粮问题。“饿死人才是最大的政治错误!”于是他向滞留在火车站的群众深深鞠躬,殷切嘱咐,施礼相送。“那种从实际出发的政治态度和‘以人为本’的情怀,感动、温暖了寒风中的灾民,也温暖了今天台下的观众。”[2]

剧中的另一情节是“购买议价粮”事件。当时作出的“购买议价粮”的决定是有很大政治风险的,是“高压线”碰不得的,当然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知道自己会承担主要责任。面对乡亲们挨饿的现实,他不怕自己丢官罢职,毅然说出了“让群众吃上饭错不到哪里去!”“在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生死攸关的‘人性’较量中,人性中的大爱、恻隐再次占了上风。”[3]“在突破政策局限的艰难抉择中,显示出其人性的光辉。其爱民,为民,亲民的公仆情怀,在悲怆的情感迸发中得以凸显。”[4]我们说,当下有些干部缺乏的正是这种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只考虑对上边负责,而不考虑群众的利益。焦裕禄这种“大爱为民”超出常人的高尚行为很值得各级领导干部们学习。此外,焦裕禄深入群众之中调查研究、问计于民,也是电视剧的亮点之一,正如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所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过程。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甘当‘小学生’,寻找民间高手、问计民间高手,打捞群众的真话实话心里话,汲取群众智慧力量。”[5]这也正是当下社会管理中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说,电视剧《焦裕禄》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我的父亲母亲》:“信任”是婚姻稳定的基石

21 世纪以来,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越来越多。这些电视剧显现出人们在新形势下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迷茫,有的显示伦理、道德的缺失,多是些离婚、二婚、复婚、第三者插足、小女嫁大男、假婚之类的内容,也有反映婆家、娘家、婆媳关系的内容,还有因拆迁赔偿兄弟姐妹争夺财产之类。有的是借家庭困难反映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借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们精神的贫乏和无力……“家庭剧”的增多,反映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没有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因而“宏大叙事”少了;这个时代突出的是变革,所以展现人们在转型时期躁动不安心理的作品就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左冲右突,东奔西走,忙来忙去,疲于应付,缺乏灵魂的安宁、环境的安静和心灵的慰藉。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又被现代化束缚着手脚,出现困惑苦恼和孤独无奈。社会着重关注集体的发展,忽略了人们个性的需求。生活的现实实际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需要人们去面对,去消化,去解决,于是就有了一幕幕反映悲欢离合、苦辣酸甜的“家庭剧”出现。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以一个子辈的口吻讲述父辈的故事。故事的进展合乎逻辑,循序渐进,故事的内容符合父辈所处年代的生活实际。在人物的塑造上,该剧从人性的深层挖掘,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出造成人们情绪苦恼的根源。

(一)父亲(陈志)母亲(翠花)的婚姻带有时代的烙印

“文革”时期,知识青年陈志下放到哨寨锻炼,支书的女儿翠花爱上了陈志。陈志成为首届工农兵学员以后,翠花到城里照顾有病卧床的陈志的父亲,并为陈志父亲的平反搜集调查材料而东奔西走。陈志的母亲临终前告诫陈志:“人这一生,爱情是重要,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良心。”此时,陈志对翠花一家的帮助非常感激,但二人并未成婚。上了大学的陈志与同学叶秀萝相互倾慕,产生了情愫,但班上的支部书记马庆升也爱上了叶秀萝,并与她成婚。在以后的日子中,陈志、马庆升、叶秀萝同在一个市里工作。陈志与翠花结婚以后,翠花家的诸多亲戚都来找陈志帮忙处理找工作、上大学、打官司的事情,陈志虽很为难,但也竭尽全力来办。翠花对陈志是一种简单的朴素的爱,而陈志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翠花成的婚。

