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的自我

2023-12-16 00:51许坤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反叛荒诞局外人

许坤

[摘  要] 《局外人》作为加缪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荒诞文学的创作特点,小说主人公默尔索以特立独行和叛逆的性格成为对抗荒诞世界的“反英雄”。默尔索的反叛体现在他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上,而这是他对自己主体性的建构,是从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抽离出来的找寻本真自我的过程。人物的反叛行为是主体建构的手段,而外部世界的荒诞是主体从迷失走向重构的原因,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也承载着加缪荒诞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局外人》  荒诞  反叛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0-0054-04

《局外人》中,加缪创造了一个与传统道德观念相悖的世界,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年男人默尔索展开。小说描写了默尔索从母亲去世到自己被判处死刑的过程,其中第一部分写了默尔索对母亲、爱人和朋友的特立独行的态度,第二部分写默尔索失手杀人后在法庭上的表现。两个部分都体现出了他对待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死亡的漠然,他用这种漠视和无所谓的态度去反抗周围的一切,这种对抗的结果是他的死亡,但也正是他的死亡使他找到了本真的自我,他的主体性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完成。

一、反叛:主体性构建的途径

“局外人”即“荒诞的人”,具有孤独、古怪、沉默、冷漠等外在特征,人们很容易在人群中认出他们[1]。因此默尔索必然与公众产生冲突与对抗,而反抗是默尔索这一形象所承载的意义的体现。默尔索的反叛从三个各方面体现,分别是对感情的冷漠、对生活的无所谓和对死亡的淡然,这三个方面涵盖了默尔索对待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反叛态度,默尔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

1.对感情冷漠

默尔索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小说以他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从默尔索的母亲昨天去世开始。小说开篇默尔索说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2]默尔索说母亲去世这件事的语气相当冷漠,完全与常人不同。母亲是默尔索唯一的亲人,常人听到这个噩耗会流露出悲伤的情绪,但对默尔索来说,这个消息就像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陌生人的死亡一样。在守灵的那天夜晚,默尔索看着前来守灵的陌生人,只觉得困倦和疲惫,他脑海中想的是他喝的一杯加牛奶的咖啡很好,如果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到外面走走也会很高兴。在下葬的过程中,默尔索感到又累又热,因为他穿着黑色大衣,而且太阳很大。之后,默尔索去了海边,和他的一位女同事玛丽约会,他们看了搞笑电影,游了泳,很快就发生了关系。当玛丽知道默尔索的母亲刚去世时,她也吓了一跳。母亲的葬礼似乎与他无关,就像是一个陌生人的死亡。默尔索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走在街上,喝着咖啡,看着路人。默尔索显然是一个冷血的人,他的行为违背了人类的道德观念。

对于爱情和友情,默尔索的态度同样冷漠。玛丽问默尔索愿不愿意娶她,他却说这个问题毫无意义。默尔索不爱玛丽,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什么是爱。当他的邻居雷蒙提到想和默尔索成为朋友时,他的回答仍然是无所谓。 默尔索并没有把友情、爱情这些事情当作他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重要的。然而,人们并不知道默尔索对朋友或恋人的标准是什么,也许他真的需要朋友或恋人,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对这些方面的情感需求。

2.对生活无所谓

默尔索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母亲的死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这迟早会发生”[2]。母亲的葬礼结束后,默尔索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这又将是一个忙碌的星期天,妈妈已经下葬了,明天我还要去上班,生活总是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变化”[2]。默尔索似乎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对什么事都抱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他不在乎是否应该娶玛丽,是否应该和雷蒙成为朋友。从母亲的葬礼回来后,他为自己请了四天假,这让老板很不高兴,而默尔索却认为葬礼安排在昨天并不是他的错。加缪详细描述了默尔索在葬礼后做的事:去游泳、与玛丽见面、谈恋爱。默尔索在街上闲逛,看着婴儿车里的孩子在笑,烟店老板把椅子放在门外并瘫坐在椅子上,电车上坐着一群在体育场看完比赛回家的人。对默尔索来说,生活就像一个轮回,他对工作没有激情。默尔索的老板想谈谈他在巴黎设立一个办事处的计划,并询问默尔索的意见,这项工作可以让默尔索住在巴黎,并且每年都有旅游假。他对这项提议的态度仍旧是无所谓,他认为他没有理由改变现在的生活:“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2]默尔索对生活没有任何兴趣和激情,在这个层面上,他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他拒绝有任何情感体验,似乎认为自己是一件东西而不是人。在感情问题上如此,对待自己的死亡问题上,默尔索同样冷漠淡然。

