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见,译文传道:一位德国学者的中医探幽

2023-12-17 06:43王如影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树德本草纲目医学

文|本刊记者 王如影

作为一名来自德国的医学史家、翻译家和汉学家,文树德教授多年来深耕中医研究领域,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文树德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表演讲

当人们第一眼看到文树德教授 (Paul Ulrich Unschuld)时,能立刻感受到一派学者作风。他身材高大、仪表威严,穿着笔挺的黑色西装,谈吐间句句严谨、字字精确。这样的风格或许受其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为一名来自德国的医学史家、翻译家和汉学家,他多年来深耕中医研究领域,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目前已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国古典医著翻译成英文或德文,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一时好奇,一生事业

文树德出生在一个医药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药剂师,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药店,收藏了许多古老药典。童年时期的耳濡目染让他在上大学时选择了药物研究专业。20世纪60年代,文树德和他的妻子文淑德(Ulrike Unschuld)女士一道,来到中国台湾攻读汉语,此次游学之行使其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中国的医药学史是怎样的?抱着这样的疑问,文树德踏上了中医研究之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乘着这股东风,一些西方人逐渐对诸如针灸之类的中医疗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医研究领域的学者,文树德不断受邀参加各类中医讲座。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西方人很少从历史的视角来解读中医。这让他意识到,需要尽快从卷帙浩繁的中医历史典籍里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本,将它们翻译出来,让西方世界能够探寻这个神秘东方古国传统医学的根脉。

正是这个决定,文树德开启了他漫长的翻译事业,即使他在晚年罹患癌症,也没有放弃这份事业。50年来,他先后翻译了《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纲目》等数十部中国医学古籍。翻译的过程是一段漫长的苦旅,残缺不全的文本、难以考据的历史名称、纷杂繁多的术语,都会让这段旅程变得更具挑战。但在他看来,严谨治学的态度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文树德以自己翻译的《本草纲目》为例,诠释了翻译家的“工匠精神”。

《本草纲目》是一本药物典籍,更是一本百科全书。这本书涉猎广泛,涵盖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气象学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翻译的难度之大非同一般。

为了翻译好这本医学著作,文树德与多名中国专家一起,编纂了三册词典,严谨考证了《本草纲目》里出现的术语,作为后续翻译工作的基础。他先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医史文献首席研究员张志斌教授一起编写了第一册词典,对《本草纲目》里提及的4500种病症进行识别和定义。之后,文树德又根据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提供的资料,与美国的北乔治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布尔(Paul Buell)合作完成第二册,对《本草纲目》里出现的古代地名进行了确认。第三册则是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中国药学史的郑金生教授、布尔教授及德国中医培训与进修学院讲授中医疗法和汉学的克里克女士(Nalini Krik)一起,确认《本草纲目》里出现的书名和人名。为了支持文树德的工作,中国企业家荣裕民先生倾囊相助,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

正是这样孜孜以求的精神,让文树德成为中医翻译领域的大家。他还致力传道授业解惑,参加各类讲座,为青年学者讲述中医翻译的方法。随着他的多部译作相继问世,文树德先后获得了中国特别图书奖的“最佳翻译奖”、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的“树兰医学杰出贡献奖”等奖项,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一座丰碑。

古代医药学?人类的哲学!

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向中国古代医学求索,研究它们到底意义何在?针对这一问题,文树德给出了一个非常有哲理的回答:

“一方面,中国古代医生代代流传下来的记录能给予当今和未来医学发展一定启示;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让我们了解中国医学的起源。”文树德认为,医学的起源伴随着人类理性主义思想的萌芽,“阅读这些古代医学著作,我们能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医学,将身体的不适归因于疾病而非鬼神作祟。这种医学与古希腊医学一样,都是将认识生命的过程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比如,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完全摆脱了鬼神之说,追求纯粹的自然法则,极具革命性。”

外国友人在了解中医中草药知识

中医书房内的《本草纲目》

翻译与解读中国古代医学著作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文树德称“医学是哲学思想在身体和疾病上的应用”,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式正是他们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文明的医学则反映着不同文明的哲思,东方医学和欧洲医学的对比也正是两个文明之间的对话。“我最爱的一本是《黄帝内经·灵枢》。”文树德说,“这本书充满哲学韵味,蕴藏着大量中国古人的思想,让人洞见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中医,点亮未来人类医学发展的一盏明灯

2015年10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女士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而她发明青蒿素的灵感正是来自于东晋葛洪的药学古籍《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屠呦呦受古代药方的启发,采用现代药物学和化学手段,提取了青蒿素,以此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让中医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不过,让世界了解中医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文树德坦言,虽然在欧洲国家也有不少人是针灸疗法的拥趸,但是这个群体的人数却并没有逐年递增。他认为,古代中医医药和疗法也亟待现代医学为其证明科学性,才能被用于治疗。

不过,古代医学文献依然价值非凡。文树德指出,从古至今,中国医生们一直在使用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物质入药,记录了成千上万的药方。今天,人们也可以像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一样,从这些药方里寻找发明新药物的线索。这也是文树德翻译中国古代药学典籍的初心所在,如果有更多人来研究这些古代药方,那么对药物的发明将大有裨益。

近年来,中国传统用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渐渐收获了国际的认可。中国特有的银杏被引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德国的科学家已从银杏中提炼出有益成分,用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直在研究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中国古代的疗法和药方,并将其引入现代医学的原因。”文树德说,“当然,不仅仅是古代中国的医学,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的医学,甚至是民间传说都需要被重视”。

多年来,文树德一直视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他的翻译几乎是开创性的,依靠严格的文献学法和史学方法,采取忠于原文的方式翻译了多本经典中医著作。他字字精确,向西方人还原了真实的传统中医和古代中国的世界观,真正做到了“译好中国医学”。这位严谨又睿智的学者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让世人感受中国古代先贤群星闪耀的时刻,以遥远的亘古光芒,点亮未来人类医学发展的一盏明灯。

猜你喜欢
树德本草纲目医学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小小鱼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