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疗效

2023-12-16 08:54邓宏嫄傅燕玲吴莹莹林正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肌电值生物反馈静息

邓宏嫄 傅燕玲 吴莹莹 林正辉

清流县总医院综合科 福建省三明市 365300

功能性大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FI)是指出现不短于3 个月的不可控制的排便与排气症状,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且无明显的神经或解剖结构异常[1]。患者表现为不合适的地点、时间,不受控制地排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包括尴尬、社交孤立,甚至失业[2]。Whitehead 等[3]报道,大便失禁在一般成人的发病率为2.2%~15.3%,随着年龄的增加,大便失禁的发病率增加,>65 岁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为年青人的5 倍。关于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对FI 治疗方式众多,包含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手术治疗等。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将患者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信号放大,并将其转变成视觉与听觉信号,从而主动进行收缩活动,在FI 中的作用日趋显著[4]。本研究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FI 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有参与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福建省清流县总医院2020 年2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88 例FI 患者,年龄46~81 岁,男性47 例,女性41 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关于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诊断标准[5]。(2) 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3) 肛门松弛,无法随意控制大便,每月失禁次数在0~45 次;(4)纳入患者中Wexner 肛门失禁总分在10 分以上。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者;(2)与多系统疾病有关的肛门括约肌异常者(如硬皮病)。(3)对电极片过敏,或不能耐受电流者;(4)急性胃肠疾病引起的大便失禁者;(5)痔脱垂、直肠脱垂者;(6)存在心、脑、肾、肝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脱落标准:(1)主动要求退出者;(2)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改变基础治疗方案者。

二、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一位护师负责定期给予患者疾病知识教育、饮食与健康知识指导,如高纤维饮食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加强肠道水分吸收。适当进行输液治疗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并遵医嘱给予止泻药、缓泻药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主要由专业的医师指导患者盆底肌肉锻炼,训练前嘱排空膀胱,收缩会阴、阴道、肛门,维持3 s 后放松,行放松动作后间隔10~15 s,重复上述动作20~30 次,随后快速用力收缩会阴与肛门肌肉10~15 次,反复15~20 min,每天2~3 次,训练体位可不固定,站立、坐位、仰卧等,训练时间可逐渐延长,若有不适停止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伟斯牌 SA9800 型生物反馈治疗仪(Thought Technoligy Ltd.生产)进行生物反馈疗法,指导患者侧卧位,放松肌肉,治疗师对探头涂抹石蜡油后,自肛门插入6~9 cm,电流刺激共25 次,每次持续15 s,间歇8 s,刺激频率55 Hz,电流强度范围在0~20 mA,从0 开始,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时间在20 min。另在平静状态下,嘱自主收缩肛门,使用生物反馈仪记录并且设置肛管预期肛门可达的肛管最大收缩肌电值与基础运动肌电值,根据多媒体动画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并了解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收缩情况,治疗时间是40 min/次,每日一次,结束后清洁肛门。10 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

三、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1 个月、6 个月及随访1 年盆底表面肌电值,正常参考值为:前静息阶段2~4µV,快速收缩阶段50~80µV,紧张收缩阶段40~60µV,耐力收缩阶段30~50µV,后静息阶段2~4µV。应用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量表[6]对治疗前、治疗1 个月、6 个月和1 年进行肛门功能评价,量表中共5 项,每项0~4 分,总分是20 分,20 分代表完全失禁,0分为正常,分数越高表示肛门失禁越严重。

四、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盆底功能情况和正常人未有差异,即为治愈;治疗后大便成形时无污粪现象,腹泻仍有此现象,以及盆底功能情况相比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盆底功能情况较治疗前未有任何改变,污粪现象无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月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静息阶段、各收缩阶段及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比较

两组治疗后1 个月、6 个月、1 年前静息阶段、各收缩阶段及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各阶段表面肌电值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前静息阶段、各收缩阶段及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比较(μV,)

表2 两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前静息阶段、各收缩阶段及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比较(μV,)

