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须隆 杨 硕
全球文明倡议顺应历史时代潮流,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的信心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想的信念,必将以文明交流互鉴的兴盛开创全球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一重大倡议与2021年9月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一样,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同时,今年恰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三大倡议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重要基石,并且丰富与完善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这其中,全球文明倡议顺应历史时代潮流,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的信心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想的信念,必将以文明交流互鉴的兴盛开创全球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国际分工带来的相互依赖加深;另一方面,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又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动荡变革期。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的加剧,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各种安全问题的交织对人类的前途命运提出了严峻的拷问:
其一,多重挑战的交织使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其实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的第三次逆全球化思潮一直甚嚣尘上,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与地区冲突频发的冲击,世界经济显得复苏脆弱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更是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反向作用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发展鸿沟。
其二,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国际形势演变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剧。冷战后,世界格局逐渐呈现“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等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由此引发的冷战思维回潮、固守零和博弈的观念、奉行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等安全观,使得世界冲突风险加剧,全球安全秩序失灵,世界正在面临日益增大的分裂和对抗风险。
同时,以西方为主要文明话语建构的不公平与不平等的全球秩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面临各种挑战的重要原因。其实,从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衍生而来的西方普世价值观、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自冷战后至今一直占据着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观点。但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网络空间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形态,使得人类文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仅渠道畅通,而且规模也是空前的,人类文明正在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在这种强烈的现实背景与时代呼唤下,针对发展鸿沟、安全困境以及文明冲突,中国适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全面回答了百年变局下的命运之问,而且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指引了方向与路径。全球文明倡议正是立足于世界、时代与历史的拷问中,为回答文明与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应运而生。
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台州举行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发展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历程是相伴而生的,现代化之路也是文明演进之路。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面临各种挑战,人类现代化处于发展十字路口的时刻,提出了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倡议基于源远流长、和合共生、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基因,是对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实践与经验的总结,不仅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而且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事业指明了全新方向。
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前提。世界的魅力正是体现在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之中,这种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虽然由不同地域与文化而形成的多样性文明,会在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但这种分歧并非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认同与否定,更需要中国所提倡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包容与接纳。只有尊重各国不同的文明,打破文明之间的隔阂,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才能让世界文明更加繁荣。
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遵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但不同的文明形态对其的理解都带有自己文明的色彩。这同样也是文明的多样性决定的,既然文明是平等的,那么就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更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这是对“文明中心论”“文明优越论”的超越。因此,现代化之路更不是只有一条西方的道路可以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是根植于不同文明之中的,要以平等、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价值内涵。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将促进各国文明共兴,必然会受到各方的支持与赞赏。
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强大动力。文明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既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又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证明,中华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与其具有的创新性是不可分割的。这种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进行转化创造,使之与现代化相匹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核正是与时俱进的中华文明。
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全球文明倡议为破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诸多问题挑战既提供了理论指导,又阐明了实践的方法路径,将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与实际问题的行动指南相结合。通过文明对话方式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拓宽文明互动交流渠道,善于利用已有渠道并且搭建新的交流互通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消弭隔阂与分歧,让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更加繁荣。全球文明倡议是在历史潮流中关于现代化的中国回答,随着其不断的落实与实践,必然会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将促进各国文明共兴,必然会受到各方的支持与赞赏。自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来,多国媒体与学者对其进行了报道并且表达了愿同中国一道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引起了诸多国家的广泛共鸣,推动不同文明间相交流而非相敌视,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展现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
实际上中国一直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共兴共荣的行动派。早在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中国的“文明宣言”,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系统全面阐释中国的文明观。不仅如此,中国在不同层面积极构建文明对话机制,既有多个双边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又有地区对话平台。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还立足自身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太和文明论坛、和合文明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论坛、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等,创办了多种多样的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并且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的文化对话机制。
与此同时,2012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互动中心标志“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在北京建立,中国又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举办“双奥”的国家之一,中国将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纽带,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2023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在希腊首都雅典成立,拉近了两国学生学者间的联系,促进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让中希文明实现了真实的交流互鉴;2023年9月,首届中欧文明论坛在法国巴黎召开,不仅促进了中欧各国人民建立互信与理解,更成为中欧双方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愿景的生动例证。此外,中国还创立了兰花奖以表彰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凡此种种,都是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
由此可见,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为世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未来文明交流形式是国际行为体对不同互动模式的选择,而以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引领和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全球文明倡议从四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的全球文明观,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力量、夯实文明之基。中国响应时代号召提出并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必将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