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乡村产业发展指数与格局特征研究
---以四川省汉源县为例

2023-12-16 02:34梅言张淑芳吴晓娇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3期
关键词:汉源县高值山地

梅言 张淑芳 吴晓娇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1,2]。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是农业以及服务业,然而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劳动技术水平低下原因,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这也是今后乡村振兴重点研究问题,以产业经济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最紧迫的问题。此外,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3,4],全国960万km2的土地有超过65%的地域是山地,山地乡村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落后于平原地区的乡村,相较于平原乡村,其人居环境问题如人口流失、人地矛盾、乡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开发建设难度大,又为山地乡村的产业发展增加了不小的阻碍。面对乡村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限制大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5]。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涌现出大量学者研究成果,国内乡村产业振兴相关文献非常丰富,研究的热点词显示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产业融合、动力机制等,从发文趋势来看,国内研究的热点逐渐由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向城乡融合、新发展格局、生态文明等。从不同创新视角研究旅游业来带动乡村发展[6-8],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历史、风俗、建筑等旅游要素;研究城镇化对乡村带来的影响[7],城乡协同发展[9],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新的发展出路,进行产业融合[10,11]构建产业集群和大尺度的乡村重构[12-14]、乡村转型[15]等方向。这些研究大多默认的乡村是平原地区,鲜有针对山地地形特征下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尤其是研究山地和乡村产业之间的关系更是甚少。我国多山的国情,迫切需要大量对山地乡村如何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性建议。本文选取西南地区典型山地代表汉源县,以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去分析山地产业特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符合现实情况,对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汉源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县,位于E102°16′~103°00′,N29°05′~29°43′,隶属于四川省雅安市。全县坐落在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境内大渡河横贯东西,流沙河纵贯南北。位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横断山山脉北段东缘,是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全县以山地地形为主,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境内山峦起伏,地表崎岖,地形复杂,切割破碎,形成中部河谷堆积地貌和四周剥蚀,侵蚀构造中山、高山2大地貌类型。汉源县全县河流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利,下辖30个乡镇,包含了10个镇,5个民族乡,共计210个行政村。

图1 研究区概况图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汉源县210个行政村(不包含城区)列为研究对象,由于山羊坪社区、流沙河社区、西园村、饮泉村、滨湖村、市荣村等6个村庄数据缺失,实际研究对象为204个村庄。同时由于数据缺失,汉源县所辖的国有林场和园艺场不计入研究范围。研究收集的基础数据主要有矢量数据(汉源县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栅格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云)、社会经济数据(来自2019年汉源县乡镇农经年报、统计年鉴、实地调研数据)。统一对所需要矢量、栅格数据进行预处理,经投影转换将坐标系统一为Xian_1980,经重采样将分辨率统一为30m×30m,并将社会经济数据(基础农业收入、特色农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家庭组织水平等)在GIS中关联到相应的行政村进行可视化。

2.2 研究方法

2.2.1 熵值法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选取的单位不同,数据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必须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16]:

式中,Yij为标准化后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m;j=1,2,…,n。

熵值法确定权重: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

差异性系数:

gj=1-ej

计算各个指标权重:

计算综合得分:

2.2.2 山地特征数量表征

汉源县是典型的山地县,根据汉源县的高程,设置山地特征指数(ST),具体计算公式:

ST=f(st)

2.2.3 产业发展指数(IDI)

用于表示汉源县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数量越大,表示产业发展能力越强。基于农业子系统(ADI)和服务业子系统,建立产业发展指数[17]评价相关评价公式:

式中,BAP表示单位村庄农用地面积基础性农业产值;CAP表示单位村庄农用地面积特色农业产值;AM为农业机械水平;AI为农业产业化水平;LSO为家庭组织水平作为农业发展的系数,系数越高,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就越大;SI表示村服务业发展在全县水平的高低。

2.3 指标体系设计

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数据易获取性等原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选取能表征乡村产业发展和针对地区所拥有的传统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业设计的相关指标,以便更加具象的测评山区产业发展水平[16-18]。

3 结果分析

3.1 因子格局分析

基础性农业收入情况如图2所示。数量上,基础性农业收入的高值区域主要是集贤村、茂盛村、黎家村、三强村、双海村等5个村庄,其基础农业收入分别为2401.45万元·km-2、2988.44万元·km-2、2161.18万元·km-2、1744.24万元·km-2、1691.12万元·km-2,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产品为这几个村庄的主要收入来源,低值区域主要包含了白云村、合江村、大坪村等36各村庄,其中最低值出现在陈河村,为97.07万元·km-2。空间上,基础性农业收入呈现出明显的“多点连片”式分布,高值区域以点式分布在县域范围内,但明显可以看出,高值区域均出现在流沙河和大渡河沿岸;低值区域的村庄也以点或连片式分布在县域中部或南部山区。值得一提的是,东部高山区的里坪村、新合村、万盛社区的畜牧业(猪、牛、羊)较为发达,为村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西南部的河南村、顺坪村、平等村、大湾村等村庄虽处于西南部中山区,这些村庄各项基础农业发展较为均衡,虽无明显优势产业,但基础农业收入也较高。

注:数据为下载文献数据整理;下同。

图2 基础农业收入

图2 2003—2022年农民就业质量研究作者共现网络分布

特色农业收入情况如图3所示。数量上,最高值出现在前域社区、三江村、富康村等11村庄,特色农业产值分别为3213.57万元·km-2、3137.12万元·km-2、3004.83万元·km-2,说明这些村庄的梨子、苹果、花椒等特色农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空间上看,主要呈现出连片集中式分布,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汉源县中部和北部区域,尤其是流沙河沿岸和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较好。

