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丽 杨海中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海南 琼中 572900)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国家对外二类检疫对象[1],可为害柑橘、番石榴、芒果等250 多种植物[2]。 该虫具有繁殖快、世代重叠、迁飞能力强、危害严重等特点[3]。
2023 年2 月22 日中央1 号文件发布,其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 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要求之一[4]。 琼中绿橙产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下和万泉河畔,以皮绿、橙甜、汁多、皮薄而著称[5],已成为海南热带水果的一大品牌,亦是琼中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2022 年,琼中绿橙种植面积2 100 hm2,产量逾1 000 t。 自2006 年首次监测到橘小实蝇入侵琼中以来,该虫对琼中绿橙的危害日益严重,植株一般受害率为12%~15%,严重时为25%~30%,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已然成为制约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推动橘小实蝇绿色、高效、可持续防控, 本文作者通过总结琼中绿橙上橘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控技术实践经验, 提出了以虫害监测为前提、农艺防治为基础、理化诱控为关键、科学用药为补充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体系, 以期为琼中绿橙安全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橘小实蝇严重影响琼中绿橙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其中雌虫在果实中产卵, 产卵孔周围有油渍状变色斑,产卵处形成的伤口致使果实大量汁液溢出,并易招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导致果实腐烂[6]。 幼虫(蛆)孵化后聚集在果肉中吸食果汁,造成果实局部变黄,刺伤处凝结流胶,果实畸形下陷,果味苦涩,严重时被害果肉呈糊状,而后全果腐烂变质,发生落果[6]。
橘小实蝇在琼中地区1 年发生6~8 代, 田间世代重叠, 成虫在适宜的环境下种群增殖迅速, 可在短时间内形成盛发期。 虫害发生多集中在以下3 个时期: ①6-7 月为始发期,8 月中下旬为虫口数量剧增期;②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虫口数量达到第1 高峰; ③10 月中旬虫口数量达到第2 高峰。 12 月后,虫口密度随着气温降低而逐渐下降。
琼中地处海南省中部,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8℃,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根据历年琼中气象资料显示,琼中地区冬春季期间(1-3 月)平均温度在14~28℃, 即使气温短暂降至14℃以下,橘小实蝇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抑制,也不会对其生存产生严重影响,当气温高于14℃后,成虫便可恢复行为能力[7]。 因此,橘小实蝇在琼中地区可周年发生,高温季节为害严重。
琼中年均降雨量为2 400 mm 左右, 雨季在5-11 月, 其中以9-10 月为最多, 平均的月降水量达300~500 mm[8]。橘小实蝇在雨量充沛的季节产卵量较大,种群增长迅速。 在旱季,由于土壤板结,部分羽化成虫无法破土而出或充分展翅,以致种群丰度下降[7]。此外, 干旱会造成蛹体的暂时性发育迟缓甚至休眠, 一旦雨水充足蛹即可羽化[7]。 由此推断,8 月下旬至11 月橘小实蝇在琼中绿橙果园中盛发为害与充足的降雨量有关。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琼中县发展种植的水果资源丰富、品种多,如绿橙、荔枝、龙眼、番石榴、番木瓜、芒果、香蕉、火龙果、无花果等。 周年丰富的寄主植物可供橘小实蝇取食和繁殖。2022 年,新进农场二十五队、 乌石村和水央村3 个琼中绿橙果园监测点9 月平均每个诱捕器虫量分别为173.7 头、77.7 头和251.3 头。 其中,新进农场二十五队监测点设在林区附近的果园, 乌石村监测点设在槟榔园周边的果园, 水央村监测点设在混有种植红毛丹、荔枝、莲雾等水果的果园。 监测结果显示,橘小实蝇在种植有寄主植物的果园周边种群数量较大。
琼中绿橙果实膨大期、养分积累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分别在6-8 月、8 月下旬、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和10 月中旬。 果实在养分积累期散发的香味可吸引橘小实蝇产卵, 逐渐成熟的果实为该虫提供食物来源和产卵介质。 据2021-2022 年监测统计分析,8 月下旬至11 月诱集到的虫量是其他月的10~15 倍。 可见琼中绿橙果实养分积累增糖期、 转色期和成熟期是橘小实蝇的盛发期。
