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轩
北方的严冬,漫天飞雪,一个男孩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雪没过了他的小腿。前方,一缕青烟飘在院子上空,牵出他的思绪。
八年前,四岁的男孩儿就与院子依依惜别,随父母到了杭州。爸爸工作忙碌,有时即使春节也无法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多少次,这院子浮现在男孩儿梦里,唤他归来。此刻,它就在男孩儿眼前!
“奶奶——”男孩儿努力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一把推开了大门。
空旷的院子里,跳跃着一抹红光。飞雪中,一位老人正坐在地锅前,戴着手套,拿着一根又长又粗的烧火棍,在炉膛里拨弄着。木柴熊熊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柴被烧得黑里透红、红里透黄,有的甚至变了形。这火光融化了四周厚厚的积雪,如同冬日暖阳。
锅里煮着饺子,个个晶莹剔透,又大又饱满,让人垂涎。这就是男孩儿朝思暮想的味儿啊!不知道为什么,男孩儿每次在杭州吃饺子,总感觉皮厚肉少,寡淡无味,记忆深处似乎总有什么撩拨着他,可惜闪念偏偏抓不住。
男孩儿跑过去,用手拍掉老人肩膀上的雪:“奶奶,大雪天怎么在院子里煮饭哪?屋里有空调,有煤气,多好哇!”
听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奶奶身子一颤,急忙转身,看到身后的男孩儿,惊喜交加。“哟,这不是轩轩吗?你可算回来了!”奶奶忙不迭地拉着男孩儿坐在地锅前的矮凳上,“知道你要回来,我就把这‘老古董搬出来了。快坐下烤烤火!”
炉膛里跳跃的火苗,锅里蒸腾的热气,奶奶忙碌的身影,又一次把少年的思緒拉向远方,童年时代的画面如电影般回放。
每当奶奶开始在地锅旁忙碌,男孩儿和堂哥堂姐们就眼巴巴地等着。地锅里有时蒸着新挖的地瓜,有时煮着奶奶亲手包的饺子,偶尔还会焖着诱人的鸡肉。一看到奶奶掀开锅盖,孩子们就像一群“恶狼”一样扑上去,左手一块右手一块,顾不上烫嘴,一通狼吞虎咽。奶奶在一旁哭笑不得:“你们这几个小馋猫,洗手了吗?小心烫到!”声音里满是宠溺,眼睛里全是笑意。
想到这些,男孩儿的嘴角不由得上扬。他接过烧火棍,听奶奶唠叨着家长里短:“隔壁二哥,老跟你翻跟头那个,记得不?都过来问几遍了,问你到底哪天回来……”
奶奶的故事戛然而止。
“哎呀,怎么塞这么多柴?”原来,男孩儿沉浸在往事中,不知不觉往炉膛里添多了柴。
话音未落,奶奶快速地把手伸进炉膛,抽出一把柴,扔进积雪中。燃烧的木柴骤然受冷,在积雪中冒着缕缕青烟,在嗞嗞的响声中慢慢熄灭。
看着一旁惊呆了的男孩儿,奶奶不紧不慢地说:“只顾着说话了,这柴都快要溢出来了。你呀,从小就爱吃小火煮的嫩饺子,煮老了,你可就不爱吃了。”奶奶边说边熟练地捞着锅里的饺子。
突然,男孩儿瞥到奶奶爬满皱纹的手上红了一片,着急地问道:“奶奶,你刚才是不是被柴火烫到了?”奶奶把手在围裙上蹭了几下,一脸轻松地说:“没事儿,没事儿,奶奶这岁数哇,皮肤厚得很,这点儿火伤不到我的。”
男孩儿眼前模糊了起来,他透过地锅上氤氲的热气,努力端详着眼前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花白的双鬓,伛偻的背影,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唯一没变的,就是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泛起的慈祥笑容。这笑容,男孩儿在摇摇晃晃学步时见过,在玩得不亦乐乎被奶奶投喂时见过,在隔着手机屏幕给奶奶炫耀奖状时见过,在无数个迷离恍惚的思乡梦里见过……
月有圆缺,却可以“千里共婵娟”;人生有离散,好在“远望可以当归”。无论你身在何处,亲情永远牵着你。一把火,就能温暖你的心;一把柴,也能演绎出世间最美的风景。
(指导教师张燕)
精彩点击
小作者用“煮饺子”穿起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细腻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波折的人物内心,还有真实鲜活的生活画面,都体现着亲情和爱。把回忆和现实安排得如此巧妙也足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底。生活中的某件事、某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很好的作文题材。
(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