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后1 年 F 值 P 值前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 对照组 44 3.20±0.26 3.26±0.15 3.37±0.05 3.73±0.12 92.660 <0.001观察组 44 3.29±0.18 3.37±0.09 3.41±0.11 3.82±0.08 167.520 <0.001 t 值 1.887 4.171 2.195 4.139 P 值 0.062 <0.001 <0.001 <0.001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后1 年 F 值 P 值快速收缩阶段表面肌电值 对照组 44 38.01±3.66 39.16±0.31 46.59±2.51 55.48±1.63 510.080 <0.001观察组 44 38.06±3.24 40.21±0.22 48.44±2.06 58.49±1.47 893.510 <0.001 t 值 0.067 18.322 3.779 9.096 P 值 0.946 0.015 <0.001 <0.001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后1 年 F 值 P 值紧张收缩阶段表面肌电值 对照组 44 26.80±0.58 27.41±0.11 29.47±0.19 37.59±1.47 1715.490 <0.001观察组 44 26.86±0.14 27.49±0.15 31.36±0.28 42.16±0.14 62975.870 <0.001 t 值 0.667 2.852 37.049 20.528 P 值 0.506 0.409 <0.001 <0.001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后1 年 F 值 P 值耐力收缩阶段表面肌电值 对照组 44 23.31±0.25 24.16±0.10 26.77±0.52 30.63±0.58 2803.550 <0.001观察组 44 23.40±0.36 25.11±0.32 27.58±0.20 33.54±0.33 9083.530 <0.001 t 值 1.362 18.796 9.643 28.926 P 值 0.176 0.025 <0.001 <0.001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后1 年 F 值 P 值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 对照组 44 6.72±0.22 6.86±0.25 5.96±0.27 5.16±0.31 406.630 <0.001观察组 44 6.74±0.19 6.70±0.14 5.80±0.31 4.81±0.22 659.370 <0.001 t 值 0.456 3.704 2.581 6.107 P 值 0.649 <0.001 <0.001 <0.001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xner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6 个月和1 年Wexner 评分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Wexner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Wexner 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后1 年 F 值 P 值对照组 44 16.72±2.11 14.27±2.94 10.01±2.31 6.33±1.61 176.990 <0.001观察组 44 16.83±2.25 12.32±1.06 6.16±1.62 4.75±1.26 532.260 <0.001 t 值 0.236 5.093 9.051 5.126 P 值 0.813 0.017 <0.001 0.022

四、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表4 两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讨 论

功能性大便失禁多种多样,尚未得到国际医学界广泛认可与普遍采用的标准。临床中不明原因且无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大便失禁逐年增多,发病机制尚未能明确,和肛门括约肌协调运动异常、感知阈值增高、顺应性降低、运动功能障碍、肛管自发性松弛频率升高及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力降低等有关[7-8]。叶光耀[9]等指出,腹泻、排便急迫、行动不便、产科危险因素、服用诱发或加重FI 药物及肛门直肠外科手术是FI 的诱因。依照国内外文献表示,将无任何解剖结构、神经源性病变异常,及无意识障碍、神经发育迟滞、脊髓神经病变、腹泻及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且反复发作、不能控制排便的称之为FI。Lönuschkin 等[10]学者认为发病与肠管感觉及运动障碍有关,出现括约肌运动障碍、排便反射异常、直肠顺应性降低,还包含其他因素,如心理和精神因素。

骶神经刺激术能在短期内改善无括约肌缺陷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评估[11]。戴志毅等[12]证实生物反馈对大便失禁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成为治疗大便失禁的研究热点。Cadeddu 等[13]发现生物反馈疗法能改善盆底肌协调障碍患者肠道症状与肛门直肠功能,减轻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症状。Mazor等[14]临床研究发现,生物反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症状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大便失禁和便秘程度也均较治疗前改善。该项技术主要利用电子工程技术将人体无法察觉的生理信息通过仪器转变成可察觉的声、光等信号,经相应图像、声音对大脑产生刺激,继而提高感知能力,进行排便动作,例如放松盆底肌、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等,由此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生物反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Leonardo 等[15]研究在器官脱垂患者中,通过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脱垂与尿失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较单一的盆底功能锻炼,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具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 个月、6 个月、1 年前静息阶段、各收缩阶段及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各阶段表面肌电值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通过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能有效改善功能性失禁,使肛门外括约肌易疲劳的Ⅱ型横纹肌纤维转化成耐疲劳的Ⅰ型肌纤维,还可激活阴部神经传出运动纤维,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耐力[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单纯进行盆底肌锻炼效果不佳。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量表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大便失禁患者,文中通过该量表观察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肛门失禁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6 个月、1年其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能改善大便失禁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能有效提高肛门各收缩阶段表面肌电值,改善患者大便失禁症状。

猜你喜欢
肌电值生物反馈静息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早期磁—电联合刺激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盆底电生理评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