橘小实蝇在琼中绿橙上发生呈季节性,8-11 月是其主要发生与危害时期, 也是进行防治的关键时期。 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农事操作特点,提出了以虫害监测为前提、 农艺防治为基础、 理化诱控为关键、科学用药为补充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体系。
每年6-11 月,在果园悬挂性引诱剂(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简称ME)诱捕器进行监测,每个果园设立1 个监测点,悬挂3~5 个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地面1.5 m 左右,避免受树叶直接遮蔽和阳光直射,每个诱捕器间隔50 m 以上,实时监测橘小实蝇的发生动态。
4.2.1 清园灭虫 橘小实蝇以幼虫在果实中蛀食为害,受害果往往提早脱落,老熟幼虫一般从果内爬出并钻入土壤中化蛹, 部分老熟幼虫也可在果实内部化蛹[7]。 因此,及时全面清理落果、烂果及树上的虫果,放入厚塑料袋中扎住袋口以闷死害虫,或将虫果倒入沤肥池浸泡, 或集中掩埋于厚50 cm 以上的土层并压实,防止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是减少虫源的有效措施之一。
4.2.2 土壤处理 根据橘小实蝇老熟幼虫在土下2~4 cm 深处化蛹的特性,结合冬季果园管理工作,每年12 月底至翌年2 月初浅翻挖土5~10 cm, 可在地面撒施石灰粉,以利用温度、水分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变化来杀死土壤中的虫蛹,降低虫口基数。
4.3.1 蛋白饵剂诱杀 蛋白饵剂诱杀橘小实蝇成虫的作用机制是水解蛋白液中含有实蝇成虫性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此液不断散发出的氦对实蝇两性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9],可以降低橘小实蝇在果实上的产卵量, 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 蛋白饵剂田间使用方法: 在果实进入转色期后, 监测发现橘小实蝇种群明显上升时, 使用蛋白饵剂(实蝇浓饵剂)与清水1∶3 稀释摇动均匀, 将配好的药剂置于诱捕器中, 每个诱捕器倒入药液100 mL, 再将诱捕器悬挂置于树冠2/3 的背阴顺风处, 避免阳光直射, 离地面的高度1.5 m 左右,每亩挂10 个诱捕器,每7 d更换1 次药剂,持续使用4~6 次。2022 年9 月在琼中绿橙上开展了蛋白饵剂防治橘小实蝇新技术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雌虫诱捕率占比为66.5%~75.50%, 防治效果为82.14%。
4.3.2 黄板诱杀 利用橘小实蝇对黄色光波的反应, 在橘小实蝇盛发期选用可降解黄色诱虫板悬挂于果树中下部,每3~5 株悬挂1 片,虫口密度大时每7~10 d 要换1 次,以维持诱虫效果。
4.3.3 性诱剂诱杀 橘小实蝇雄成虫性成熟所需的前体物质为ME, 在橘小实蝇发生期利用ME 搭配诱捕器等诱杀和干扰其交配行为,可大量诱杀成熟雄虫,使雌雄比例失调,削弱种群的交配活力,从而减少种群数量,减轻危害。 诱捕器制作和使用方法:在直径11 cm、高15 cm 的塑料瓶上部对开2 个直径为2 cm 的圆孔,用1 根小铁线穿过瓶盖,在孔口处勾住一小团棉花,瓶底部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少许洗衣粉, 将塑料瓶挂在果枝上并使孔口东南对流,高度1.5 m 左右, 用普通注射针筒抽吸甲基丁香酚注入棉花团, 第1 次注入量为4 mL, 以后每隔15 d 注入2 mL,一般每亩果园挂3~5 个诱杀瓶。
4.4.1 土壤封杀 成虫羽化出土前和清理落果后及时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0~800 倍液喷施果园地面,每周用药1 次,连续喷2~3 次,以杀死土中的橘小实蝇,尤其是刚羽化出土、体壁柔嫩的初生成虫。
4.4.2 树冠喷杀 准确合理掌握药剂使用的时间、剂量和空间是应急防治橘小实蝇, 迅速控制虫情的关键。 在果实转色期,即橘小实蝇产卵盛期前,平均单个诱捕器每天诱集到10 头以上成虫时, 可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 倍液、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等安全、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施,杀虫药液中宜添加红糖(配制后的红糖浓度达2%~5%),用药时间宜在9:00 之前或16:00 之后,每棵树喷1~2 个枝条,从果园四周向中央围喷。 药剂的使用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使用准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