3.对死亡淡然

小说的第二部分写默尔索因为在海滩上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而被起诉,阳光太刺眼,他不小心杀死了那个人。默尔索在被捕后接受了几次审判,他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罪行,甚至拒绝请律师辩护,是法庭为他派了一位律师。在预审法官面前,默尔索一如既往地像个局外人,他平静地回答法官的问题或保持沉默。在监狱里,默尔索只想着如何度过这样无聊的生活,因为他没有烟抽,没有女人可以交往,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罪犯身份。

开庭那天,所有审判都围绕着他对母亲之死的态度展开,仿佛这里不是审判杀人犯的法庭,而是批判他不愛母亲的道德法庭。母亲疗养院的院长和里面的老人说默尔索没有表达出任何悲伤的情绪,并复述了他在守灵之夜喝牛奶、咖啡和抽烟的经历。玛丽和默尔索的邻居想为默尔索辩护,但他们的证词却成了默尔索不道德的证据。默尔索的形象便变成了一个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游泳、与女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做放荡无耻的勾当的坏人。整个审判的进展与谋杀案无关,而是对默尔索灵魂的追问。默尔索认为人们一直在研究他的灵魂,但实际上他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没有道德原则。默尔索表明了他对审判的态度,那就是不在乎。在审讯过程中,默尔索始终保持着局外人的姿态,即使当法庭庭长宣布将砍下他的头颅并示众时,他也只是考虑了一会儿,在被问及是否有话要说时,他说:“没有。”[2]

从整个故事来看,这个人似乎什么都不在乎,普通人的情感和行为准则与他格格不入,至少在他大多数人的眼中,他绝对是个毫无人性的人。每个人都批评默尔索是一个冷漠的人,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面对自己的死亡,他也持有一种特殊的态度,比如三次拒绝神父为他忏悔。由此可见,默尔索的冷漠淡然是由内而外的,并非强行伪装出来的,对死亡的无谓态度将他的反叛体现得淋漓尽致。内心反叛的意志正是他对抗荒诞世界,建构自身主体的依托。

二、荒诞:主体性建构的原因

荒诞是指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有时,它指的是人类的生活状态,即愚昧和混乱。这个词与荒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含义。关于荒诞的观点遍及哲学、文学和神学等不同领域。这个词流行起来并吸引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是在 20 世纪初,当时,世界经历了巨大动荡,包括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等,一些关于人和社会的观点或问题被提出来,刺激了知识分子的思考,于是荒诞这一概念就在这个历史阶段出现了,荒诞派这个文学创作流派也在此时出现。荒诞派是以荒诞为主题的哲学术语,荒诞在哲学上是指人与世界或社会的冲突。荒诞派哲学家认为,世界是无情的、冷漠的,一个人无论如何为自己的梦想或某件事情而奋斗,最后都会发现是徒劳的,焦虑和呕吐是人与世界相处时的状态[3]。20 世纪的不同哲学团体都有这样的荒诞观,如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它们的出现是因为当时人类的困苦处境。虚无主义哲学几乎否定了一切积极的东西,包括人类追求的意义和个人追求意义的愿望的价值。

然而,存在主义哲学却对这种意义持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类是痛苦的,但他们并不反对个人追求意义。法国著名存在主义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让-保罗·萨特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主义观点,即 “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存在,然后才能通过一些“选择”来决定他是谁。在萨特的理论中,个人的意义在于他在生活中的选择,因此选择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加缪是存在主义的另一位重要哲学家和作家,尽管他自己否认这一点。加缪相信,在这个混乱而荒诞的世界里,人性将引领人类走向正确而有意义的方向。