图3 2003—2022年农民就业质量研究文献的研究机构

图3 特色农业收入

服务业收入情况如图4所示。数量上,服务业收入高值出现在红光村、刘家村、民主村3个村庄,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226.05万元·km-2、941.9万元·km-2、1482.67万元·km-2。空间上,高值区域成条带式分布在流沙河沿岸,次级区域则沿大渡河北岸分布,全县大部分区域的服务业发展均较差。

图4 服务业收入

图4 2003—2022年农民就业质量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农业机械化水平如图5所示。数量上,高值出现在黎家村、苟云村、小关村等3个村庄,其水平均达到0.9以上,说明这几个村庄的农业机械数量远超全县其他区域,安乐村、白玉村、柏树村等107个村庄,农业机械数量极少。空间上,呈现出“一条、多点、连片”式分布,高值区域出现在流沙河河谷东侧,其余高值区以点式零散分布在县域各区域,全域以低值区域为主,连片分布在西北部、西南部、东南部山区。

图5 机械化水平

图5 2003—2022年农民就业质量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农业产业化水平如图6所示。数量上,高值主要存在于富厚村、前进村、青富村、香树村等4个村庄,其值分别为8.77、7.99、11.7、7.5,大部分村庄没有农业加工业收入,其值为0。空间上,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离散式分布为主,连片式分布为辅,高值区域出现在大渡河和流沙河沿岸,尤其是有高速公路通过的乡村,值得注意的是,东南部区域出现了连片式分布的次高值区域,究其原因在于该区域分布在成昆铁轮沿线,有农业加工业发展的道路基础。

图6 产业化水平

图6 2003—2022年农民就业质量突现词图谱

人口规模组织水平如图7所示。数量上,人口规模组织水平高的村庄主要有富和村、富塘村、太坪村、万工社区、万坪村等5个村庄,其值分别为2.09、1.96、2.35、1.83、1.83,最低值出现在栗园村,为0.39。空间分布上,人口规模组织水平以离散分布为主,高值区域离散分布在县域范围内,且大渡河北岸村庄的规模组织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区域,低值区域的空间分布也没有明显的分布特征。

图7 人口规模组织水平

3.2 产业发展水平格局分析

如图8所示,整体上乡村产业发展指数数值偏低,这也表明汉源县整体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亟需针对性的研究,提供产业发展路径和支持。其总体格局呈“一条多片”式分布,“一条”主要沿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高值集聚,“多片”则以离散分布且以低值集聚为主。产业发展指数高值区域呈中部集聚性式分布,主要是清泉村、民主村、刘家村、黎家村、大木村发展指数较高,分别是0.501、0.482、0.459、0.408、0.398,这些村庄在基础农业、特色农业、服务业收入、机械化水平、产业化水平以及人口规模方面都处于高值范围。产业发展水平最低值出现在杉树村0.013、横山村0.014、竹坪村0.015,这些村庄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数值为0,其他因子数值也处于低值范围。

图8 产业发展水平指数

如图9所示,从山地特征指数相关性来看,山地特征指数与农业产业化是负相关关系,随着山地海拔升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越低,地形是影响大规模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基础农业收入、特色农业收入、服务业收入、机械化水平以及人口规模组织水平与山地特征呈现正相关,但正相关关系不大,圆圈数值较小,说明山地对这些因为还是有一定影响,由于汉源县是山地条件,农业主要以山地特色农业为主,特别是高山蔬菜水果业在一些海拔较高村庄发展的比较好,以高山地区为主的里坪村等村庄发展山地畜牧业对当地村庄具有很大带动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图9可以看出,地均特色农业收入与人口组织规模也呈现负向相关,说明人口增加会带来房屋修建等需求,造成土地减少,地均特色农业收入下降。

图9 山地特征相关性

4 结论与讨论

在我国西南部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多种类型、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水平各异的乡村,其中不少乡村传统农业产业逐渐衰退、旅游等服务产业迅猛发展、迅猛城镇化进程中的典型乡村,针对这些现象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路径,以达到在推动乡村聚落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与乡村独特资源条件合力,实现乡村产业良性发展目标。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选取典型山区汉源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山地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山地特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汉源县基础农业收入和服务业收入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机械化水平较低,但特色农业收入较可观,这也表现出基础农业种植在山地区域并不能得到很好发展,需要发展山地高海拔区域特定的产业,利用好山地气候优势,打造出适应山地特征的发展路径。

汉源县产业发展指数较低,汉源县产业发展水平明显受山地影响,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山地特征指数呈负相关,由于地形因素导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础农业、特色农业、服务业、机械化水平、人口规模组织水平受山地影响较小,说明汉源县山地特色产业发展较好,打造以乡村特色产业为主的发展之路,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机遇,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优势品牌。

农业是农村的核心产业[1,19],如何围绕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将三产进行很好融合,这也是今后乡村振兴任务重中之重。本文对西南区域山地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之后应大力倡导重点关注山地区域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各发展要素向山区乡村集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起推动作用[20]。

猜你喜欢
汉源县高值山地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山地草甸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汉源县:四项治欠措施为农民工工资护航
汉源县理疗热矿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汉源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于汉源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