(二)“怀疑”是婚姻破裂的催生剂

陈志、马庆升、叶秀萝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甚至是在同一座大楼,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些工作或生活上的接触。马庆升利用秀萝父亲的关系,一心扑在升迁上;翠花怀疑陈志与叶秀萝有男女关系,并弄得满城风雨。后来陈志辞去了公职,放弃了即将提拔副市长的机会,调入由滨河师专改为师院的高校教历史。陈志搬到学校居住,虽回家吃饭但不同房,这样拖了几年。马庆升去世后,秀萝带着女儿生活,日子遇到困难,陈志很想帮助,却愈发使翠花怀疑,矛盾终因煤气罐事件再次爆发,两人的婚姻从此名存实亡。

(三)风暴过后的自省

在陈志辞掉农委主任的前夕,翠花的侄子岁岁放弃了姑父陈志给他介绍的到某县招待所当炊事员的机会外出打工。几年后赚了大钱,开着自己的轿车来看望姑姑。这件事使翠花认识到“人活在世上,谁都不能依靠,就得靠自己”。翠花决心自立,她卖菜卖水饺,开了饺子馆,生意兴旺。此时的她遇到了唐大哥,唐大哥给予她帮助,两人很合得来,能说到一块儿。翠花患病昏迷期间,陈志和唐大哥都到医院精心照料。翠花意识到“爱一个人,是两个人的事情”,“亲人和爱人不一样”,主动提出与陈志离婚。办完手续之后,他们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并宣布他们“是因为爱而离婚”。

(四)子辈重复着父辈的经历

剧中有一个很巧妙的安排,陈志的儿子考入父亲曾经就读的东州大学读研,而叶秀萝的女儿也来到东州大学读研,并且都是历史系。由于有共同爱好,都喜欢仰望星空而接触,并谈起了恋爱。他们的最初相遇重复了陈志与叶秀萝入校时的情景,也是男方接过女方的行李送到宿舍。当这一对恋人向自己的父母通报他们的恋情时,两位父母都惊呆了一阵,都告诉儿女“两个人的婚姻应当得到对方老人的认可”。剧的结尾,翠花主动走进了唐大哥的家;陈志的儿子领着父亲去与叶秀萝见面。

导演这样的安排是精心设计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实中,一般来讲,父辈曾在哪所大学就读,很容易让自己的子女报考这所学校,甚至是选择与自己相同的专业。这主要是因为对学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当然“感情”和“热爱”都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两个孩子具有共同的爱好,都喜欢拿着望远镜观察星星,所以走到一起也是自然而然。至于陈志和叶秀萝要求孩子的婚事应当得到对方家长的认可,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尊重,既是对孩子成长的教育,也是对孩子未来的负责。他们的内心在感受“天意”的同时,也会涌起甜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的步伐一定要同时进行。影视剧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窗口,从中可以看到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看到人民需求什么,渴望什么。它对社会环境的净化作用,对人们心灵的教化作用是法律所不能替代的。在《焦裕禄》中,观众感受最深的就是焦裕禄对兰考人民的人文关怀精神。该剧自始至终都在展现着人生与人性,独具匠心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谐,书写了人间真情。而《我的父亲母亲》则从个人解放与社会守成的悖谬视角,讲述了张翠花与丈夫陈志的婚恋、离婚及再寻真爱的曲折过程。应该说,张翠花选择和陈志离婚是她主体意识的成长与张扬的写照。如果说陈志是她一厢情愿的美丽的梦,那么选择离婚,是她重新审视现实的新起点。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发现了真正的爱情,懂得了理解他人珍爱自己,张翠花打开了错误婚姻的锁链,既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陈志。张翠花的选择给浮躁的当代女性以深刻的启迪。

猜你喜欢
陈志翠花焦裕禄
这些数字,读懂焦裕禄精神
人民周刊(2022年15期)2022-09-13 02:32:56
碗祭
民警为17岁女贼讨公道:谁天生就是坏小孩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8
婚姻里的窃贼:我是一个有“职业素养”的情人
翠花,上川菜!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57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三婚
喜剧世界(2017年2期)2017-02-15 09:09:32
鸡鸣
金山(2016年4期)2016-08-17 14:14:25
人民呼唤焦裕禄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