受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20 世纪的一些文学作品带有荒诞的特征,一些作家在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找寻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方法。他们在作品中使用了奇特的手法,或在小说或戏剧中创造了不同寻常的情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充满了特殊的写作技巧,如枯燥的情节和对话、简单裸露的场景、滑稽夸张的人物行为等。观众初看此剧,似乎觉得毫无意义、枯燥乏味。然而,作者故意用这种荒诞的写作方式来创作这部剧,是为了描绘人类生存现状的艰难,无聊的行为和对话是全人类的写照。卡夫卡也影响了加缪的写作,“读者不会不为加缪的著作与卡夫卡的著作之间的相似之处而感到惊讶”[4],默尔索同卡夫卡笔下的人物十分相似,格里高尔和默尔索都是小职员,约瑟夫·K和默尔索都经历了法庭审判,在法庭审判中都被视为局外人[1]。加缪在他几乎所有作品中,尤其是在《西西弗斯的神话》和《局外人》中,都描写了社会的荒谬。加缪相信个人的人性,相信他们能够在荒谬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否认这一点。他眼中的社会依然混乱、残酷,但并不是没有希望的。加缪不只是为了批判社会的荒谬,也想描写人性的某些方面,他将典型的艺术形象置于荒诞的环境中,而不是简单地肯定和赞颂个人的行为。加缪借默尔索的反叛来找寻心中的自我,这也是默尔索这个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真我的追求:主体性的实现

整部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默尔索母亲的葬礼以及葬礼前后他的一系列行为展开的;第二部分写了默尔索无意中杀死一名阿拉伯人以及有关这起刑事案件的线索。默尔索的这些行为都让他与众不同,成为一个“反英雄”。对于默尔索来说,他的行为并没有错,比如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还和玛丽发生了关系,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还看了搞笑电影,等等,他没有犯法,也没有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小说中的人对默尔索没有恶意,默尔索也是如此。在审判的过程中,大家指出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和态度,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并没有编造故事来证明默尔索有罪。对默尔索来说,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按照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选择,但他在社会中被视为异类,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个体与公众之间的对抗,是个体在公共世界中找寻自我的过程。

加缪在这部小说中完美地表达了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从表面上看,默尔索之所以被社会视为怪人,是因为他的行为和对生活、情感的态度违背了普遍常理和社会道德规范,他对母亲葬礼的态度和葬礼后的表现是不道德的,这个冷血的人应该受到批判。然而荒谬的是,在庭审过程中,与他的不道德相比,刑事案件居然显得并不重要了。可是,默尔索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不道德”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这样的生活方式真的不道德吗?

加缪在这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探讨了个人的生存状态,这个形象在某些方面是荒诞的,但却反映了人面对生活的另一种选择。通过整个故事,读者可以发现默尔索并非对感情完全无动于衷,并非什么都不在乎。他爱他的母亲,即使在她的葬礼上,他没有哭泣,当他看到玛丽和朋友们在海滩上玩耍的温馨场景时,他有了结婚的念头。他也有人类的正常感情,只是他不想表现出来。这种态度其实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抗和对自我的一种追求,他讨厌社会规定的生活方式,社会将不遵守规则的人放在敌对的一边,用“正义”的舆论攻击他。对于默尔索来说,他并不想凸显自己在社会中是多么的特殊,他只是一个想要遵从自己内心的人,想要摆脱普通社会规范的控制。因此,默尔索被视为怪人并不是因为他冷漠或不道德,而是社会不允许这种不守规矩的人存在。

对默尔索来说,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愿意跟随大众的行为方式,展现道德要求的情感。这一刻,默尔索实现了内心的自由,即本真自我。“自由是人的本性”[5],自由也象征着主体性的实现,自由的人即具有主体性的人[6]。

四、结语

默尔索的行为和态度彰显着他对社会的反叛和对内心真实的渴望与追求。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愿意跟随大众在传统的伦理规则中表露情感。《局外人》是一部探讨人的生存状态问题、展现作者存在主义思想的小说,默尔索的形象不仅是那些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的代表,也是那些决定以独特方式过自己生活的人的榜样。加缪通过默尔索的形象,探讨了人的生存状态,并提出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自己的选择,即萨特所说的“自由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荒诞性。在大众眼中,默尔索是一个荒诞的人,而在默尔索眼中,整个社会都是荒诞的。但他选择在荒诞中坚持自己,在不断的选择中建构自身的主体性,实现对本真内心的追求,這是《局外人》小说成为经典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杨建.“局外人”形象再审视[J].当代外国文学,2018(4).

[2] 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高宣扬.存在主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4] 威尔逊.局外生存[M].吕俊,侯向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第1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6]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 洛特曼.加缪传[M].肖云上,陈良明,钱培鑫,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

(特约编辑 刘梦瑶)

猜你喜欢
反叛荒诞局外人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行走在“反叛”的路上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论笛安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